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复苏的持续性远不如你想象的乐观——来自中国南部的几家节日用品制造商有着切肤之痛。

圣诞老人瘦身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李享  |  阅读:


每年圣诞节,郝俪僮都会以“间谍”的身份飞往美国、加拿大、德国等欧美国家,出现在那里繁华商圈的商场、百货公司、连锁超市,默默拍照、记录数据却并不购物。这不是007的桥段,也不是谍影重重的剧情,甚至一点刺激惊险的元素都不具备——这仅仅是一个圣诞树工厂经理每年这个节日的例牌节目。 
郝俪僮是深圳树杰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外贸业务负责人,也是这家公司老板郝孝彭的女儿。为了给客户提供最佳的圣诞树样品,她每年都要去国外考察市场趋势,寻找设计灵感。欧美国家在圣诞节期间展出或者销售的各式各样的圣诞树,自然成了她参照的最佳对象。

在深圳,像树杰这样的圣诞树生产厂家超过300家,小作坊更是不计其数。事实上,以深圳为中心,辐射东莞和惠州的这片区域,是世界最大的圣诞用品生产基地。美国市场销售的圣诞树中,每10棵中有7棵产自中国南方的这方圆100余公里的区域。美国白宫所用的圣诞树,一度就来自深圳布吉的一家圣诞树工厂“宝吉”。

每年飞往国外过圣诞节,对于很多女孩来说或许是件浪漫的事,但曾在加拿大留学7年的郝俪僮并没因此乐在其中。辉达圣诞装饰制品厂负责人林展鹏干脆对《环球企业家》表示:“天天都过圣诞节,还过得不够吗?”事实上,对于他们以及他们的同事、同行来说,一年365天当中仅有大约30天不跟圣诞树打交道——这群人似乎正在做着圣诞老人的工作。很多西方的小孩子都会被告知,圣诞节以外时间的圣诞老人正在给他们制作礼物。

这个行业的人几乎每个工作日都沉浸于红、绿、白这三种圣诞色之中,大洋彼岸那个节日中的快乐却与他们没有丝毫关系。此前的两个圣诞节,甚至已经成为很多人痛苦的记忆,回忆起来将会充满拿不到订单、裁员、关厂等情节。树杰的销售额更是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下坠速度,金融危机前年销售额一度达到2000万美元, 2008年只做到了800万美元。

即将到来的这个圣诞节,圣诞用品行业的人却已经感受到了不同。树杰的工厂靠近惠州,辉达的工厂与东莞接壤,分别位于深圳龙岗坪地和宝安松岗东西两头,但是在10月中旬接受本刊采访时,依然同时都在为交货的最后期限赶工。按照金融危机以前的惯例,客户对订单交付时间的容忍底线是10月初,但现在客户宁可在某些条款上做一些让步也愿意交给他们做。

明年的订单甚至已经提前到来。“本来都是1月才下订单,但已有客户现在就开始下明年的单了。”10月初开始,林展鹏又陷入了新一轮忙碌,每天既要抓紧时间为客户打明年的样板,还要跟美国客户开十几个电话会议。美国人的订单似乎又扎堆回来了。



这意味着美国经济好转、消费信心回暖吗?在圣诞饰品行业里工作20余年的林展鹏摇了摇头,他认为虽然自己工厂今年接单情况不错,但整体行业可能不会太好。“美国客户提早下单,是因为今年被很多小工厂拖累了。”他告诉本刊,在2010年上半年,客户都特别谨慎,普遍推迟下单时间,导致很多大工厂因为货期紧不愿意接单,而小工厂为了能够有工可开,硬着头皮接下来明知道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结果可想而知,货没有定期交出,那些美国客户今年根本没有货可以卖。吃过亏后,他们现在就决定提早下明年的单了。”

翻开林展鹏的账本,就会知道他对经济不那么乐观的原因:辉达今年的销售额比去年还少。树杰今年的销售额会比去年高出25%,但依然远低于金融危机之前。

相比金融危机之前的正常年景,如今有订单而无法接下,让这些企业的老板们心疼不已。今年辉达没接的订单价值就有5000万港币,约占已接订单额一半。林展鹏的父亲上世纪60年代就从事圣诞装饰品生产行业,他从父亲手里接手工厂 。他表示,有订单也不接的原因,是不想因为晚交货砸了父亲多年苦心经营打下的招牌。

与林展鹏的心思一样,树杰董事长郝孝彭也希望自己的公司可以继续得到客户的信赖。在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时候,他的合伙人选择了撤资。在继续苦撑公司与移民国外的选择中,他还是选择了前者。树杰今年出口美国的圣诞树,都已装船发货,但忙了一年收成如何,郝孝彭心里都没底。除非看到钱实实在在地进了自己口袋,这些中小企业的老板们谁也不相信按照此刻汇率产生的账面利润。人民币如果真像美国期待的那样升值几个百分点,就吃掉了他们的全部利润。郝孝彭清楚记得,有一年年终财务算账,账上显示有盈余,结果他跑过去一看报表,重新计算之后还是亏了钱。

更何况还要准备购置明年的原料,原材料的价格同样在大幅波动着,如果出手时机没掌握好,又将是年终账簿上难看的一笔。

相比圣诞节,郝俪僮每年最喜欢春节那个月。上一年发出去的产品货款都已安全收回,下一年的订单还没开始排产,他们终于能安心地回家过年了。而剩下的那330多天中,尽管每天都被色彩缤纷的圣诞树包围,但填满内心的却是惶恐、焦虑、担忧的心情。

[---分页标志符---]

【迟来的大单】

中国的圣诞用品行业并没有特别知名的公司,主流商业领域也很少谈起这个低端制造行业。但全球经济的每一丝波动,都可能会体现在它们身上。

今年年初,郝俪僮心里很没底。从去年的经济形势,她看不到复苏的迹象。往年2月份客户早就下好了当年的圣诞树订单,旺销的年份甚至在2月就已经能发出第一批货。但那时树杰只收到了冷冷清清的几张意向订单,一张正式订单都没有。“我们都很恐慌。”

那段时间,郝俪僮和同事们天天坐在办公室苦等。他们并不打算出去找单,因为知道客户手里并不是没有订单,而是在观望、不敢贸然下单。

苦捱了半个月,终于有正式订单陆续发出,但那半个月是郝俪僮入行以来最煎熬的时期。要知道,圣诞礼品生产行业一年的主要生产季节也就四五个月,晚了半个月,意味着生产期已经少了1/8。不过这之后的态势,却大大出乎了郝俪僮的预料。由于订单太多,工厂的生产期限比往年延后了一个月。 

在郝俪僮看来,美国人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沉重的打击,但不影响他们过圣诞的心情。她去年圣诞节期间在美国看到,虽然外界都认为这个国家笼罩在金融危机阴影下,但商场、超市之内人群依然熙熙攘攘。略有差异的是,往年很多人在百货商店买东西,去年转战到了平价超市。

“客户不是不下单,是更为谨慎。”与客户周旋下来,她已经大概捉摸了他们的心理。虽然零售商、经销商下单时挑三拣四,但圣诞树需求依然存在。美国NTC公司从1989年树杰建厂时就已是其客户,郝孝彭印象很深的是,当时那个客户是个60多岁的老头,现在20多年过去了,这个80多岁的老头每年依然坐飞机到中国来订货。NTC每年圣诞树的需求量,三个树杰都接不过来。

客户的谨慎当然不是没有道理,一切也与林展鹏的料想相差不多,经济并没有如同期望那样强劲复苏。今年3月,林看到一条新闻,称制造业工厂生产火热,形势一片大好,他不以为然。“这是假象,本来早就该在1月2月下单,但客户普遍拖到3月,原来2000个工人干的活,现在裁得只有1000个人,每个人当然都忙得不可开交,这才造成工厂好像都活过来、火起来的现象。实际上3月集中下的单,总量并没有以前1至3月的多。”

林展鹏经常去美国和客户开会,他发现当地圣诞装饰品1美元店的生意比以前旺了很多。但他并没有因此高兴,1美元的价格不是他们的商品档次,他的中高端圣诞装饰品的消费群体,购买量比以前减少了10%至20%左右。至于他一年赚到钱包里的收益,更是比以前缩水60%以上。他透露,这个行业在六七十年代的利润能达到1000%,但如今只是徘徊在5%左右。

[---分页标志符---]

【难题不断】

在圣诞装饰品行业,以前最风光的是全球最大的圣诞树生产商深圳宝吉工艺品厂。不过相对于在金融危机之初就已倒闭的宝吉,如今能重新看到订单量回升的树杰、辉达已算幸运。

树杰和辉达一年的营业额,还不及宝吉的1/10。宝吉倒闭后流出的订单让郝俪僮垂涎不已,恨不得把3亿多美元的订单都承接过来,但她并没有那么多人手来制作。林展鹏则透露,他的工厂装配生产线上满员的话需要1300多人,但今年只有600多人在生产。

为什么不雇佣更多的工人?他们的回答却让人意外:“根本招不到人。”几家公司的负责人一直向本刊强调,是招不到人,不是人力成本高而不愿招聘。事实上,树杰和辉达今年都拒绝掉数千万的订单的原因,主要在于没有足够工人生产。在多年以劳动力充足且低廉著称的中国,招聘工人却成为公司接单的瓶颈?这些公司的负责人对此同样很疑惑,却并未找到答案。树杰公司的解决方案是,明年投入资金引入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生产线,减少对工人数量的依赖。

原材料价格飞涨也让人头疼。虽然2010年还有三个月才能过去,但郝孝彭这几天一直在忙着算第二年的报价。为了算出一个能让客户和自己接受的价格,他为此很伤脑筋。他说自己在这个行业已经做了20多年,从来没遇到这么棘手的数学难题。他几乎每天都在盯着铁的期货价格走势,期望能在尽可能低的价位出手购入。“做出职业病了,每天都在想怎么报价,怎么省钱。”

扶好鼻梁上的眼镜,拿着计算器,郝孝彭一板一眼地开始算账。“从去年这时到现在,铁丝从每吨4700元涨到5800元,涨了22%,;PVC从每公斤1.32美元涨到1.65美元,涨了25%;灯串涨了18%;人工费涨了22%     所有加起来平均涨幅在20%。”算完账,郝孝彭放下计算器,叉起双手,“客人最多只能接受5%的涨幅。”客户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林展鹏接待过不止一个因为两毛钱价格差跑了好几家工厂的客户。“我也不知道怎么报,瞎报呗。”郝孝彭半开玩笑地说。

郝孝彭的同行都面临同样的困境,当客户只愿意承担成本增加中的一小部分时,工厂自身如何消化另一大部分?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从业人士告诉记者,只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寻找替代材料,或者给圣诞树瘦身。如原来一棵圣诞树有600个灯泡,现在做成500个,原来圣诞树的腰围是1.5米,现在减减肥,做成1.3米。

林展鹏当然知道这样的手段可以实现,同行也有很多人这么做以节省成本,但他并不愿自己的工厂被戴上偷工减料的名号。按照他的性格,要么就干脆不做,一旦做了,就严格按照客户规格要求。

原材料、人工的问题已经难以解决,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却是这些公司老板们最担忧的事。平时在客户面前很强硬的林展鹏,面对汇率话题也无可奈何。他认为人民币起码要再升值20%至25%才会稳定下来,但又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在这一变化中减少损失。

实际上,即便是1%的浮动都让郝俪僮心惊肉跳。去年给客户报价的时候,读国际金融专业的郝俪僮依照外汇知识和外贸经验,给出了6.85元的预估汇率,她那时候根本没想到一年后的汇率只剩下6.7元左右。虽然今年订单多到需要延长生产期,但到底能不能赚到钱,她并没有信心。

林展鹏打交道最多的是美国客户,他也曾试图转向新兴国家寻找“外援”,但因为公司的产品相对高端,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客户的报价,甚至比美国1美元商店那些产品还低。显然,此路不通。日本市场的消费水平与他的产品契合,不过他认为那是一个以圈子裙带关系做生意出名的国家,外来者要打入并不容易。

即使金融危机最为艰难的时候,林展鹏也没有考虑放弃这一父亲延续下来的产业。不过即使今年丢掉一部分订单,他也没打算扩张工厂,而是计划两三年内保持现状。“顺其自然,等到人民币稳定了再作打算。” 

再过一个多月,郝俪僮将再次开始她的圣诞之旅。在行程开始之前,自然无法预料会获得哪些收获,但她的目标很清楚。郝俪僮说,她正在寻找着“有合理利润的价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