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过后什么最重要?人才!

人才抢夺战

来源:《上海证券报》  |  作者:吴琼  |  阅读:

全球“抢人”大潮已经揭开帷幕。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进入产业转型的当口,在全球抢夺优先的人才成为战略转型的重要一环。刚从金融危机中缓过气来的发达国家,开始了人才保卫战和争夺战。一时间,海内外企业将“高薪抢夺优秀人才”视为战略发展的重点,比抄底购买资产更为重要。

华尔街加薪留人战

华尔街的精英们再次从人间到天堂。去年,因引爆全球金融危机,华尔街的金融机构们只能举起裁员、减薪大斧;但半年后,刚缓过劲来的华尔街金融机构们又开始上演加薪留人战。

来自美国的消息称,预计2009年华尔街多家金融机构将发巨额薪酬。分析师预计,高盛集团可能发薪200亿美元,每名员工平均得到70万美元,这几乎是2008年人均收入的2倍,也将超过2007年。2008年,高盛集团平均年薪为36.3万美元,2007年为66.1万美元。

摩根士丹利也将以高薪留人。据美国分析师预计,摩根士丹利2009年将发放110亿美元至140亿美元的薪酬及福利,人均年薪将接受2007年34万美元的水平,无论如何将远超过2008年26.2万美元这一水平。

今年上半年,高盛从上半年营收拿出114亿美元支付员工薪资,摩根大通的投资银行部员工则加薪37%,瑞银集团则将银行家薪酬提高一半。摩根士丹利发钱可谓豪爽,拿出营收的72%拿来支付员工薪酬。相形之下,摩根士丹利的业绩增长远不如员工薪资增长幅度。据其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摩根士丹利锐减40%。

尽管股东和美国政府对华尔街继续发高薪极为不满,但掀起加薪风潮的金融机构们无暇顾及。面对指责,华尔街的高管们纷纷指出,如果不加薪,顶尖的人才就会被其他金融机构挖走,随后公司竞争力将受到影响。

中国车企抄底策略

和华尔街加薪留人战略不同,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大举高薪挖角。

在海外市场上,尽管近两年来不断传出中国车企竞购海外欧美整车资产事件,但直至昨日记者截稿,仍无一单成功并购案例。但这并不表示中国车企在海外毫不动作。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汽集团、吉利汽车多位高层均表示,人才和人才背后储藏的技术研发能力比工厂等硬资产更为重要。这也是上世纪日本、韩国汽车业得以崛起的法宝之一。在美国底特律几乎变为“空城”之前,这些从中国留学至美国的技术精英们纷纷选择了举家迁往中国。

2009年以来,随着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开发热地进一步蔓延,收购兼并也从硬件转向软件。挖人大战不仅在国有企业之间展开,也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间展开。

大举挖人的国有汽车企业非北汽控股莫属。记者获悉,继挖走上汽集团副总裁汪大总之后,北汽控股不惜重金继续从上汽集团挖角,甚至连研发人员也不放过。知情人士称,北汽控股开出的条件是,平级迁往北京、工资翻一倍。

作为民营汽车的领军企业,吉利汽车多年前就低调、有的放矢地挖走技术精英、融资人才或综合性人才。在记者采访吉利汽车副总裁王自亮时,他盛赞吉利汽车副总裁、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既具有演讲能力,又研究出一些对吉利汽车发展的新产品。

赵福全早年供职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回国后效力于华晨汽车。2006年10月,受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邀请,赵福全加盟吉利汽车。在赵福全的劝说下,李书福将吉利汽车收入的至少8%拿来用于产品开发,而丰田汽车每年收入的5%用于研发。不足三年时间,吉利汽车工程师人数增加了两倍,约1200人;产品平台已离规划目标越来越近。按照规划,2015年,吉利汽车将形成五大整车技术平台、15个产品平台,衍生出40多种车型。

在采访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时,其表示,关于海外融资、收购一事多由另一位副总负责,该副总也是从早年的华晨汽车挖来,是一个具有国际资本运作经验的人才。

对于这种企业自发的抢人战略,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耀辉指出,这是令企业迅速转型的最佳策略之一。因为从海外购买技术、专利、知识产权,都需要支付高额费用,但透过这些海外精英的加盟,可以免费或者以低价获得这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