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一波三折的广发收购战,让原本低调的法国兴业银行走到了前台

法兴时刻

来源:《环球企业家》2006年6月号总第123期  |  作者:本刊记者 冯桔  |  阅读:

               一场一波三折的广发收购战,让原本低调的法国兴业银行走到了前台

如果没有去年底开始的广东发展银行“世界争夺战”,法国兴业银行这个名字或许还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让人们记住。

由于历史原因,成立18年之久的广发行现在是一家资本充足率不足4%,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到3%,而不良资产率却接近20%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毕马威和中金公司都曾预计,重组广发行需要500亿—600亿人民币。2005年,经央行、银监会、广东省政府讨论后,决定出让广发行股份比例最高至85%,以换取重组广发行所需的相应资金。境外金融机构有可能通过85%的股份获取广发控制权。

广东省政府的绣球一出,来自数个国家的银行便竞相提出各种方案和价格,其中争夺最为激烈的便是法兴和花旗。

2005年12月28日,法兴领衔的财团开出235亿人民币的高价购买广发,而花旗银行的价格则飙升至241亿人民币。紧接着,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出面为花旗助阵。他在给中国政府的信函中以个人名义力荐中国政府支持美国公司对广东发展银行的收购努力,认为此举有利于中国及中美关系的全面发展。不甘示弱的法国人则搬出了现任总统希拉克。

虽然业界一度曾认为在广发的股权收购中必然是价高者得,但到了5月,广发的收购形势却陡生变数。据境外媒体报道,银监会官员正式通知广东省政府,将择日重启广发行股权境外引资谈判,并严格规定境外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5%。在两家提出的方案中,花旗试图突破这一上限,而法兴的股权要求刚刚达到25%。此外,法兴还获得了中石化与宝钢等重量级国企的支持。

一切看上去似乎都给法兴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不过对于法兴中国区总裁马克·普瓦耶来说,这仅仅是转变的信号之一。作为法国银行业著名的三架马车之一,兴业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每年的全球1000家银行总资产评选中稳居前20名。进入中国二十多年后,这家法国金融巨头终于渐渐浮出水面。

【大转弯】

时针已经指向晚上九点,陈一鸿最后一个走出办公室,同一楼面其他公司早已灯影俱寂。为准备6月在北京举行的法国兴业银行金融衍生工具论坛,她带领的整个中国业务团队已经连续加班近半个月了。作为法国兴业银行固定收益及衍生产品部门执行董事兼中国业务主管,2006年新年刚过,陈一鸿的工作就以前所未有的忙碌节奏开始。

3月16日,法兴证券在广州与广发证券签署金融业务合作备忘录,双方约定就权证和相关衍生品设计研发开展合作。3月底,法兴在上海隆重举办了第一期金融衍生工具论坛——尽管只是一个研究味道颇浓的研讨会,但法兴邀请了所有的金融机构客户,还几乎把整个衍生品设计团队都搬到现场,来自法国总部和中国区的高层也齐齐出席。

实际上,这也是法兴进入中国后第一次为自己大造声势,为什么如此兴师动众?

与灵动的法式设计相反,法国的金融机构在中国始终低调而保守,法兴也不例外。2000年,马克·普瓦耶接任中国区总裁以前,法兴在中国的业务基本以出口信贷为主,借助海外网络为处于发展期的中国企业提供设备进口、出口融资服务。

随着法兴全球董事会的调整,债券交易员出身的马克·普瓦耶被派到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另类投资(黄金、商品期货、新兴市场债券)领域提供商,这个在华尔街工作多年的法国人首先就将法兴一系列最具实力的产品引入国内市场。

同国外市场相比,国内金融市场的结构简单,除了传统产品外,新型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刚刚起步,产品的研发和管理经验都同国外同行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看准了这个机会后,法兴便开始在这方面动脑筋,从2001年开始,法兴专注于国内权证、债券、期货等各类衍生工具的开发,提供固定收益、股票以及挂钩汇率的结构性产品。

“法兴现在已经成为中国金融机构的最大产品批发商了。” 光大银行总行资金部副总经理向前在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表示,法兴在中国就像个产品设计师,一直扮演着中资银行资金产品主要提供者的角色。

可硬币的另一面却令人头痛。法兴的业务模式使其过分默默无闻。除了相关合作伙伴以外,就连金融业内都对法兴在中国的情况知之甚少。据马克·普瓦耶回忆,几年前他同某一中资银行初步接触时,发现对方除了知道法兴是来自法国巴黎的银行之外,其余几乎一无所知。甚至在最近与广发的谈判中,也有不少中方人士对法兴的能力提出了疑问。

“我们不得不花很多力气告诉对方,法兴在银行管理和改造方面非常有经验。” 一位参与法兴和广发行竞购的人士无奈的表示,过去法兴在向合意的中资银行表达投资意愿时,也经常会遭遇品牌影响力的困扰。

为此,马克·普瓦耶准备开始解决这个麻烦,在接受《环球企业家》专访时,这个四十开外的法国人表示,“我们是一家国际化的欧洲大银行,全世界近1/5的金融衍生品都是由我们设计的,在东欧、非洲有强大的零售网络,这一切我们都愿意让更多人知道。”

【最大的诱惑】

不过眼下马克·普瓦耶最大的希望还是尽快获得广发行。尽管提供了很多产品,但真正吸引国外狩猎者的东西仍然是巨大的中国金融市场,比起其他外资银行,法兴的脚步仍然慢了半拍。直到2003年,法兴才在中国找到了第一位合作伙伴:与宝钢旗下的华宝信托组建了基金管理公司。而当时,花旗、汇丰都已经在中国全面涉入金融市场,即便是同属欧洲金融机构的荷兰ING集团也已经在保险、证券和基金领域有所收获。

如果要想在中国赶上竞争对手,法兴只能跑得更快。马克·普瓦耶的策略便是直接入资一家中资银行,“现在已经是2006年,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我们自己铺设网点来拓展中国市场未免太花费时间,而且事倍功半。”

从2004年开始,法兴就希望买入一家中等规模的中资银行的股份,但事情总是不遂人愿。一位在法兴工作多年的中国业务负责人有些无奈地表示,此前有的银行价格并不高,但已经先被其他对手敲定,有的则是由于对方不了解法兴,不肯轻易答应。其中最可惜的是在与华夏银行的谈判中,也进入到最后一轮,但最终还是被德意志银行联手一家私人银行以稍高的价格占得先机。

在这种条件下,入资广发就显得对法兴尤为重要。今年1月,法兴国际零售银行业务的负责人让·路易·马泰专程飞抵北京游说决策部门,希望他们不必在意法兴收购广发银行的报价比花旗少7400万美元,而看重整体方案。在美国工作多年的马克·普瓦耶则更是不改法国人的倔强本色,虽然身边的同事一直提醒他能够对广发的问题保持沉默,但他还是忍不住对记者抱怨 :“我们对广发的方案完全符合中国政府的规定,没有要求更多的股份,而且我们还邀请了对广发行重组非常有利的伙伴:宝钢、中石化。我们遵守规则,也希望获得公平对待。”

“我们有信心将广发从一家资质平平的银行变成好的银行。”马克·普瓦耶觉得获得广发的控股权意义不大,“我们并不需要控制一切(we  don't need control everything.),广发行应该是由中国人管理,应用外国银行技术,为中国客户服务的银行。”

这个思路显然更符合决策部门“花钱买机制”的想法。但重启谈判的同时也意味着一切从头来过,法兴能否最终如愿仍然是个未知数,即便成功,能否将广发行这样一家不良资产高达五百亿之巨的银行真正变成盈利机器也很难预料——毕竟已经入主深圳发展银行的新桥现在仍没有走出艰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