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似乎在短期内很难摆脱低迷,而即将到来的信用卡危机更让其前景变得扑朔迷离

2009:银行业前途未卜

来源:财富时报网站  |  作者:纽约时报 Peter Thal Larsen, Francesco Guerrera  |  阅读:

在较为平静的日子里,当被问及对来年的预期时,多数银行家都乐于发表预测。但在过去18个月的创伤之后,那些成功保住职位的银行高管们的共识就是:不知道未来将会发生什么。
 
这并不令人惊讶。一年前,英国的政策制定者们还在争论是否要对北岩(Northern Rock)这家破产的抵押贷款机构实行国有化。12个月后,英国就已持有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的控股权,同时,曾经的全球最大银行——花旗集团(Citigroup)正靠着美国政府的支持继续运营。华尔街的两家老字号——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已经不复存在,而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则变身为商业银行。
  
银行业的低迷
  
随着危机横扫整个金融体系,几乎没有哪家知名机构能够安然无恙。一年前,高盛和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似乎已避开了美国次贷市场风暴所造成的最严重损害。而如今,两家银行刚刚报告称,第四季度出现严重亏损。
 
不过,也存在一些相对的赢家。2008年,汇丰(HSBC)的市值仅蒸发了11%——相对于花旗集团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竞争对手分别高达73%和82%的跌幅来说,可谓是相当不错的表现。富国银行(Wells Fargo)是美国大型银行中的精英,股价仅下跌了11%。
 
然而,鉴于当全球大部分地区陷入衰退之际笼罩在银行业头上的不确定性,几乎没有哪位银行家想宣称获胜。大西洋两岸的银行在政府支持下重新调整资本结构,避免了系统性的信心崩溃。但在衰退的深度和广度、银行资本金的影响以及新监管框架方面的不确定性,意味着现在宣布危机结束还为时过早。
 
花旗表示,自危机开始以来,欧洲的银行在减记约800亿欧元之后,已筹集了2100亿欧元(合2930亿美元)。美国的银行损失了6700亿美元,筹集了5480亿美元。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担心这些银行未来将需要更多的资金。
 
花旗集团分析师西蒙·塞缪尔(Simon Samuels)在本月初撰文写道:“市场和监管者在衰退结束时会如何对待资本充足率低得有些危险的银行,尚有待回答。归根到底,资金是用来吸收预料之外的损失。目前的问题在于,只有周期运转起来,我们才会真正知道银行业是否已筹集足够的资金。”
 
即将到来的信用卡危机
  
决定这一点的关键因素将是贷款损失水平。尽管这场信贷危机初期阶段的特点,是问题证券的大量减记,但目前各银行都面临着坏账准备金稳步上升的局面,这将吞噬银行利润,并限制其重建资本基础的能力。
 
瑞士信贷分析师预计,如果贷款损失率在2%一线见顶——高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衰退时期的损失率——欧洲银行2009年和2010年的利润将会被抹掉。
 
美国的金融机构也正面临信用卡和个人贷款违约的问题。
 
2008年第三季度末的坏账率——银行认为无法收回的信用卡贷款的比率——处于6%的历史高位,但分析师预计,明年前几个月坏账率还将持续上升。
 
预计即将来临的信用卡危机将会给市场中大型参与者的资产负债状况带来进一步的压力,其中以花旗集团、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Capital One和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为首。
 
对于一些公司(尤其是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而言,消费者金融其他领域——比如房屋净值贷款(home equity loans)和购车贷款的不断恶化可能会加剧上述问题。甚至连优级抵押贷款(prime mortgages)——发放给信用记录高于平均水平者的贷款——也不可能免受全球最大经济体形势恶化的影响。
  
不好预测的未来
  
这引起了政治家和监管者更为广泛的忧虑:银行对不确定性的畏惧,将会使它们避险意识上升,从而抑制对经济的信贷供给,并进一步加剧本已严重的低迷。意大利最大银行——联合圣保罗银行(Intesa Sanpaolo)的首席执行官科拉多·帕塞拉(Corrado Passera)表示:“由于难以预测许多行业的前景,风险定价已变得更为困难。”
 
随着经济低迷的蔓延,汇丰和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等受益于新兴市场业务的银行,有可能会面临亚洲业务增长放缓和坏账率上升的局面。
 
与此同时,政治家和监管者还在忙于争论金融体系结构改革的问题,这将对银行业的形态、规模和利润率产生深远的影响。考虑到上述所有不确定性,当被问及对2009年的展望时,银行家唯一能够给出的答案就是实话实说: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