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说“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就是人们不从历史中吸取经验。” 让时光倒流十年、二十年,昔日历史看来别样风情

时光倒流十年·1997年9月(下)

来源:2007年9月下 总第141期  |  作者:本刊记者 关鉴  |  阅读:

时光倒流二十年:南方 “丝绸路”

得风气之先的广东省乐于在全世界面前展示自己的新形象,1987年9月,广东省政府买下了美国《纽约时报》的一个整页广告,为月底在波士顿举办的广东出口商品展览会作宣传。

展示自我的热情来源于作为改革的试验田,广东不断增强的自信。上一年广东对外出口增长了43%,达到430亿美元,超过了上海,跃居出口第一大省。

拥挤的摩托车和从全国各地涌来的农民工彻底改变了这个南方省份的街道,而全省新出现的9.68万家乡镇企业也让500万农民告别了祖辈的劳作习惯。

变化激起的是追求更大变化的决心。已经成为广东新兴城市的深圳在上月宣布了更加激进的改革计划—在国有企业股权、国有土地使用和社会保险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官方媒体称,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形式将转变为国家控股,国有土地可以通过拍卖由个人承租,而国有住宅的租金将提高,以最终实现居民住宅的商品化。

这引起广泛的争论,不过国外观察者认为,由于广东源源不断地赚取了中国紧缺的外汇,因此否定广东的改革措施不大可能。

而其他省份则必须面对和广东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一些省市对广东的发展并不服气,认为这仅仅是享受优惠政策的结果。但广东官员的反驳理直气壮:“各省都有自己的优势,别的省有资源,广东就没有,为什么广东发展得更快?因为我们更坚定地实行了改革。”

后续:1980年代末,粤语的流行为当时广东的领先和经济的强势作了最好的注脚,1992年随着浦东的开发,经济改革先行者的角色开始越来越多地由上海承担,而1990年代后出现的全面开放的格局则使广东在政策方面的先发优势基本终结。但多年的改革积累,以及和香港更紧密的经济联系,确保了今天的广东依然是中国经济的重心之一。

时光倒流十年:阴影下的青啤

57岁的李桂荣主政青岛啤酒已一年之久。但1997年9月,这家经营滑入低点的百年老店仍不见明显起色。这年上半年,青啤的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5580万美元略升至5660万美元,但销售收入和税前利润仍继续下降。

事实上,高层领导和资本市场都对这家公司糟糕的表现忍无可忍。青啤是最早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发行H股的内地公司,但自从1993年上市后,利润年年下滑,从上市当年的1.87亿港元一路降至1996年不足3000万港元,国内市场占有率也跌至2.2%,以至于来青岛视察的国家领导人有意避开这个民族工业的堡垒,并强调“中国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就青岛啤酒和西湖龙井两个,谁砸了青啤的牌子谁就是民族的罪人”。

青岛当地官员感受到了莫大压力。1996年时任青岛计委主任的李桂荣临危受命,出任青啤董事长,和他搭档任总经理的是后来被称为“彭大将军”的彭作义。

青啤上市后募集的16亿元除了一个多亿用于技术改造,其余都被浪费在成效甚微的收购兼并。当务之急是强化财务管理,以节约成本。李桂荣借鉴当时被大力提倡的邯郸钢铁成本倒推的做法,从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产品价格开始,从后往前,逐道工序测算目标成本,层层分解直至每个职工,1997年当年就节省了一个亿。

但企业管理的重塑毕竟难以立竿见影,地方政府的扶植措施能让企业更快地改善财务状况。青岛政府宣布将向青啤注入优质资产,同时免除了青啤所收购企业拖欠的利息。此外,青啤开始享受和外资企业相同的15%的优惠税率,而非国有企业通行的是33%的企业所得税标准。

李桂荣并不打算因此减弱青啤内部的危机感,他从革除干部任用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的积习开始,实行定岗定员、优化组合,公司内部一时人人自危,但李桂荣不为所动,“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他说。

后续:新政让青啤逐渐恢复了元气,接下来的故事耳熟能详。1999年青啤的“收购大片”达到了高潮,全国40多家啤酒企业被青啤收入囊中,由此掀起了中国啤酒行业第一次整合风暴;2002年,青啤的市场份额恢复到12.8%,重居国内龙头地位。同年和AB(安海斯-布希)的合资让青啤的国际化步伐加速;2006年,虽然行业第一的位置已经让位给异军突起的华润雪花,但仍然拥有13.8%的市场份额;如今,成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后,青啤开始了和燕京、百威的新一轮竞争。

追溯:现代版"越狱”
(2006年第9期《现代触礁》

凭借韩国第一大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的身份,郑梦九终于从监狱中“逃”出来了。 

今年2月,首尔中央法院法官宣布的裁决认定,郑梦九因侵吞罪和欺诈罪被判入狱三年。鉴于大财团对韩国经济具有绝对影响力,针对企业家的经济犯罪有着量刑过轻的传统,因此,关于郑的判决被认为是韩国司法制度的一次进步。 

但9月,其上诉法院首尔高等法院的法官们在宣布维持对郑梦九原判的同时,却将刑期推迟了五年。这实际上为郑赢得了五年缓刑期。若不发生意外,这位汽车巨头将不用进入监狱服刑。 

可见,2月的判决是虚晃一招,根据最后的判决来看,韩国司法系统延续了对知名企业家轻度量刑的传统。郑梦九入狱事件更像是一部先抑后扬的“越狱”肥皂剧。当然,这是现代汽车公司自2月之后大力向韩国民众和司法系统游说的胜利。这家公司努力让所有人相信,郑梦九在韩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今天看来,他们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