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真正的粮食危机不是供应问题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房煜  |  阅读:

中国农业界素有“南袁北李”之说,“袁”指杂交水稻的权威专家袁隆平,“李”则是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登海。200510月,李登海创造出了亩产1402.86公斤的世界夏玉米最高纪录,亚太种子协会(APSA)由此在当年授予李登海“中国玉米产业重大贡献奖”,他也因此与袁隆平一起成为出现在世界种业最高领奖台上的仅有的两位中国人。

79日,这位玉米专家在接受《环球企业家》专访时谈到了中国农业产业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看待粮食危机等话题。“中国没有粮食危机,玉米和小麦的产量足够养活中国人。”他说,“最大的危机不是粮食够不够吃,而是中国农民不愿意种粮了。”

GE中国农业公司如何向跨国公司学习?

李登海:和先锋种业合作后,我才认识到,比不上先锋不是我李登海的问题,也不是登海种业的问题,而是中国农业的问题。以前只是觉得跨国公司了不起,但不知道哪里了不起。比如说,当我看到“先玉335”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时,我要求他们加速制种,但是先锋说不,它仍坚持质量第一,科研第一;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以长远眼光为基础,保证经销商、零售商、农民的利益为原则。

先锋所采用的国际标准远远高于我们的国家质量标准。中国对玉米发芽率的标准是85%,先锋的发芽率标准是95%。我们依靠的是亩产产量提高来达到标准,但先锋不仅是产量上去了,而且各种风险也能降到最低,每个环节都要降低成本,节约费用。人家力求在每个环节都有标准,这种标准不仅仅是行业基础标准,而且包括了市场竞争的标准。而在我们的农业大学的教科书上连这些标准都没有。

GE中国与发达国家另一个差距是,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不充分。你认为应如何改善?

李登海:以中国的种子行业为例,仍需要国家扶持。比如侵权问题,补贴不规范、不合理问题。市场竞争一定是法制经济,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种子法》要严格执行,我们仅在一个省就抓到了50多家侵权企业。

而在育种上,我们走了10年到15年的弯路,中国还是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经济的经验不足。农业作为一个产业,还很“年轻”,需要管理部门有正确的认识,制定符合国家发展和行业发展要求的标准,需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

GE如何看待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李登海:中国粮食生产的丰歉取决于两点:一个是天气,一个是对农业的投资。后者的关键是粮食价格,虽然国家有补贴,但有两个问题:一是补贴款是不是能到农民手里;二是如何调整粮价。

GE如何应对粮食危机?

李登海:中国没有粮食危机。中国的耕地够用,如果管理好,玉米和小麦的产量足够养活中国人。关键是粮价问题,如果粮食补贴没有用到该用的地方,农民就不愿意种地了。所以要适当提高粮食价格,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每次开全国人大会议时,我都会提出关于粮食价格的提案。

所以,最大的危机不是粮食够不够吃,而是中国农民不愿意种粮了。从种子来说,增产并没有问题。水稻能从900斤增产到1400斤,玉米可以从1800斤增产到2300斤,这是我们目前的科研能力可以达到的。但科技进步后,农民愿不愿意种呢?一亩地即使少收几百斤,也并没有多少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