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7年的多哈谈判试图一举奠定胜局,但却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下遭到保护主义的重创

挫折,还是终结?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房煜  |  阅读: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或许成为修复7年来多哈回合谈判最大裂痕的缓冲平台。

729日,多哈回合谈判第七次破裂当天,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即表示希望和中国一起推动各国重新回到谈判桌前。88日,参加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并会见胡锦涛后,他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中国和澳大利亚的贸易部长们将在未来两个月努力恢复世界贸易谈判。同一天,胡锦涛向巴西总统卢拉表示,要促成新一次谈判。

此前长达9天的马拉松式谈判由于美国和中印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进口特别保障机制(SSM)问题上的分歧难以弥合而功亏一篑。

2001年发起的多哈部长级贸易谈判,寻求削减关税和农业补贴,以及推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多哈回合在很多问题上达成共识,但数次触及农业问题却无功而返。这个古老的贸易活动,只占世界商品贸易额的8%,但向来是高度敏感区。在WTO,所有人都信奉:没有达成最终协议之前,一切都无意义——达成贸易协定最终成为奢望。

在一开始,多哈回合就注定不能善终。美国代表试图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不使美国的农业补贴减少太多,同时使中国和印度的市场大门开得更大一些。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国会最新通过的《农业法案》要求维持每年300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

事实上,美国人已经摆平了前面的18个议题。19项议题是发展中国家要求将SSM启动条件再放宽些。为了促成协议,美国提出计划将“扭曲贸易的国内总支持”(OTDS)从170亿美元削减至150亿美元。同时希望发展中国家进一步降低非农产品准入门槛。美国人建议SSM应有一个比40%的进口激增底线更高的“启动点”,但印度坚持认为,这个启动点的水平应在10%左右,中国选择了站在印度一边。中印还认为,美国关于农业补贴的20亿美元下调幅度太小。双方的谈判底线差距太大了。

好在多哈并没有遭到遗弃。此次奥运亲善的主角,巴西是金砖四国中唯一的农业净出口国,而澳大利亚资源丰富,二者的合体恰与多哈谈判的另一极美国相似。现在,争议的双方开始小心翼翼地弥补裂痕。

贸易谈判从来都不是十全十美,但半世纪趋于更自由的贸易和更开放的市场,为全球商业开疆扩土,传播竞争和改革创新,让世界更美好。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在1990年,贸易约占世界生产总值的40 %,而到了2004年,这一比例超过55 %——此时的世界生产总值,已扩大了50

多哈的破裂让抱怨和责难蔓延全球,这对于处在挣扎中的世界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但问题的关键是,这是一个暂时的挫折,还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繁荣的自由贸易时代的终结?

自由贸易的外部环境在2007年时看起来还不错。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30个成员国农业补贴占农业收入的百分比在2007年降至1986年该组织开始测算农业补贴以来的最低点。

但随着全球经济在2008年不断走弱,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布什政府通过其钢铁关税及过多的农业补贴,传达出的一个信号是,其国内政治将优先于美国的全球贸易的领导地位。无论是民主党的希拉里和奥巴马,还是共和党的麦凯恩,都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提出批评,并发誓要重新认识美国工人的价值。这一左倾观点在欧洲也得到了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响应。

习惯保持沉默的中国也终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今年以来,在中国国内粮食价格高启之下中国商务部提高农产品出口税率。7月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制定了中国粮食中长期战略,其核心就是要实现粮食自给率的95%。随后,在多哈谈判中,中国在最后关头突然加入印度的阵营。

1990年代,中国还是大豆的主要出口国。但伴随经济改革,来自豆油和养殖业的需求,吸引大量来自美国的廉价转基因大豆涌入中国。美国的大农场主组织严密,且拥有强大的政治游说能力。面对中国农户分散种植,高成本的非转基因大豆,拥有天然竞争优势。现在,进口大豆已经占据了中国大豆市场70%的份额。因市场份额过大,在期货市场助力下,其甚至脱离中国政府价格控制体系,成为通胀的诱因之一。

“对于大豆行业来说,现在即使启动特殊保障,中国也已经丧失了对大豆行业的主导权。”广州植之元油脂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飞有些惋惜地说。目前,中国棉花的进口比例在50%左右,排在其后的还有玉米和糖。美国的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0-20%,而在中国这一比例达到60%。龙永图指出,中国必将注重考虑中国农民的利益。

但中国羸弱的农业组织和技术推广并不能因此获得长足进步。国内粮食生产无法满足仍在增长的工业和畜牧业的需求,中国离不开世界粮仓。

事实上,中国是自由贸易的最大受惠者之一。15年里增长最快的5个国家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中国、爱尔兰和越南,均以每年双位数字的升幅进行贸易。现在,美国40%的大豆农场主要靠中国生活。

因此,对立双方都需换位思考。中国前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批评日内瓦谈判代表的很多观念已经过时。他举例说,发达国家的世贸组织谈判代表总是将更快、更多地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作为谈判的主要成果,而从不注意培育发展中国家市场,即不注重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而发展中国家在此强势下,往往更加闭关锁国。双方得到的是一个双输结局。

多哈破裂已成逝去的机会,但如果各国热衷于增加关税和货币贬值,世界大萧条将加速到来。这正是二战前那些世界领导人的苦涩记忆,惨痛的教训促使他们建立了关贸总协定,欧洲共同市场和其他自由贸易体系,这些我们现在习以为常,又必须保证其呈现的东西。

WTO总干事拉米的任期结束在20099月。没有他的坚持,如此复杂的贸易谈判根本无法前行。但1年后的多哈回合是否会给他的卸任送上一份厚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