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尼尔和柯林斯都没有让自尊心影响自己继续学习的欲望,这对我们其余人来说无疑是极好的启示

向奥尼尔和柯林斯学习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  作者:约翰•巴尔多尼  |  阅读:

当同代人中一位体格最健硕的运动员回到教室,去“探寻知识的奥秘”,他立马就成了新闻。最近,NBA全明星队员沙奎尔•奥尼尔(Shaquille O'Neal)为退役后的职业做准备,在美国锡拉丘兹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即“雪城大学”)进修体育广播新闻学速成课。奥尼尔早就是媒体宠儿,据《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报道,他演过电影,出过说唱专辑,在250多条广告片中出镜,接受过不计其数的赛后访谈。尽管如此,他依然志向远大——要主持一档体育脱口秀节目——所以,他想要学会如何把节目做得引人入胜。

奥尼尔的经历触动了我,让我回想起了数年前思想界的领军人物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所做的事情。柯林斯不仅是畅销书作者和深受欢迎的咨询师,而且还是一名登山者,而且从青少年时代起他就热衷于登山运动。但是,据他在《勇往直前》(Upward Bound)一书的后记中所写,在他四十来岁时,他意识到如果想在登山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必须重新学习登山技能。于是,他给自己找了两位登山教练。他解释说:“最重要的课程不在于我需要学习什么,而是在于我首先需要改掉什么。”起先,训练艰苦而费力,但由于柯林斯锲而不舍,终于慢慢取得了进步。为庆祝五十大寿,柯林斯仅仅用了19个小时就登上了优山美地(Yosemite)著名的酋长岩(El Capitan)高达3,000英尺的垂直面,而大多数经验丰富的登山者起码要花24个小时。

经理人可以从奥尼尔和柯林斯的事例中学到教益。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辅导,奥尼尔的篮球技能日臻完美;柯林斯拥有斯坦福的MBA学位,是一位成果斐然的教师。他们都已经在一个领域中游刃有余,同时又能够将自己在这个领域中获得的技能转移到另一个领域中。这种转移方法对于持续性的自我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一篇著名文章《管理自己》(Managing Oneself),他在文中告诉我们,认识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关键所在。比如,他提到了丘吉尔(Churchill),一位天分不高的学生,他是通过写作来学习的。而贝多芬(Beethoven),虽然在草稿本上涂涂写写,可一旦开始作曲他并不去看草稿,因为那些灵感和旋律都已进入他的潜意识了。就我个人而言,我在教课前还是把自己的想法先写下来感觉更踏实些。认识自己的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确立了你汲取信息,并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方式。孩提时代,我们就坐在教室里接受填鸭式的教育(填进来的还常常不是好东西),现在长大成人,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能,去发现如何将学习的主动权掌控在自己手里。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继续深造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当你面对突发的重大事件,并没有现成的规范化指导意见可以遵循,你需要自己去琢磨。对于大多数领导人来说,理清头绪,解决问题是习惯成自然的事,他们也正是以这种方式走上领导岗位的。但是,最杰出的领导人从不惮于提出问题,有问题并不意味着无知,相反,它是通往知识殿堂的入场券,也是与同事建立相互信任和融洽关系的良好途径。

奥尼尔和柯林斯都没有让自尊心影响自己继续学习的欲望,这对我们其余人来说无疑是极好的启示。让自尊心代替学习的欲望,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很多时候,由于怕别人笑我们愚笨,我们羞于重返教室,甚至羞于提问,而真正愚笨的事情莫过于遮掩我们的无知,而明智的事情就是充分运用你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