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 温斯顿.丘吉尔

时光倒流十年·2009年7月(上)

来源:2009年7月5号刊 第13期 总第184期  |  作者:《环球企业家》  |  阅读:

时光倒流十年:田溯宁的新征途

19997月,田溯宁正式离开了他一手创办的亚信科技,就任刚刚成立的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的总裁和CEO。这次“跳槽”是他成为这一代“海归”中,入主中央大型国企的第一人。

彼时,中国电信业正处于改革和发展风起云涌之际,中科院、中铁通信中心、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联合成立了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小网通),随后,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有着海归背景的田溯宁。小网通与田的联姻,在当时被认为是中国政府开始为一度闭塞的中国电信业引进开放竞争和先进技术的最为明确的信号。

电信行业的分析师则猜测,之所以选择田溯宁,是因为四家强势股东在公司管理的问题上陷入僵局,而把决定权交到有着开阔的公司管理视野以及海归背景的田溯宁手中,能够避免更多的争执。

从一个创业者到大型国企的CEO,在一开始受到网通邀请的时候,田溯宁尚不确定自己是否要接受这份工作。他为了实践“把互联网带回中国”的梦想而创办的亚信科技,当时正值准备上市的关键时期,他不想在公司上市之前离开。但随后,四家股东答应了田溯宁的一些至关重要的条件:同意小网通采用由田和一位律师共同起草的规章制度,用美国式的公司治理方式进行管理;田可以拥有很大的自由度选择需要的人才、调用他认为适当的资金等等。田溯宁也因此不便再推脱。

出任小网通CEO初期的田溯宁给自己定下两条使命:第一,建设一条高速的、无处不在的宽带网络;第二,进行国有企业的探索,建设新型的国有企业。

为了完成这两项使命,田溯宁一直不敢懈怠。在他的努力之下,中国网通在1999年成立之后得以迅速发展,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建设起了一张覆盖全国的IP网络。

此后,网通的发展伴随中国电信市场格局的演变:中国电信主营固定电话业务,中国移动通信主营移动通讯业务,中国卫星通信开展卫星通讯业务,联通发展综合业务,网通则发展宽带互联网业务。

作为一个被贴上海归标签的创业者,在管理风格完全不同的大型国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不容易。进入网通七年之后,田溯宁彻底与其分道扬镳,在说到田溯宁对网通的贡献时,网通独立董事候自强如是评价:“如果说今天的中国网通能在资本运作、国际化、品牌战略等方面稍微比其它国内运营商突出一点的话,都有赖于田溯宁在这些方面的努力。”

后续:1999年之后,中国的电信业又经历了两次大的整合。2002年,中国电信南北分拆,重组之后的电信业形成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以及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的5+1格局。该次重组并没有达到形成基于竞争机制的国企竞争能力的目的,反而造成了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2008年,电信业完成第三次重组,中国联通分拆,CDMA网络并入中国电信,GSM网络与中国网通合并组成新的联通集团。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新中国联通形成鼎足之势。

2006年离开了网通的田溯宁也重新开启了创业的征程,他成立了中国宽带产业基金(CBC),继续他的宽带之路。一直以来,田溯宁将宽带比作这个时代的“蒸汽机”,希望以此去实现自己的商业理想。

时光倒流二十年:即日起程

作为世界上最受关注的国家,中美之间的摩擦从来不断。19896月,中国被置于世界舆论风暴中时,老布什政府也宣布了对中国进行制裁。

尽管美国政府声称此次制裁是考虑了长期利益以及对中国复杂状况的认识之后所做的决定,并称中国领导人应该知道这不会影响到商业活动,但事实是,超过6亿美元的政府提供物资被暂停出口,更有无法统计的非政府供物资被禁止出口。军用物品尤其受到限制,布什政府为此列出了一张禁止出口的物品清单,飞机也赫然在列。

然而,一个月后的19897月,对于飞机制造商来说,转机突现,政府官员宣布,波音公司可以出售4架商用飞机给中国,总价格为1.96亿美元。

这背后,波音公司显然付出了众多努力,在一份公告中,波音称其并不相信4757-200的订单就此付诸东流了,并与相应的政府部门进行了洽谈。“政府审阅了这批订单,确定了它们并不属于贸易制裁的范畴。”波音商用飞机的发言人Randy Harrison说。而在政府方面虽然并不认为这是制裁被软化处理的结果,但其发言人说话仍透露着美国政府态度上的松动。“这个决定是为了不破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无关军事的商业贸易往来,而且事实上,出口的飞机是民用产品,同时,这对于飞机的安全运行也很重要。”政府发言人Dennis Harter说。

这个松动,事实上重新定义了制裁框架,并且不再会限制民用飞机的出口—波音应该为此庆贺,自1971年以来,中国已经向波音购买了总价值高达23.5亿美元的61架飞机,其中包括5757-200型号。对波音来说,中国是潜力巨大的民用飞机市场。

就在19896月,中国宣布将要在接下来的四年中购买总共90架飞机。谁也不想放弃其中的商机,波音公司当时最大的对手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也开始向政府申请豁免于制裁,从而可以将生产线搬到上海,在那里,麦克唐纳—道格拉斯正与中国人合作制造MD-82中型飞机。

不过,也有专家称,这个毫无疑问的潜力市场在未来35年内,绝不会是美国飞机制造商的主要买家。当时的限制条件被认为是—中国尚未腾飞的经济发展速度及有限的货币供应。

后续:其实,波音公司在1989年之前,就嗅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并为此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当然,深谙“航空政治学”的波音,甚至在华盛顿专门组织了一支队伍用以研究中国相关问题。这一切努力带来的回报颇丰,在中美关系降至冰点后一年的1990年,中国就签订了波音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民机订单:36架确认订购和36架意向订购,总价值达90亿美元。讨巧的波音甚至将自己的新机型由7E7改成了中国人喜欢的吉利数字787,其中的很多部件也来自于中国制造。2005年,波音得到了来自中国的60787的订单,但今年的最新消息是,在进一步试验和考虑到可能调整飞行试验计划,波音再次决定推迟波音787首飞时间。在行业低迷及竞争加剧的今天,波音在中国的扩张举措还包括大力拓展改装机市场。

追溯:无力回天

身陷囹圄的东星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兰世立依然为“死而复生”做最后一搏。

4年前雄心万丈并以挑战者姿态闯入航空业的兰,终因贪婪和无畏走向自我毁灭。622日,东星航空第三大股东东星国旅召开发布会,宣布即将引入战略投资方上海宇界实业有限公司,以先期投资不少于2亿元、第二期追加不少于3亿元的大手笔重组东星航空。但在由武汉市法制办、市总工会等部门组成的清算破产管理人看来,负债10亿元的东星不仅失去了航线资源,且已不具备重组条件,而兰世立继续炒作重组一事被视为对破产清算的一种干扰。眼下,摆在东星航空面前的将是两条“不归路”:或政府力主通过清算,资产被拍卖偿债,或债权人和战略投资方希望重整接收和重组破产企业,并按一定比例偿还债务。但令债权人、空降战略投资者、政府背景的破产管理者无可回避的,依然是如何解决数量惊人、盘根错节的债务问题。博弈仍然继续,但分身乏术的兰却已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