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规模最大的战略调整能否令割肉重生的法兴银行走出“中国泥淖”

冰火两重天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陈虹霖  |  阅读:

早上八点,法兴银行(中国)CEO张永光来到浦东金茂大厦48楼接受《环球企业家》的采访,这里是法兴银行上海分行的办公地。

如此早的采访安排,只因今天等着张永光的是一整天的会议。近期他除出差和拜访客户,以及在巴黎和上海来回飞,其他时间几乎都会在其位于北京金融街的法兴中国办公室待到晚上9点以后才离开。

这一切都源于今年6月法兴中国推出的“投资增长计划”,这份计划将从法兴的内部结构、业务范围和人员配置三大方面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也是法兴进入中国三十多年后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战略调整。

《环球企业家》获悉,法兴中国的此次调整是在法国兴业银行集团(下称为“法兴集团”)的“2015年计划”框架下进行,不过相比总部的调整,法兴中国的做法似乎有些“背道而驰”。最明显的区别是,法兴集团为夯实资本金和控制成本,在2012年9月刚完成了1600人的自愿离职计划,今年又继续裁人;而法兴中国则在不停招人并扩大投资。

割肉

此时,远在法国的法兴集团总部,正在“挥刀自救”。尽管欧债危机已逐渐走出低谷,但《巴塞尔协议Ⅲ》对欧洲银行业的冲击却仍在继续。

2010年,作为金融危机后一项重要的金融改革措施,全球银行业的资本新规《巴塞尔协议Ⅲ》于当年通过,根据这项协议,截至2015年全球各商业银行必须上调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至7%,在此之前欧洲银行的一般核心资本充足率为5%。这导致不少欧洲银行立刻陷入“资本金”严重缺乏的危机之中。

之后,法兴银行行政总裁吴棣言公开表示,法兴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在2013年1月前要达到7.5%,为此法兴使出了各种招数:一方面四处增资,另一方面变卖资产、大规模裁员来压缩经营成本、增加核心资本金。

这场“自救”是从2011年开始的,当年法兴集团启动重组计划,并在全球范围内转型。这些调整包括:对企业及投资银行部门进行调整—在2012年9月,法兴展开了1600人的自愿离职计划,但这还未结束,2013年初,法兴集团再次实行大规模裁员,预计裁员人数600至700人之间,约占核心部门员工总数的8%。

除此之外,近两年内,法兴不断在全球抛售资产,这些资产包括希腊业务、埃及业务、加拿大的财富管理业务以及美国金融危机时期的一些遗留资产。

通过相继的资产出售和人员的调整,法兴终于在2012年6月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了9.9%,超过了《巴塞尔协议Ⅲ》所规定的7%及欧洲银行管理局规定的9%的标准。

随后,吴棣言在财报中声明该行将实施在2015年前节约9亿欧元的成本削减计划(“2015年计划”),有信心到2015年末实现10%的股本回报率。

然而,忍痛“割肉”后重整一新的法兴集团,其未来的发展却成为难题。对此,张永光感叹道:“资本金是增加了,但卖了那么多资产之后,银行面临的问题是,哪里是未来的利润增长点?”

当资本金已经满足新的监管要求后,法兴集团开始将重点转向如何推动新的增长。这时,法兴集团将目光盯在了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

2012年9月,法兴集团首次将中国区董事长的办公室直接搬到中国北京,以显示对中国区业务的看重。随后,在2013年,法兴中国正式启动了新一轮“投资增长计划”。

按照“投资增长计划”的目标,未来3至5年内,法兴中国企业和个人客户数量均实现翻番。

但法兴中国的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

目前,法兴中国在国内总共才7家分行、9 个零售网点、600多名员工。即使在2008年,法兴银行成功在本地注册成为本地法人银行,在注册后最初的三年内,每年保持了30%的增长,但到了2012年,由于中国经济下滑,法兴中国总体收入下降了7%,这也让张永光感到了求变的急迫性。2012年底,他开始筹备中国区的战略调整,与此同时,密切地与内部、巴黎业务条线进行沟通。

据张永光介绍,在2008年之前法兴中国只从事投行业务。2008年成为本地法人银行之后才加入企业银行、个人零售和私人银行等业务,并开始以“全能银行”模式的发展。不过由于业务规模和客户基础仍处在投资发展阶段,“全能银行”的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

除此之外,这些年外资银行在中国普遍处于“尴尬”境地。由于外资行网点规模无法与中资行抗衡,个人零售业务大多亏损。大多外资行都是在2007、2008年实现本地法人银行转制,然而从2008年开始金融危机对外资行总部的冲击很大,对于中国的策略也就变得谨慎,没能实现预期的爆发式增长。所以外资银行几乎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实现业务量翻番。

“现在所有外资行业务量在中国占比不到2%。最高峰在2010年左右到了2.1%,这一两年又有下降。”法兴中国上海分行行长刘洪涛告诉《环球企业家》,对外资行存贷比(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的限制,也让在华外资行受到了比欧债危机更直接的冲击。

由于存款要付息,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多,贷款少,就意味着它成本高收入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较差。因此为了盈利,银行会想办法提高存贷比。

但银监会于2006年出台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却规定,在2011年底以后(之前为宽限期),外资法人银行的贷存比不得超过75%。这对大部分外资行来说,意味着短时间内要立马增加存款、减少贷款,以降低自己的存贷比。而基于现有的分支行网点,要马上增加存款几乎不可能,只能主动减少贷款、主动减少收入来源。

进入2013年,大多数外资银行经营状况面临巨大压力,上半年部分外资银行业绩遭遇下滑。如渣打中国税前利润同比下降了5%,达1.22亿美元;恒生银行中国内地业务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1.6%,总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5.3%;东亚中国经营支出同比上升15%,净利息收入仅增长7%,其税前利润同比下滑1.6%。

尽管在华部分外资银行业绩“告急”,但相比增长疲弱的欧美市场而言,中国等新兴国家市场的增长潜力仍被外资银行所看好,法兴中国亦不例外。

阔斧

伴随着“投资增长计划”的实施,今年6月到8月,法兴中国开始着手从内部结构、业务范围和人员配置三个方面展开调整。

据悉,在此之前法兴中国主要由商业及个人银行(为个人、企业提供基本的银行服务、存贷服务)、投资银行、私人银行三部分构成。

在调整之后,法兴中国将调整为两部分:即企业银行及金融机构部与财富管理部。企业银行及金融机构部是把之前的投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统筹在一起,而财富管理部包括个人银行和私人银行等业务。

个人财富管理战略重点将专注于为高净值个人客户,为客户管理财富,协助客户做财富的传承;企业金融的战略重点是协助本地企业向海外市场进军和协助欧洲企业在中国拓展业务。

法兴中国内部这次调整计划,包括投资、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优化银行作业流程)三大项目。而投资意味着区别于总部的成本控制的策略,但具体增加投资多少法兴方面未透露,但表示要增加对大宗商品和能源领域、跨国企业等重点领域投资,并新增一些部门、需要持续地招聘资深银行家,包括网络银行的建设,都是需要投钱的部分。

张永光认为,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注重发展的项目”,和全球的裁员完全不同。  

以前法兴中国是以业务线为中轴结构,因此无法发挥全能银行模式业务间的协同效应优势。比如投行业务部门给自己的客户发债之后,一般不会主动考虑到客户是否还有银行其他部门的服务或产品的需求,因为自己即使做了也没有任何利益可得。而此次调整后,法兴中国决定以客户为中心,利用资深银行家和客户经理团队来加强与客户的关系,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方案。

比如法兴中国将企业及金融客户分为:“超大型本地企业客户”、“大型本地企业客户”、“跨国企业客户”、“大宗商品和能源领域企业客户”及“金融机构”,配以资深银行家和客户经理团队进行客户关系拓展与维护,再交由后方的投行部门、商业银行等产品部门合作,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方案,例如提供发债、融资等服务。

跨国企业在国内更多的是需要本地基本银行服务;而超大型本土企业,有很大的国际性业务,需要收购合并或在全球市场发行债券、银团贷款、项目贷款以及提供国外项目的咨询等,业务条线各有不同,因此需要有资深的银行家为他们定制服务。

同企业客户一样,财富管理部门也将个人客户分为三大类,即超高净值收入客户、高收入客户、财富管理客户。总的来说,此次调整一个核心思想便是细分:细分客户、细分服务。

比如,阿里巴巴被认定为是拥有巨大商业潜力的“大型本地企业”,由大型本地企业客户部来负责。今年二季度,法兴中国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高级授权牵头安排行,成功为其完成80亿美元定期贷款融资。这一交易在7月完成,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获得的最大银团贷款。

在新设的各客户部门中,“大宗商品和能源领域企业客户”最为特别,这是法兴中国为某一行业的企业特定设立的部门。大宗商品业务原本是法兴银行的强项,如今则由“大宗商品和能源客户业务部”负责统筹,涵盖整个产业链从上游资源的开发和开采、项目的融资安排,再到进出口和中下游的客户。

肖菁就是这个新组建服务团队的负责人,最近她刚从别的外资银行过来法兴担任该职位,“主要是拓展客户,维系客户关系,把客户的需要由后方的产品部门进行对接。比如大宗商品部、外汇利率衍生产品部门等等。”肖菁告诉《环球企业家》,这些新设的客户部门都需要招人,而负责超大型本地企业客户的资深银行家也还在招聘中。

“目前内部调整基本上已经完成,整个项目刚刚起步,这是一个三到五年的计划,接下来进入推广阶段,以及如何更细节、深入的改变。”张永光表示。

桥梁

今年9月,消息称法兴银行将出售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亚洲私人银行业务,因此业界担心法兴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将受到影响。但张永光表示根本不用担心,由于法兴中国的特殊市场和战略地位,其战略决策权有许多是直接向集团总部汇报的。“法兴中国董事长直接向集团分管副首席执行官汇报。”张永光表示。

“私人银行会跟个人银行合并纳入财富管理部。”张永光表示,同时还将目标客户的门槛定得更高,现在是10万美金,以后会提得更高,更加专注于高端个人客户。

目前,该部门由原来私人银行负责人李晓芸统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肆虐正劲时李晓芸加入法兴银行,成为香港办公室筹建的得力干将,之后的十年,她专注于私人银行业务,参与开创了法兴银行的亚洲私人银行市场。而当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端倪初现之时又进入内地,开始筹建法兴银行中国私人银行。而作为个人财富管理业务板块中的主要单元,法兴中国的私人银行门槛是100万美元以上。

关于个人银行的发展策略,部分外资银行正在调整其在华个人零售业务,如德意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退出其在华零售业务,转攻企业银行业务。而法国最大的银行法国巴黎银行(中国)则完全不做个人零售业务,而是通过集团战略入股南京银行的方式来实现个人零售业务的在华布局。

与之相对的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东亚、渣打等在华的个人零售业务则投入很大,零售银行的投入要建立在网点的大规模铺设基础上,而网点的成本较高,且达不成规模效应的情况下,成本的增加快于收入的增长,所以大多数外资行在华的个人零售业务都未盈利。

相比之前,法兴中国并没用放弃个人零售业务,在张永光及法兴总部高层看来,个人银行业务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的长远发展业务,个人客户带来的存款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会放弃,也不会急于求大。

一直基于保守与激进之间行走的法兴中国,目前在中国的网点相比花旗、汇丰、东亚银行等100多家的分支布局,规模偏小。但伴随着转型,法兴外部的网络扩张也在同时进行。

刘洪涛向记者透露,有可能比分行网点来得更快的是上海自贸区的支行,在上海有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自贸区业务研究,正在跟监管机构谈,相比其他地区的分行,审批过程可能更快。

至于企业银行方面,法兴银行“希望成为客户的桥梁”,这个桥梁体现在成为在海外跨国企业进来中国的桥梁,帮助他们在中国的投资和业务;另外对本地企业来讲,希望成为它们走出去的桥梁。比如在欧美非的贸易、投资、收购合并、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等。

让外人觉得有些吃惊的是,法兴中国最主要客户并不是法国企业,“如法国的欧莱雅等奢侈品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但这一部分完全不够做。法国的企业不像日本、韩国的企业基本上会选择跟自己国家的银行做业务。法国企业不会只跟一家银行合作。我们现在主要的客户是中国本地企业。”张永光告诉记者,法兴中国目前70%的客户是中国本地客户,只有30%的客户是跨国企业,而在6年前,这个比例是倒过来的。

不同于其他的外资行,法兴中国在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方面规模较小,从上述法兴中国5类企业客户分类可看出,都属于大中型企业。张永光认为关键要认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哪儿。“在中国作为一家外资银行去做中小企业贷款非常难,一方面是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透明,外资银行难以掌握真实状况,因此贷款风险很大。不过法兴集团在中国有另外一家融资租赁公司—法兴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专门做中小企业融资。”而至于法兴中国的优势,很明显在于法兴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尤其在东欧、非洲等地。

据了解,法兴银行在全球77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尤其在非洲地区,拥有逾40年的经验和超过870多家分行的网络优势,遍布在15个非洲国家和地区。

“走进非洲”项目是法兴中国一个持续的战略重点。法兴中国非洲业务数据显示,自2009年推出“非洲快车”以来,法兴银行中国企业客户对非洲国家出口单(Export Bill)金额到2011年底涨幅达到466%。银行保函总金额从2009年的8000万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2.54亿美元,涨幅达216%。

“法兴在东欧、西非、北非是当地最大的外资银行,这是其他外资银行无法跟我们相比的。”张永光表示,因此法兴中国的差异化路径就在于,帮助中国的大型企业到这些地区拓展业务。

 不过,法兴所关注的大中型企业客户,亦是国有大行的重点客户,法兴中国如何能成功“与蛇争象”?张永光笑称:“我们弄半天最多给人家4个亿的授信,客户说我在某大行一年可以有400亿授信,没法比。”所以,虽然竞争激烈,但张认为在提供的服务方面,法兴中国可弥补国有行境外机构不足的现状,帮助客户做海外市场拓展,以及海外融资。

2013年10月,中石化在法兴中国的帮助下成功发行30多亿美元双货币债券。在中石化双货币多期债券发行过程中,各大行纷纷出动争抢这块蛋糕。但法兴银行退而当起了中石化的全球协调人,还积极担负起部分簿记管理的任务,最终助其成功发债。(本刊记者江潇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