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上中国概念贬值的同时,私人股权投资却不停升温,原因何在?

私人股权投资:痛并快乐着

来源:2004年9月 总第102期  |  作者:本刊记者 吕岩  |  阅读:

资本市场上中国概念贬值的同时,私人股权投资却不停升温,原因何在?

5月底,里昂证券(CLSA)亚太区市场在青岛举办的中国投资论坛最后一项活动,是安排60多名海外基金经理参观当地企业。生产果冻蜡和玻璃器皿的金王集团吸引了几乎所有人的目光,该公司前来迎接客人的副总经理被基金经理接连追问:你们接受直接投资吗?
  
这家今年一季度首次季度收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在国内并不算知名,但海外投资者不难发现它的价值:90%的产品销往欧洲和美国,每4个欧洲家庭就有一家使用其产品,“Kingking”这个品牌甚至被误为当地品牌。在金王的自我介绍中,一句比喻令人印象深刻:“一个果冻蜡出口创汇相当于三台海尔彩电。”低成本、高利润以及稳定的成长性均令基金经理们对其充满兴趣。
  
金王并非是唯一获得海外投资者热捧的中国公司。今年5月31日深圳发展银行发布公告称,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将收购深发展四家国有股东持有的3.48亿股股份。而在6月,美国凯雷集团亦与太平洋保险集团达成协议,将注资4亿美元取得太平洋人寿保险24.975%的股份。
  
私人股权投资是将资金从机构投资者和富裕的个人投资者手中筹集起来,依靠低价进入合适的公司,并适时退出而实现增值的资本运营方式。
  
据华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Warburg Pincus LLC.)统计,去年私人股权投资在中国的投资总额仅为10亿美元,而上述两笔投资,额度已达7.5亿美元。
  
2004年本被视为是中国企业大批奔赴海外上市的一年,但由于中国人寿、中芯国际等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上市的中国企业接连爆出丑闻,令人们期望中的造富狂潮戛然而止。然而资本市场上中国概念贬值的同时,过去两年间一直停滞不前的私人股权投资却不停升温,原因何在?
  
“现在热,一方面是投资者看到真的可以赚到钱,一方面是泡沫。”凯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亚洲创业投资基金负责人祖文萃表示。即使今年中国企业上市潮流受到遏止,仍是近年来企业上市最多的一年,一系列多年前的投资终于得以获利,大大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而像金王集团这样具备良好竞争力,而在等待上市机会的企业,自然炙手可热。
  
不仅如此,以往少为外界看好的国有企业,也正行情看涨。“外资投资公司头一次觉得,在大型国企中能找到好的企业,能发现优秀的管理者。”在祖文萃看来,这正是此轮私人股权投资热最新的特征。他也指出,这不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机会,当“国退民进”的进程结束,个中机会也将消失。但这并非是一次高枕无忧的圈地运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例子证明这种投资是成功的。”
  
祖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凯雷投资太平洋寿险因双方对公司前景判定不一,正陷于僵局之中。而新桥对于深发展的投资,更是从2002年起几经周折。“做私人股权投资,回报周期肯定是无法准确预期的。在中国,一个项目的每个过程都是不可控制的,整个过程更被无限拉长。”一位熟知深发展项目始末的人士感叹:相对于日本、韩国甚至印度,“在政策不确定、低效率方面,中国在整个亚洲都无出其右。”
  
但是,相对于偶有佳作的日、韩市场,中国市场仍是成长性最好的选择。为此,海外私人股权投资公司不惜等待。祖文萃给出的时间表是5年,他希望到时中国的证券市场和借贷市场能更好发展,不用再像现在一样依赖美国和香港的资本市场。今年年底,驻扎在凯雷集团上海办公室的投资经理也将从1个增加到4个。

Tags:  私人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