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谷歌们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贪恋控制权的电信运营商成了“全球一体化”的激进拥趸

火线同盟

来源:2010年3月5号刊 第5期 总第200期  |  作者:《环球企业家》王文静  |  阅读:

电信运营商在巴塞罗那打响了针对苹果和谷歌们的“反击之战”。217日,包括AT&T、沃达丰、德国电信、NTT DoCoMo和中国移动等24家世界级主流电信运营商发起成立“大规模开发社区”(Wholesale Applications Community),以“致力统一市场”之名,让全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开发和下载跨过技术标准、手机型号和操作系统的界河。

壁垒森严的电信运营商突然变成“全球一体化”幻象的激进拥趸。也唯有如此,电信运营商才可能勉强留住操纵在手里长达近10年的电信业权杖。

回溯到2000年,上一轮互联网和电信业泡沫宣告破灭,劫持了运营商数千亿美元订单、在3G道路上失控狂奔的电信设备商旋即全军覆没;电信业未来发展的决定权也从威信扫地的电信设备商下沉到更贴近用户的电信运营商。长达7年的时间,AT&T、德国电信、沃达丰和中国移动们导演了电信业发展的脚本。

直到20071月苹果iPhone松动了电信运营商们渐已牢固的根基。苹果率先向运营商抢食,它甚至要求与AT&T进行话费和数据流量费的分成。而App Store的出现几乎满足了人们在智能手机上所有的软件应用需求。2009年,苹果App Store的销售额占整个移动应用程序市场额的99.4%,人们在移动应用程序上消费的42亿美元几乎都被苹果赚取。

另一个“搅局者”谷歌的在线程序商店Android Market应用也已超过2万款。诺基亚、黑莓和Palm等也参与到在线程序商店的游戏中来—值得注意的是,用户直接支付下载程序的费用给这些在线程序商店的所有者,而并不需要支付给运营商一分钱。于是电信业发展的话语权再度向下转移到苹果、谷歌甚至诺基亚等手机和互联网服务商手中—它们离手机开发者和用户更为贴近,这似乎是个趋势。

这一切都凸显了“大规模开发社区”与生俱来的悲壮感。它并非电信运营商集体进军的新号角,却宛如奋力狙击苹果和谷歌们疯狂侵袭而建起的人肉城墙。尽管全球的电信运营商也都试图推出自己的互联网服务和在线程序商店,但普遍成效不彰。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以AT&T、西班牙电信、德国电信为中心的团队开始进行有关国际应用程序商店联合体的讨论,终于在几个月后聚拢了24家深感前途岌岌可危的巨头失意者。

即便开始反击,运营商们也恐难再获得曾经的绝对话语权。对电信业来说,一贯参差多态的标准给“大规模开发社区”带来了操作层面的麻烦。2G3G4G的不同制式,不同的电信运营商定制不同品牌的手机,而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又搭载不同的操作系统—它是一张杂乱无解的绵密大网,迄今还没有哪个玩家能振臂一呼,将不同制式和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用统一的应用程序完全辐射。

即便相同操作系统的同一品牌手机,仅仅因为屏幕大小的不同,就需要重新适配各种应用程序。更何况加盟“大规模开发社区”的24家电信运营商,包括中国移动、沃达丰和NTT DoCoMo等在内都在运营自己的在线程序商店。它们如何处理与独一无二的“大规模开发社区”之间的关系,是合作还是竞争?“这关系着整个联盟的稳定指数。”咨询机构Gartner中国分析师张亚男对《环球企业家》说。

事实上,“大规模开发社区”的类似图景并非无人预期。谷歌的工程副总裁Vic Gundotra认为移动行业的未来在于基于浏览器的应用程序,而不是在具体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运行的本地软件,随着“云计算”在移动环境成为现实,所有的在线程序商店都将消亡,而人们的手机只需要统一的在线程序开发和应用社区。不过,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未来难道要指望运营商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