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栏里的这些非头条事件,有可能将深刻改变未来的商业格局

十个你可能忽略的新闻

来源:2011年1月5日 第25期 总第220期  |  作者:本刊记者 仇勇  |  阅读:

“新闻内容的原创者承担着一切成本,而汇集者则享受着很多好处。长期来看,这是无法维持的。我们对各种付费模式都持开放态度。”鲁珀特·默多克说。
 
【信用卡坏账率上升】
中国进入消费社会的一个副作用已经开始显现,这就是信用卡坏账。央行报告称,截至2010年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已达79.21亿元,环比增加8.5%。教训应该吸取:韩国在本世纪初曾经因大规模发放信用卡,而导致国家几乎进入“破产社会”。
 
【汇丰中国上市悬念】
让汇丰银行成为内地上市的首批外资企业,以此为上海交易所国际板“剪彩”,可能是再合适不过了。市场乐观估计国际板将在2011年推出,这不仅使得国内投资者有机会拥有国际优质公司股票,也将是境内资本市场真正国际化的开始。
 
【美国证监会整顿反向并购】
不要被2010年近40家中国企业赴美IPO的火热景象所迷惑,通往纽约的航班上既有货真价实的中国公司,也有浑水摸鱼的被过度包装的所谓中国概念股。从2010年夏天开始出现的这股质疑寒流已经暴露了多家通过反向并购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的暗疮,美国证监会(SEC)已展开大规模调查,试图顺藤摸瓜揪出那些有污点的中介机构。想知道这一链条是如何构成的?请于Gemag.com.cn查阅《绿诺幻灭记》一文。
 
【中国:全球最大清洁技术公司】
在创造全球第一的速度方面,可能没有哪个产业能与中国在清洁技术领域的成就相媲美。无论是投资额还是增长率,2010年的所有统计数据都在宣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技术公司。灼热的市场能催生出产业巨头,也会放出泡沫,产业决策者们现在唯一需要做的是:消除政策的不确定性。
 
【国内审计行赴港“上市”】
从2010年12月15日起,香港联交所允许内地中资公司使用内地的会计准则,并聘请本地审计机构来审计它们的账簿。这为为数不少的内地会计行带来了新生意,但却引发了投资者的忧虑,它会扩大在港上市的内地公司出现丑闻的“风险敞口”吗?
 
【“有偿新闻”时代回归?】
如果询问默多克关于内容是否免费的看法,他现在一定会说“不”。2010年7月,新闻集团旗下的《泰晤士报》等多个报纸对数字订阅用户全面收费。另外,2011年1月,新闻集团还将推出一份只在iPad平台上发行的《日报(The Daily)》,有人会为此每周支付99美分吗?默多克相信:“我们的客户都很聪明,他们都知道物有所值。”若成功,许多传统媒体很可能将重新扯出收费大旗。
 
【中国买家的新购物清单】
席卷欧美货架上的香水、名牌手袋和保健品的风潮已经够热烈了,现在,中国买家更要将这些西方品牌一股脑地收入囊中。2010年,中国企业收购海外矿产资源的步伐有所放慢,但随之而起的是对休闲消费类公司的兴趣。从法国的度假公司Club Mediterranee到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中国企业的购物清单已经更新。
 
【华尔街又见高薪】
金融危机中受尽指责的华尔街尽管有限薪令,但在2010年年终仍再次上演高薪行情。Bonus的丰厚不免让贪婪文化再次抓住华尔街的神经,不顾风险地追逐复杂衍生品高利润的风气将重新回来吗?
 
【人民币债券来了】
中国允许某些大陆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已有数年,但这一“点心债券”市场在2010年中才开始真正升温,并吸引了麦当劳、卡特彼勒和银河娱乐等以此募资。此举也让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保卫战中有了新武器,中环写字楼里的交易员们有得忙了。
 
【iPhone4引爆换号潮】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最大规模的一次换号转网风潮在2010年上演,谁是主谋?当然是iPhone4。中国联通在9月推出iPhone4的3G合约套餐计划后,经不住“1万个程序”诱惑的消费者纷纷城头易帜。一场竞争力量的强弱转换拐点或在不久之后出现。
Tags:  2010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