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莎在把北京的四合院变成了一个具有魔力的时光机器,里面装满了她关于中国的记忆。

艺术盒子

来源:2011年6月5日 第11期 总230期  |  作者:沈霄戈  |  阅读:

      去罗丽莎(Lisa Robins)家做客,都会得到她亲手绘制的一张电子地图。按照这张地图寻踪,在喧嚣的后海深处可以找到一处精致修葺的四合院,罗丽莎和丈夫宝斯(Hervé Pauze)在北京的家就安置于此。
 
      在这所宁静的四合院内,两棵小树挂满了画着彩笔画的鸡蛋。这是夫妇俩在市场专门买的空鸡蛋,以便邀请客人们在复活节留下其彩蛋作品。虽然早已意识到这里肯定已迥异于老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家居风味,但走进室内,还是会为满眼扑面而来的色彩、陈设以及艺术作品所惊讶。
 
      摩根大通北京分行行长,是罗丽莎名片上的头衔,但这个家的风格却完全不能同“严谨、秩序”等任何一个常用来形容其职业的词联系起来。“人都有多面性。”罗丽莎对此向《环球企业家》解释道。的确,这些玲琅满目的摆设,色彩多样的绘画、摄影作品,也是眼前这个娇小优雅、热情又幽默的女人在金融之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收藏记忆
 
      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罗丽莎第一次来中国是1979年,那时她的身份是一名导游。1980年代她成为一家贸易公司的代表,追随丈夫在法国短暂居住后,回到美国加入了摩根大通。此后她来到香港负责摩根大通香港资金管理业务及亚洲区产品管理。2007,因转而负责摩根大通中国区资金管理,又定居于北京。这个四合院里的家,就是三年多来她亲手打造起来的。
 
      如此“颠沛流离”的生活或许让她养成了收藏的习惯。“我从来不会考虑收藏来的东西有没有合适的地方,所以这是个很不切实际的爱好。”在空间并不是很大的客厅里,墙角摆放了很多没有悬挂起来的艺术作品,还有一些别致的小玩意儿。罗丽莎拉开一个柜橱,里面摆满了从潘家园淘来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儿童用品:有司机的铁皮火车玩具、带乘法口诀的文具盒—这些原本也都散落在客厅里,直到有一天来看望他们的女儿提醒她:有些东西真应该收起来了。
 
      罗丽莎的爱好确有基因可循。小的时候,她就曾跟随担任大学教授的父亲在印度、孟加拉国、伊朗等地居住过。家里墙壁上总是挂着来自印度多彩的艺术品。如今,其北京的家中依然存放着一些父母亲收藏的印度微型画。而他们现在二十四岁的女儿也热衷于往博物馆跑。
 
      其实,北京的家仅仅是罗丽莎收藏的冰山一角,更多的还保留在她美国家中的库房里。那里有她儿时保存下来的二百多个老式墨水瓶,有英式的、美式的、中国陶瓷的……还包括她个人第一幅收藏作 品。
 
      当时八岁的她生活在美国中部密苏里一个小镇,母亲害怕他们在闭塞的环境中变得封闭,于是开设了一个美术中心,每个星期罗丽莎都会去学画画、参加展览。有一天她喜欢上了一幅画有小猫的铅笔画,于是跑去向该画作者“预订”了此作品。6个月后她终于攒够了零花钱买下了这副价值30美元的画作,从此保留至今。事实上,罗丽莎虽然曾经拍卖过父母的收藏,但她从未舍得卖过自己任何的收藏品。在北京这所四合院里,既悬挂着中国古代的书法,也有中国新生代摄影家的作品,这些都记载着她和中国之间的渊源。
 
      上大学时,罗丽莎偶然听了一堂讲述中国现代历史的有趣课程,从此打开了她通向中国的大门。到了1980年代,她开始长期在中国工作。在上海广东路老巷的一家画店她遇到了一位学识渊博的马先生,向她传授了不少知识,也成为其中国古代艺术的引路人。同一时期,罗丽莎还在中国遇到了自己后来的丈夫宝斯。这个1976年就在北京语言学院学过中文的法国男人,和罗丽莎经常一起逛故宫、琉璃厂。后者还受他的影响迷恋上了中国古代的“祖先画 像”。
 
      不过,罗丽莎对于中国艺术的喜好完全依靠“感觉”。在她的客厅里不仅悬挂着香港艺术家一幅晕染的书法作品《心经》,也有一幅当代四川艺术家描绘三峡动迁的作品。而她卧室里则摆放着两幅中国当代摄影家阿斗的作品。罗丽莎曾在一个雨天跑去北京草场地的三影堂,迎面就看到了这幅表现山坡上的小孩的照片,巨幅的黑白色调一下子就震撼到了她,二话不说她直接走到画廊办公室买下了它和另外一幅老人与山羊的作品。
 
      如今,草场地仍是罗丽莎和丈夫经常光顾的地方。即使在离开中国的那些年,他们也会每年去纽约的亚洲艺术展看看。二十多年前,中国当代艺术刚刚兴起时,罗丽莎就已经通过举办聚会认识了一些当时尚未知名的画家。
 
      但她似乎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这几年已取得爆发式增长,罗丽莎却从未注意过这些其所熟识的艺术家的升值价值,以及艺术市场的投资动向—这实在让人怀疑她是否真有金融头脑。“如果是投资,我们错过了很多应该买的东西,但我完全不懂这些。”她说,“美丽的艺术就是让我生活更轻松、更丰富,也让我忘记老板和客户。”事实上,比起现在常将商业利益、艺术价值做同等考量的当代艺术市场,罗丽莎真正欣赏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些敢于率真表达的艺术家。
 
      罗丽莎会努力将买卖隔绝在她与艺术家朋友们的友谊之外。就如同她会将爱好与工作划清界限一样。结束了一天与资本打交道的日子后,她愿意和丈夫沉浸在这个充满色彩、灵性的北京小四合院里。如果说工作与生活有一点点融合的话,那就是罗丽莎时常会在开会的时候,抄起笔来为对面的人画速写,“这样其实会让我更专注听到别人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