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金融危机的浪潮中,富人阶层可能无法安心的享受私人飞机和巨额奖金,因为他们四分之一的财富已经化为乌有

金融危机夺去富人10万亿美元

来源:《华尔街日报》网站  |  作者:《华尔街日报》Robert Frank  |  阅读:

在眼下这波煽风点火式的民粹主义浪潮中,人们会自然地设想,在其他人疲于应对经济危机的时候,富人可以相对舒适地置身于危机之外,享受着私人飞机、巨额奖金和价值上万的马桶。
 
但不妨考虑这个令人震惊的统计数字:根据奥纬咨询(Oliver Wyman)统计,全球富人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损失了10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他们四分之一的财富化为乌有。这相当于日本、德国和中国的经济产值总和。
 
这个统计数字出自于《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杂志柯根(Philip Coggan)撰写的《富人特别报导》(Special Report on the Rich)。无庸讳言,这是一系列令人清醒的文章合集。不过,我强烈推荐这些文章,因为它们提供了迄今关于衰退世界新财富经济学的最佳合集。
 
一个关键问题是,这场强者的衰颓是一个周期还是一场巨变。眼下的情况和1990年,还是1930年更接近?穷富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会出现逆转吗?如果真是这样,又会持续多久呢?奢侈品还会再次得到富人的宠爱吗?
 
《富人特别报导》是这样回答这些问题的:
 
一个重要问题是眼下的情况是否会很快结束,它仅仅是危机影响的后果,还是结构性的变化?较上世纪三十年代,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显然更为发达,这使得穷人不再那么绝望,将满腔怒火对准富人。但这个社会仍然会继续寻找替罪羊。
 
一些经济学家预言,我们可能会重新回到战后那段被称为“大压缩”的时期,当时富人和其他人差别没有这么大,数量也没有这么多,而且没有像如今这样拥有巨额财富。
 
我猜测,眼下的富人财富缩水更可能是一个周期,不过是个为期较长的周期。金融市场、杠杆以及资产价值,这些过去十年的主要财富推动力已经干涸。全球化曾为经济赢家创造了更大的收益,使得富人可以迅速自由地转移他们的财富。但面临着如今倾向保护主义的各国政府,全球化正饱受批评。富人也面临着更高的税率。
 
美国经济这台制造百万富翁的庞大机器可能需要数年才能重新启动。但正如《经济学家》那篇报导所说的:资本主义的一部分天分在于其可以适应来自内部的破坏以及来自外部的冲击。实际上,这个体系已经开始自我调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