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复苏给陆克文出的难题是:如何在保护本国企业的同时吸引中国这样的大买家

与龙共舞

来源:2010年3月5号刊 第5期 总第200期  |  作者:《环球企业家》赵轶佳  |  阅读:

中国企业在2009年争先恐后地踏上澳大利亚寻找矿产资源的热潮恐怕在今年难以复现。

2月初,澳大利亚议会通过一项用以紧缩外来投资的法规,根据这项法案,外来投资者若想通过复杂的收购手段绕过先前的收购法规而获得澳洲企业的控制权将更加困难。而在过去一年里,其最主要的潜在收购者多来自中国。

收紧缰绳的背后是澳大利亚日渐繁荣的经济形势。不久前,澳大利亚央行副总裁菲利普·洛威(Philip Lowe)就对澳大利亚经济表现得相当乐观,预测经济在2010年和2011年的增长为3.25-3.5%,将高于2009年预估的增长率2.0%。“这个增长率略高于过去20年的平均增长水平。”洛威说。

与多数发达国家一样,远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并没有躲过金融危机的影响,尽管被视为发达经济体中中期增长条件最佳的经济体之一,但在2008年第四季度,由于出口业和房地产行业的萎缩,澳大利亚的当季GDP出人意料地环比下降了0.5%,这也是其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下滑。为挽救颓势,澳大利亚政府推出了降息、刺激消费和基础建设开支等一系列救市方案,“整个救市方案规模占GDP的比例是全球第三大的,仅次于美国和中国。”摩根大通驻澳大利亚的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沃尔特斯对《环球企业家》回忆到,“这个方案有效地阻止了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并提振了就业。”

推高澳大利亚经济复苏的另一重要因素便是中国。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劲复苏,导致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猛增,这直接推动澳大利亚的出口回暖。如今,中国已经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口岸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对于中国的出口量比起三年前的2007年,足足翻了一番。同样受益于商品价格回升的是就业,被重新唤起的对矿产投资的热情使得目前的失业率下降至6%以下,而在去年6月,澳大利亚财长斯万(Wayne Swan)曾预计未来一年中的失业率将上涨至8.25%

然而在硬币的另一面,如此有力的复苏直接触及了澳大利亚经济长期发展的痛处:重工业本身薄弱,单单依靠资源出口和服务业的经济结构从长远看难以为继。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曾经在陷入危机时曾撰文,指出澳大利亚应该摆脱依赖资源行业和股票市场所带来的“过山车似的繁荣”。如今,矿产业的再次活跃使得澳大利亚的通货膨胀压力重新加大。

事实上,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陆克文政府目前正在通过各种宏观手段调整经济结构,扶植一些高利润、高科技的行业,受到政策惠及的行业包括清洁能源、汽车加工制造业等。同时,与中国相关的自由贸易协定也一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我们还是希望中国政府能给一些重视,并极力希望自由贸易协定诞生。” 澳大利亚投资署大中华区首席代表王恒岩对《环球企业家》表示。

这种条件下,对资源行业出台限制政策无疑是陆克文的必然选择,而其眼下更为现实的考验是大选:尽管仍然需要让本国企业获得资金并通过吸引外资来填补财政赤字,但在澳大利亚国内,对于保护本国资源的呼声已日益强烈,与之相关的收紧行动则仅仅是其经济调整政策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