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剧里一窥色彩斑斓的职业生涯,HBO正在热播的这部新戏值得推荐

新闻编辑室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唐小薇  |  阅读:

“记住,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你得听我的!”美国亚特兰大有限新闻台(ACN)电视新闻节目制片人麦肯齐(Mackenzie MacHale)对着知名主播威尔·麦卡沃伊(Will McAvoy)大喊,大胆无畏的新女制片人要让昔日老情人明白,只有合作配合才能打造出不同以往的新节目,要拒绝中庸,要有犀利而不人云亦云的新闻态度。

这是《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开始的一幕,这部HBO新推出的美剧正在迅速窜红。主人公之间唇枪舌剑的对白,新闻直播间的步步惊心,寓意深刻,颇为挑战智商。至于该剧围绕电视台商业需求与个人新闻操守制造冲突,强调新闻自由和良知,更是让不少现实中的新闻媒体人看得热血沸腾。凤凰卫视名记闾丘露薇、《新周刊》副总编蒋方舟等人都在微博上极力推荐该剧。

亚特兰蒂斯世界传媒大厦驻扎的这群新闻狂人:锐利、骄傲、为捍卫自己的立场而咆哮或歇斯底里,但又很容易相亲相爱,共同亲历历史。他们的塑造者正是美国金牌剧作家艾伦·索金(Aaron Sorkin)。1989年11月15日,年仅28岁的索金凭靠百老汇处女作《好人寥寥》获得巨大成功,两年前他凭靠电影《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获得第83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迄今,索金已经获得了六个艾美奖,一个金球奖,以及一个奥斯卡奖。

“接下来这段时间得听索金的?”索金目前正在决定该剧第一季结局将如何引导未来走向。在他编写《白宫群英》(The West Wing)之前,没有人能想到人们会喜欢讲政治的剧。而这次,他要掌控的是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世界,为此他曾经前往有线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现场做调研,以试图创造出生动又真实的电视新闻的幕后世界。

MSNBC电视网的主播基思·奥伯曼(Keith Olbermann),索金的老朋友,就坦言说自己曾遭遇过《新闻编辑室》类似的情节,他的替班主持人搭建团队另辟了自己的节目,就如同电视剧中的开场,威尔休假回来发现办公室里空空如也,所有部下都被挖走去制作十点档的节目,自己成了光杆司令。为了强调真实感,奥伯曼的一位助理也被邀请参演了《新闻编辑室》。

然而,也并非所有人都买索金的账。《纽约时报》认为他“极大地浪漫化了一个他没有亲历过的世界”。也许正是因为索金对于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种种现状不满,批评媒体正让人变得更为愚钝,他才认为创造出一支能力超强、具有新闻理想的团队是多么重要。不过,为此营造出的抉择困境、快速长段的阐述性独白,被冠之以“人为的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批评,《纽约客》更是给出了“令人瞠目结舌”(jaw dropping)的尖刻评论。在各种政治性新闻事件情景的背后,有人认为索金是自由主义者的宣传者,不断体现其政治优越感。

《新闻编辑室》的开场被设定在了威尔作为嘉宾参与的一场电视辩论会现场,针对现场女学生“你认为美国为何是个伟大的国家”的问题,一向温和持重的他决定疯狂一把,发表了长达几分钟的论述“美国已不再是伟大的国家”:“读写能力我们排第7;数学第27;科学排第22;人均寿命第49……当然,这都不是你这个20岁大学生的错,但你却毋庸置疑地生活在这个史上最糟糕最悲剧的年代。”时值美国大选之年,这番论述无疑宣泄出了对于美国现状和美国政府的种种不满。

当然,片中也极力选取了真实世界的新闻事件:墨西哥湾油田漏油;美国亚利桑那州对非法移民执法措施的颁布;因为2010年中期选举,新当选的国会茶党议员们在2011年债务上限问题上向民主党和奥巴马发难……并且在片头提及了美国历史上3位知名新闻主播的名字:终结了麦卡锡的爱德华·罗斯科·默罗(Murrow Roscoe Edward),终结越战的沃尔特·克朗凯(Walter Cronkite),以及切·亨特利(Chet Huntley),以表达对于新闻前辈的敬意和对新闻业逝去的一些东西的怀念。

默罗曾经站在英国广播公司的大楼顶上直播报道二战,这是二战中德国人攻击英国的主要目标,在这样危险的地方进行广播需要得到温斯顿·丘吉尔本人亲自批准。从伦敦寄给父母的一封信里,默罗写道:“我记得你们曾希望我成为一个传道士,但我除了相信自己以外,当时没有信仰。可是我现在却是在一个极有影响的讲坛上布道。我不时会犯错,但我要努力像个传道士那样讲话。要讲真话不一定要当牧师。”

而在《新闻编辑室》中,作为节目核心领导者的制片人麦肯齐也曾经说过“演播室就是法庭,我们只连线专家证人,威尔兼双方代理人,他调查证人证言,揭露真相。”在现实生活中,CNN财经节目主播理查德·奎斯特(Richard Quest)曾经对《环球企业家》谈及自己的从业心路,“一定要爱惜自己的名誉和人们的信任。如果辜负了信任,就得回家去了。”

不论戏剧如何努力真实再现生活,屏幕上和现实中永远是两个世界。在虚实交错的观赏体验中,是否百分之百恪守着真实定律并非美剧迷们迷恋上一部热播剧的重要理由。或许在剧中,主人公被美化的更加智慧、充满魅力,超越现实中的种种樊篱,演绎更为戏剧化、有趣的人生,才是人们观剧的乐趣所在。因此,除了《新闻编辑室》涉足了新闻主播的精彩世界以外,医疗剧、罪案剧、律政剧也是美剧中热卖的类别,医生、律师、警察的职业都被不同程度罩上了光环,工作性质和场合的丰富性成为了编剧们取之不尽的故事来源。

《金装律师》(Suits)在诸多律政剧中广受好评,其剧情代入感极强,主要角色充满力量,在职场上毫不退避。每个法律案件涉及几百万上千万金额,在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他们仍然不停寻找证据。也因为如此,他们被粉丝们称为是“一帮没有超能力的超人。”可以说,这种“你我皆凡人”博得了观众的好感。如果一演到律师,就是在法庭上稳操胜券的慷慨陈词,现实中的律师们肯定也无法认同这种法律超人形象。

在诸多以职场为背景的美剧中,《广告狂人》(Mad Men)可谓是最大的赢家,2011年在第63届艾美奖提名作品中,《广告狂人》包揽了最佳剧集在内的19项提名,并四度入围最佳剧集。这部讲述上世纪60年代美国广告业处于黄金时代,面临残酷竞争,那个年代的怀旧气质也立即抓住了观影者的心。

英国漫画家和讽刺作家马克斯·比尔博姆(Max Beerbohm)曾说:“假若我得到一大笔钱,我就要在所有的大报上发动一个大规模的广告运动。广告用特大号字印出—只有一句短话,是我听一位当丈夫的对他妻子说的,‘亲爱的,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不值得买’。”“现代广告教皇”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却不认同这种保守作风,他想购买从广告上看到的所有东西。前者生于1872年,并于广告业大肆兴起前的1956年离世,而后者正是广告行业崛起的代言人。《广告狂人》正是描绘的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广告从业者的生存状态。一位看过此片的广告从业者对片中人的职业态度心存敬仰,同时也感慨,过去在广告业的这种拼命状态仍然在延续。

不过,有时候为了制造戏剧冲突,编剧们不得不加大情感冲突的戏码,冲淡职业封闭环境带来的局限性。于是,在《实习医生格蕾》(Grey's Anatomy)这部还算精彩的医疗剧前几季,几位医生主人公之间几乎都分别产生过情感纠葛,以至于在许多美剧迷眼里这部职业剧已经泛滥成了情感肥皂剧,甚至他们毫不客气地调侃该片为“西雅图乱搞医院”。国内以医护人员为主体的电视剧《心术》在热播时同样遭到该行业从业者的质疑:“我们能有他们那样悠闲,成天聊天吗?”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愿意如沙发土豆那样为之消磨时间。

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海伦·托马斯(Helen Thomas)在她执笔的《民主的看门狗》一书的前言自呈心境:“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清楚,这不仅仅是工作……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更多的时候,观赏美剧,人们未必认可其对职业生涯的呈现,却期待窥探出另一种或者多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