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梦想的穆罕默德酋长打造了一个中东明珠,但在这次危机的侵蚀下他会如何再次证明自己?

拯救迪拜

来源:《财富时报》  |  作者:《财富时报》  |  阅读:

迪拜已经习惯上新闻媒体的头条了,这个中东酋长国在过去的十年中一直是媒体的宠儿,而它享誉世界的名声正是通过这些媒体传播出去的。不过最近媒体的表现让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默德·马克图姆(Sheikh 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感到有点费解:唱衰迪拜正成为一种流行,迪拜政府即将破产的消息满天飞。事实上,迪拜萧条表现最为明显的仅仅是房地产业而已,而经济危机的年头,哪儿的房地产又不受影响呢?

穆罕默德酋长一向视迪拜为自己骄傲的作品,可他现在充满了挫败感。于是,一向包容开放的迪拜政府甚至出台了新的媒体法草案,将损害国家名誉列入违法犯罪之列。

萧条年代的酋长们

麻烦事还不仅仅是这些。虽然其贸易和旅游业并没有出现衰退的迹象,但这个在全球化中成长起来的酋长国显然无法置身风暴之外。迪拜整个国家的发展类似一个庞大的国有企业,这个企业过去几年的战略就是高歌猛进推进各种基础建设项目,因此迪拜的债务账本越堆越高。据穆迪所发布的报告:迪拜目前公开的债务是其GDP1.03倍。

现在解决问题的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向一衣带水的阿布扎比求援。这个富裕的酋长国拥有阿联酋90%、世界10%的石油储量,它在油价一路飙升的过程中积聚了大量的财富,仅其主权财富基金,即便在当下资产缩水的状况下仍然高达7500 亿美元。

虽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成立时规定,阿布扎比必须为其他酋长国提供财政支持,但是穆罕默德酋长还是不太情愿向阿布扎比低头。在迪拜眼中,阿布扎比不过是个石油暴发户。二者的发展驱动力不一样,阿布扎比的繁荣依靠石油,而迪拜的成功则是新经济的神话故事。迪拜虽比阿布扎比面积小,但拥有更多的企业、公司及五星级度假胜地,是最吸引海外投资者和旅游消费者的中东明珠。而在阿布扎比眼中,迪拜就是个离经叛道的小弟。不过在私底下,阿布扎比非常羡慕迪拜取得的成就和声望,并暗暗以迪拜为学习的榜样,希望凭借巨额财富追赶迪拜,成为中东的另一个超级品牌。

由于对这种微妙关系的担忧,穆罕默德酋长担心接受阿布扎比的援助会影响到迪拜的自由和开放,并进一步影响到自己的权势。况且,两个酋长国私底下的竞争早已经开始。不过迪拜酋长最终还是妥协了,位于阿布扎比的阿联酋央行将购买迪拜新发行的200亿美元5年期债券中的一半,而阿布扎比就是阿联酋联邦预算的最大贡献者。迪拜政府会在未来几周内将100亿美元取出,资助急需资金的国有房地产开发公司。谢赫·穆罕默德是个充满梦想的人,也是个务实的人,他必须为迪拜赢得喘息的机会。

没有人记住第二

萧条带来的阴云似乎丝毫不影响本地人对迪拜酋长的尊重。在迪拜,谢赫·穆罕默德他是一个超级偶像,每一个人都在谈论他,每一项奇迹上都写着他的名字。他让生活在迪拜的人们赚到钱,实现每个人的“迪拜梦”。在迪拜市中心的谢赫扎伊德大道边,竖立着穆罕默德酋长的头像,眼神像沙漠中的猎鹰,头像附带着他的一句格言:“梦想没有极限,持续往前。”

梦想,这一直就是迪拜的发展故事中不断被强化的主题。迪拜从来都不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方,石油这个中东的强力符号在迪拜却显得逊色很多,与其他的阿联酋的酋长国不同,石油财富只占迪拜GDP6%。马克图姆家族自1833年获得这片阿拉伯湾西南部“黄金海岸”的统治权以来,便坚信“当第二名会饿死”的箴言,而天然优越的海港,遂助推成为迪拜向第一名冲刺的有力工具。此后的年月,宽松的自由贸易价格和合理的税制,吸引着来自各个地区的冒险家们相继来到这里寻求发展,迪拜城这个毫无资源的荒漠小镇自70年代开运河、80年代做贸易、90年代推观光到现在,终于变成中东地区的贸易中心、航运中心、信息中心和金融中心。

穆罕默德酋长在《我的梦想》自传中说:我们实施的梦想,是希望增强国际竞争力,这包括连接东西的战略位置,拥有质量先进且高效低耗的基础设施,官僚主义降到最低,实现自由经济政策和零关税。这是一种建立在自由贸易、市场经济、天空开放和免税原则上的发展模式,也是迪拜人为生存而战的必然选择。

[---分页标志符---]

Dubai 1”

在迪拜,穆罕默德酋长首先是一个身着传统白袍的世袭君主,但他又是个讲究效率和务实的人。他本人出去视察时很少带保镖,常常只开着那辆车牌为“Dubai 1的白色奔驰G级越野车。他还喜欢随意走进市中心的购物广场,看看人们喜欢买什么、吃什么。有一次他在购物中心碰到一位老人,老人认出他来,问道:“您是酋长殿下吗?您的保镖在哪里?”酋长说,“你看看商场里的这些人,他们全都是我的保镖。”他喜欢走进民众,让民众分享他的财富。他坦陈,自己和中国领导人的做事方式很相似,都是为人民服务。

酋长之外,谢赫·穆罕默德还扮演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角色:慈善家、教育家,赛马发烧友和足球大亨。

但对于谢赫·穆罕默德来说,他真正的身份就是迪拜这个大公司的CEO。这个大公司的未来究竟会怎样?答案也许不是数字和推理可以获得的。迪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远见和意志力。过去几次地缘政治和经济危机,都为迪拜提供过发展的契机。

上世纪70年代,也是一场世界性的大萧条席卷世界。迪拜当时的酋长却要建世界最大的港口,这个投资巨大远离城区的港口在当时看来匪夷所思,但今天看来却是富有远见。随着迪拜成为商业中心,这个港口成为来自120个国家5500家公司的基地。

2001年的9·11对世界航空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而阿联酋航空却签下了一笔大的飞机订单。谢赫·穆罕默德当时的回答是,日后的价格肯定会更高,而低谷一旦过去,阿联酋航空就有能力把握住机会,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

著名的帆船酒店的建设也是如此,正是他最终拍板订下这个最具难度和挑战的方案。为了让迪拜能有一个像埃菲尔铁塔和悉尼歌剧院那样的标志性建筑,迪拜修建了帆船酒店。这个建在一个人工岛上的酒店像撑帆远航的船,向世人展示着迪拜久远的航海文明,并因为“七星级”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用时间证明

迪拜的发展史充满了时间的证明:若干年前的惊世骇俗,现在都变成了理所应当。而这次危机,又会走向何方?

20091月上旬,迪拜政府公布了年度预算,政府公共开支达377亿迪拉姆(约合1016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有42%的增长。在这种危机时刻,迪拜政府的投资还在保持增长。穆罕默德酋长作为战斗飞行员接受训练时说过一句话:我只有一个速度,全速前进。当然,我们可以假设,一个月之后终于到来的100亿美元让他有理由更加充满底气。

今天的迪拜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棕榈岛”,有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有世界上最大的购物中心。在酋长眼里,没有什么不可能。他希望迪拜永远都是第一。只有这样,迪拜才能成为一个榜样,然后能吸纳人才和新的追随者,这样就可以有新的目标。不妨认可,时代的机遇和几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都为迪拜有了今天的模样输入了强劲动力。当然,机遇这个词汇换种语气色彩就是“危机”,从2008年到2009年,危机浇熄了建筑热潮,又从金融和房地产领域蔓延至旅游、媒体和零售等行业,下一步如何?且看谢赫·穆罕默德如何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