这位中国投行界的“传奇人物”有了新东家

任克英转投美林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环球企业家 郑治  |  阅读:

本刊获悉,曾经的“蒙尘”人物任克英已接受美林公司聘请,担任美林中国区投资银行业务集团主席。任克英将向美林中国区主席刘二飞以及美林亚洲投资银行业务主管SheldonTrainor汇报,将于本周晚些时候开始在美林工作。

中国IPO热潮引发了众多外资投行的激烈竞争,美林公司的座次则由2005年的第4滑落至去年的第6位。


任克英原任花旗集团亚太区副主席,因涉嫌在中国人寿(LFC.NY,2628.HK)赴美国和香港上市期间向公司和监管机构披露虚假信息,任于2004年6月被突然停职,并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长达两年的非正式调查。

据悉,在她离开后,在花旗内部谈论任都已成为禁忌——但即使之前与任关系不佳的同事,也承认在这么一个时刻,花旗最需要任这样“persistent and aggressive”(坚定且富进攻性)的角色。

很大程度上,这种怀念源于任克英去职后,过去的三个月对于花旗的中国投行团队恍如噩梦:包括上海汽车在内的几个本已几近确定得手的IPO项目已经丢掉,而花旗承销的华润上华在6月放弃上市后,虽于8月4日上市,但仅融资4000万,其中2000万为原股东自己补充股本的惨痛现实,被竞争对手讥为“笑话”。而原本驻扎在香港的梁伯韬数度奔走内地,也未获得任何新项目,任的离开以及随之而来的历时一个半月亦不顺利的中国区负责人选角之事,更在花旗集团内部被比喻为“一桩闹剧”。

2006年9月,SEC宣布做出了任克英“无不当行为”调查结论,彻底结束了对其的“非正式调查”,从而证明了她的清白。

任被喻为投行界的“传奇人物”,她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曾在美资投行贝尔斯登(Bear Stearn)工作逾七年,且先后为贝尔斯登取得广深铁路、北京燕化及兖州煤业在港上市的保荐人资格,并于中移动配股时出任联席承销商。对于贝尔斯登这样的小型投资银行,能有如此成就已然说明任改变局势的能力——而当2001年8月10日任离开那里之后,国内几乎已经很难见到贝尔斯登之名。

任克英随后加盟的是日后改名为花旗环球金融的所罗门美邦(Soloman Smith Barney)。整个1990年代,所罗门美邦在中国只做过两个项目:一是1999年帮国家开发银行发行海外债券,另外就是同年帮长城科技在香港上市,因长城科技嫌所罗门美邦将招股价定得过低,一度扬言起诉。
真正让所罗门美邦颜面全无的是,1999年10月,所罗门保荐的中海油因IPO认购不理想,在纽约股市挂牌前最后一刻取消交易,其200亿美元上市融资计划中途搁浅,中海油认为所罗门美邦应承担主要责任,2001年2月该公司再度冲刺海外,成功融资13亿美元时,但所罗门美邦已不在承销团之内。此后四年,所罗门美邦在中国毫无斩获。

但在任克英到来之后,她连续抢下中国人寿、中国网通、中国建设银行以及民生银行四笔业内瞩目的大单,让花旗一度傲视所有在华对手,任本人亦跻身亚洲区最成功投资银行家之列。

这种木秀于林的表现,也让业内人士提及任克英,并不如外界常说的那样对其推崇有佳,很多甚至不愿太多谈及其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行界人士对其评价是“任克英有自己的风格”:“拿项目的一种手段是利用知识和执行能力,给客户提供最佳建议。另一种是四处找关系。”虽然他也承认,中国尚未完全到不用关系,只靠能力的阶段。

欣赏任的人士形容她为“在政治智慧方面极富天才”。据知者称,她惯常的工作方法是,看到一个项目,首先考虑其资本市场的可操作性,然后调查此公司政府层面的相关负责人,若熟识则直接去谈,若不熟则顺藤摸瓜,一个个关系打通。她被认为有一种罕见才能,能够让每个与她交往的人成为她的利益共同体。

谈到任克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她是“名门之后”。似乎这一身份是她战无不胜的尚方宝剑。但事实上,这个背景不仅对她帮助不大,甚至在一些项目上成为副作用。即使不欣赏她的业内人士也承认:“这身份只不过能帮助她认识些人,打电话过去能说上话,但拿下业务并不这么简单。”

无论爱之恨之,无人可以否认任克英工作勤勉。在香港时,任克英的办公室离自己家仅20分钟路程,每天下班后她仍只是回到花旗办公室附近的酒店。这甚至一度让不少人以为她已与丈夫离婚。
无论业务大小,任克英都会费尽心力。据说,一次为谈《北京青年报》的IPO项目,她曾在《北京青年报》大厦的大堂坐了4个小时,仅为与该报的社长见上一面。在她离开后,这一项目亦与花旗再无关系。而在任离职后,仍有以前的客户为她抱不平。

据说任克英曾与知近之人表示,自己之所以如此拼尽全力,已不是利益驱动,仅是为向爱之恨之的人证明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