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资银行的“wait and see”游戏中,曾璟璇决定抢跑撞线

渣打的突击队员

来源:2006年8月号 总第125期  |  作者:本刊记者 冯桔  |  阅读:

在外资银行的“wait and see”游戏中,曾璟璇决定抢跑撞线

上海招商局大楼28层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总裁会客室里悬挂着一块刻有银行名称的铜质铭牌,铜牌的历史如此悠久,以致上面出现的名字不是渣打,而是它最早为人所知的名字“麦加利银行”——渣打最初在上海开业的时候,人们不习惯这个奇怪的名字,就用它的首任经理麦加利的名字来称呼这家银行。很久以前这块牌子就从上海外滩的大楼上被拆了下来,但渣打的历史却在这间会客室里延续。 
 
如今,曾璟璇就在这块铜牌下微笑着面对记者。这一天距离她升任渣打中国区总裁恰好十六个月,一直以来,这个外表文静的女人就像一台强劲的引擎,驱动百年历史的老牌银行加速运转,在内地一路攻城破地。 
 
2005年至今,渣打把内地的经营网点从八个分行提升到目前的18个,包括11家分行、四家支行和三家代表处;员工人数以超过40%的速度增长,从800人上升到目前超过1400人。 
 
2006年春节前,渣打投入超过4000万美元的资金,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兴建“渣打银行大厦”,成为继汇丰、花旗之后第三家在上海购买冠名物业的外资银行。由于员工人数实在增长太快,新大楼要到2008年才能交付,渣打上个月又花费2500万美元买入上海城建国际中心大厦四个楼层。 
 
“一年干了过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事。”在渣打工作多年的老员工都惊诧于这样的变化。在普华永道2005年发布的《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研究报告中,通过网点范围、员工人数、业务规模多项标准比较,渣打与汇丰、花旗一道名列三甲。 
 
2005年3月30日上任的曾璟璇在履新时定下的短期目标已经大体实现。  
  
  
【“曾家小妹”】 
 
宣布曾璟璇接任渣打中国区总裁的时候,很自然,人们首先注意的是她的特殊身份,曾璟璇是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的妹妹。报道以“曾家小妹”称呼曾璟璇,甚至八卦到讨论这位新掌门酷肖影星周迅的姣好容貌。 
 
“当时还有报纸把我遛狗散步的照片登上去。”提起当时的情形,曾璟璇还觉得有些好笑。 
 
另一方面曾璟璇本人的职场经历也让外界对这位新任总裁的能力抱着观望态度。从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商学院毕业后,曾璟璇先后在香港政府和九广铁路担任过管理职位, 1992年加盟渣打,但12年来做的一直是人力资源的工作,上一个职位是渣打人力资源主管。这让曾璟璇拥有高超的人际交往技巧,却缺乏足够的业务背景。旁观者很容易将渣打董事会对她的任命解读为希望借助她的女性身份和家庭背景,曲径通幽,为渣打在中国的业务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某种意义上,曾璟璇就职后的做法恰好符合人们的猜想。和不会讲中文,属于保守英国绅士的前任麦天辉相比,曾璟璇的曝光率高了不少,带有政府背景的活动往往能看到曾璟璇的身影,由上海银监局牵头的中小企业融资宣传和推广活动,渣打是唯一参与的外资银行,这在监管部门方面留下了不错的口碑。渣打还冠名了一次中小企业选秀活动。人们开始有这样的评价,曾璟璇长袖善舞,是渣打有史以来最好的PR。 
 
但渣打内部的员工很快发现这样的评价至少不够全面,经常在银行内部举办舞会,并给优胜者颁奖的新任女总裁不失干练本色,最直观的感受是,她几乎从来不穿裙装。 
 
曾璟璇喜欢亲力亲为,不喜欢呆在办公室,每一星期出差的时间几乎都超过3天,不出差的时候也会到下属座位旁边讨论业务、询问项目进展,下一阶段的规划。“一开始,有同事认为总裁不一定真的懂业务,还敷衍应付。后来发现她确实都了熟于心,不可能蒙混过关。”曾的下属对记者说。 
 
曾璟璇并不掩饰对同城另一位女性企业领导人宝钢铁娘子谢企华的欣赏,认为女性管理一个企业非常需要决断的勇气。“在工作上,可能都会说我严厉的。”  
  
 
【“轻量级”选手】 
 
渣打需要一位干练的领航人。慑于渣打在中国的百年历史,旁观者易于忽略渣打其实在全球并不算一家大银行,2005年底渣打的总资产为2150亿美元,仅略大于内地排名第五的交通银行。而往往和渣打并称的汇丰同期总资产为1.502万亿美元,是渣打的七倍。 
 
不过渣打并不打算把自己列入二线选手的名单,即使作为轻量级拳手出场,渣打一样想获得争霸赛的胜利。 
 
为此,渣打准备把在过往行之有效的办法移植到中国市场,那就是集中兵力、外线出击,做一家“全球的小银行,局部的大银行。” 
 
尽管和汇丰同属老牌的英资银行,但渣打的主战场一直是中东、非洲和亚洲等新兴市场。渣打在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中坚持着一个思路:银行业竞争并非只是“巨无霸”间的交锋,而国际市场可以比本国市场经营的更出色。 
 
 “在中东和非洲许多国家,无论是规模还是业务总量,我们都是当地最大的外资银行。在香港,我们也是三家发钞银行之一。”曾璟璇这样对《环球企业家》介绍。 
 
渣打的全球战略非常清晰:重点区域重点扩张,谋求成为新兴市场的领先银行。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强劲的高增长。家庭储蓄年年攀高,信贷交易每年递增20%,这让中国成为外资银行觊觎的一块肥肉。他们想在这里赌一把。 
 
但是中国政府对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的限制,让不少有意在内地淘金的外资银行心存疑虑。加上每增设一家分行就需要补充至少一亿元资本金的规定,更令他们担心盲目投入会让数以亿计的钞票打水漂。 
 
渣打当然也有同样的顾虑,但其在新兴市场多年耕耘的经验让它更有耐心来培养中国这样的市场,而且渣打还打算在这个市场上加速。曾璟璇认为,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投资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但渣打将会在长跑中采用短跑的速度。 
 
这可能是不得不选择的方式,和竞争对手比,某些方面渣打已经落后了一步。比如在合作伙伴上,汇丰联姻交通银行,花旗携手浦发,它们已开始得到回报。按照汇丰公布的年报,其在内地70%的盈利都来自对交行等内地银行的投资。而渣打入股的渤海银行是一家全新成立的银行,一张白纸,暂时还不能给渣打带来收益。也是就说渣打不能像别的外资银行利用内地合作伙伴拓展业务,而更多地要依靠自生性的发展。 
 
而时间却所剩无多,2006年底,内地将向外资银行完全开放人民币业务,对所有外资银行这都是必须全力一搏的时刻。 
 
这也许可以解释这样一个问题,“渣打不是大的银行,但为什么从2005年开始在中国市场投入如此巨大?” 
 
而曾自己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合起双手,做了一个略有些夸张的手势,“我想我们真的是非常幸运,能得到总部那么多的支持。我个人的感觉是,总部一直就愿意给中国市场大的投资和支持,只要你的表现能让他满意。既然我们做的好,为什么不给我们呢?” 
 
渣打全球行政总裁戴维思曾经特别称赞过去一年中国业务取得的成绩。2005年,渣打中国业务收入增长超过90%。 
 
但这也可以从另一个方向理解,正是曾璟璇比前任表现的更具进取性,董事会才投入更多的资源,支持曾璟璇在内地的扩张。 
 
也许正是在曾璟璇的全心操持和董事会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渣打的业务和产品创新屡有突破,在2005年之前,金融衍生品市场上风头最劲的是荷兰银行,市场份额最大的则是花旗和汇丰。2005年来,渣打成为个人银行的“黑马”,几乎每个月渣打都能推出两款全新的外汇理财产品。 
 
以前由几家港资银行主打的房贷市场,渣打也不失时机的分去一杯羹。在多场商业聚会上,渣打房贷客户经理总是活跃在人群中派发名片,利用一切机会寻找客户。 
 
2005年,渣打击败澳大利亚麦格里银行等对手,成为建行MBS(房贷资产证券化)的产品顾问,这也是内地首支住房资产信贷化的衍生产品。 
 
“渣打的风格比以前激进很多。”东亚银行一人士如此评论。 
 
曾璟璇甚至觉得渣打扩张的速度并不算快,“事实上,开分行开支行都是我们已经很熟悉的工作,反而是争取一个新的业务,或者在现在WTO的标准下开发新的产品,需要花很多的心血。” 
 
现在摆在曾璟璇面前的挑战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居民人民币业务开放,如何招收到足够多的人才来运作越来越大的业务范围。曾璟璇认为渣打已经做好了准备,以银行家的务实,她不愿意去谈那些认为不切实际的目标,不过在上任之初,她就定下过这样的目标,在2010年前成为内地市场最优秀的外资银行,如期实现这个承诺,曾璟璇还有三年半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