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体系的日益恶化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权财富基金迅速转向

挥别华尔街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王萃  |  阅读:

在如今这个饱受信贷危机冲击的市场中,淡马锡几乎成为了唯一一家仍对西方金融机构感兴趣的主权财富基金,尽管2007年底其注入美林的49亿美元已经遭受了超过一半的账面损失,但8月底,这家新加坡公司仍然表示将继续增持美林的股份。

糟糕的是,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华尔街的金融机构正日益成为彻头彻尾的噩梦。到现在为止,美国金融体系的亏损已经超过了4500亿美元。99日,韩国产业银行(KDB)收购雷曼兄弟股权的谈判提前一周中止,这家具有158年历史的公司被视为是贝尔斯登之后最可能倒下的投资银行。消息传出后,雷曼当日股价暴跌45%,创造了其历史上最大单日跌幅。

200711月,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阿布扎比投资局向困境中的花旗注资75亿美元起,手握雄厚资金的投资者们便旋风般登陆了华尔街。当时,无论是石油美元还是亚洲央行都纷纷出手,唯恐错过了抄底的大好时机。

然而几乎所有精明的投资者都看走了眼,信贷危机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西方各大金融机构的减记额越来越大,经济学家们预测出来的美国经济恢复的日期一再推迟。到目前为止,所有与西方金融机构相关的投资无一不处于亏损状态。刚刚开始走向国际金融市场的中资机构也未能幸免:国家开发银行对巴克莱银行30亿美元的注资已经蒸发了一半以上;而刚满周岁的中投公司向摩根士丹利注入的50亿美元已经遭受了16%的账面损失,其之前对美国私募股权公司黑石的投资也大幅缩水。甚至,中国工商银行购买南非标准银行的账面价值也因信贷危机而挥发了23%

这一切使得中国在投资海外金融机构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谨慎态度。831日,德国安联保险旗下的德累斯登银行被德国商业银行收购,此前呼声甚高的收购者国家开发银行未能如愿,而据接近此项交易的消息人士透露,国开行落败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有关部门没有在收购期限内对这宗交易予以放行。此外,监管部门的审慎态度也使得雷曼兄弟与中信证券就投资展开的对话无疾而终。

“美国金融体系已经破产了。”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对《环球企业家》表示:“接下来的损失可能还要超过这个数字。”在他看来,美林、雷曼即将发布的第三季度季报仍然惨淡,而将全世界的主权财富基金全部加在一起,也无法填满西方金融机构的巨大黑洞。

贪婪还是恐惧?在信贷危机阴影的笼罩下,投资者们面临的抉择显然更加艰难。实际上,这一轮投资的集体陷落,使得投资者们的眼光正转向新的猎物。与之相应,在石油美元、亚洲央行等为主体的主权财富基金的勾画下,世界资本市场正在发生新的改变。

转向

并非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如美林般运气,华尔街另一家陷入困境的投行雷曼兄弟仍然在苦苦等待新资金的注入,但由于其业务太过专一,全球知名度也不及美林,因此更容易被大银行收购,而并非会成为主权财富基金追逐的对象。

实际上,在西方金融机构不再具有吸引力后,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群体正产生出几种不同分化。首先是出手日益谨慎的中国投资者——到目前为止,有关部门在今年的前九个月中仅仅批准了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一宗大规模的交易,而此项交易则发生在邻近大陆的香港市场。

即便是去年大手笔亮相的中投也没有更多动作,而是将目光转向了美国之外。其中,最具现实操作意义的便是处于低位的日本市场。今年2月,中投总经理高西庆亲自赶往日本考察,并专门同日本金融担当相渡边喜美会面。其后,中投便开始以海外投资者身份在东京开设银行及证券交易账户,并积极办理与日本证券公司相关的结算手续。

根据相关人士预测,中投在日本证券市场的思路将遵循多数主权财富基金一贯采取的办法,不以获得日本企业经营权为目的。同时,由于资源和环境技术是日本的强项,因此中投青睐的方向很可能集中于资源股及环保科技股。

此外,对于过去集中于金融业投资的中投来说,传统行业实力强劲的德国市场也是个分散风险的不错选择。德国最大的铁路运营商DeutscheBahn的上市便吸引了中投董事长楼继伟的兴趣,这家公司即将创造德国股市八年来IPO之最。

与中国投资者的思路不同,以石油美元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中东投资者显示出了截然不同的思路。受到油价上涨的刺激,石油出口国的海外投资意愿更加强烈,根据麦肯锡的预计,这些国家的海外金融资产在2007年底上涨到了4.6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8%,房地产、电信等领域成了他们眼中的新宠。

过去一年间,纽约房价已经下跌了10%15%20086月,迪拜一家基金公司联合波士顿地产公司和高盛公司以28亿美元收购了纽约通用汽车大厦。事隔一个月,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阿布扎比投资局买下了纽约又一地标性建筑——克莱斯勒大厦的大多数股权。巴林100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Bahrain Mumtalakat Holding Co.则更为激进,该基金首席执行长扎因计划将原本5%的海外投资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主要的选择领域包括陷入财政困难的电信、可再生能源、物流和服务领域。过去一年中,其规模和海外投资占比都在不断扩大。

与以上两类基金不同,独树一帜的淡马锡仍然对西方金融机构保有信心,不过除美林外,这家新加坡的投资机构并没有选择新的同类企业,而是致力于重新调整其全球投资布局。创办之初,淡马锡的投资策略为本地、亚洲、西方各占1/3比例,但2007年度,淡马锡在亚洲以外市场的投资净额(100亿新元)首次超过了在亚洲的投资净额(50亿新元)

同时,印度电信Bharti Intratel、印度传媒Tata Sky、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以及越南房地产Binh Chanh建设等亚洲的多家企业仍然为淡马锡创造着高额回报。96日,淡马锡以38.79亿港元入股香港蓝筹公司利丰,两日后账面价值便升至近42亿港元。

不过即便如此,淡马锡也承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金融市场的持续波动会进一步波及美国、欧洲和亚洲经济市场。“在这样的情形下,投资机会可能十分有限。”淡马锡主席丹那巴南表示,而这也是更多投资者们的无奈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