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等金融大佬已全面盘点自身的“金融病原体”

“炮轰”华尔街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陈伟  |  阅读:

   

如果你问身价3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大亨肯尼斯·格里芬那个最朴实的问题——什么让华尔街犯下次级债这样的错误?——答案或许出乎你的意料:美国的资本市场实际上被直接控制在一群刚走出大学或MBA课程的年轻人手中。“走进任何一层交易大厅,出现在你面前的都是29岁的年轻面孔”,格里芬指出了一个“难以忽视的真相”。

很难想象,对华尔街人才结构深表不满的这个人,今年只有39岁。早在哈佛大学念书期间,他就在宿舍里安装卫星天线以进行交易,并自己编写债券套利交易程序,由此赚取了第一桶金。还有谁比他更能代表金融界的蓬勃朝气?

但格里芬有一个简单的反驳:他本人真真切切地经历过1987年美国的大股灾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溃败,这让格里芬懂得如何更加冷静地对待过热的头脑和潜伏其下的风险。在整个2007年,次级抵押债券几乎没有出现在他的投资组合中。而那些初涉华尔街的后辈们,究竟有多少金融史知识呢?他们的职业经历全部都在美国二战之后最辉煌的金融业黄金时期中渡过,骄傲、激进、不知疲倦地追求利润,并不真正知道什么是风险。

没错,并非所有人都没有经历过金融动荡,但格里芬也指出了另一个问题:很多华尔街CEO并非交易员出身,也就不可能精通他们公司究竟在交易什么。

格里芬还指责美联储对于投行监管的不作为,而这也正是被索罗斯所诟病的。这位量子基金的创始人在2007年赚取29亿美元的收入,但他却专门撰书,名为《金融市场新范式:2008年的信用崩溃与其意味》,其中称,这是“193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

索罗斯所要求的,正是行业内更严格的自我约束:“我认为对冲基金应当像其他所有市场参与者一样受到监管,使银行能够得到更好的关于对冲基金规模的信息,银行在给对冲基金放贷时也应有足够的资金储备。”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经这样回应对于他放松监管的指责:加强监管措施只会使他们要求更加多的监管。这种近乎推诿的言辞更成为人们指责的对象。按照格里芬看来,正是这种放任使得投行可以利用人们对于艰深的金融产品的知识缺乏和交易过程的内幕性中赚取利润,而要改变这种情况,或者加强监管如同商业银行一般,或者自己承担损失不要指望政府来拯救。

“监管非常非常困难。”巴菲特坦承。如果他被选为监管者,即使交给他100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为他工作,每天可以从所有投行得到它们交易股票、货币、衍生产品的信息,“我依然无法判断他们在做什么”。

但他认为,一个显而易见的“华尔街病原体”是过高的财务杠杆。财务杠杆早已成为投行提升利润的利器,但是当过高的财务杠杆遇上风险过大的投资产品和下行的周期,灾难将成百倍的放大。

令人遗憾的是,当危机度过,人们似乎会彻底遗忘今天的种种,再次贪婪而乐观地吹起下个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