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下让报纸生存下去的优先策略
如何拯救报纸
不过,这场危机也凸显了一个引人注目且匪夷所思的事实。报纸的读者人数多于以往任何时候。报纸内容的受欢迎程度也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即便在年轻人当中也毫不例外。
免费新闻作祟
问题是,付费的读者减少了。新闻机构却在高高兴兴地免费传播他们制作的新闻。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转折点出现在去年:更多的美国人从网上获取免费新闻,而不是花钱购买报纸杂志。这有谁能怪罪他们呢?就连我这样读报成瘾的人都不再订阅《纽约时报》了。
这种经营模式令人难以理解。此举在网络广告红红火火的年代还显得比较精明,所有似懂非懂的出版商都可以假装“跟上了潮流”,宣称以广告为支撑的网络是“未来的趋势”。然而,网络广告在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走下坡,新闻业走向免费无异于一群旅鼠走向悬崖。
通常说来,报纸杂志有3种收入来源:报摊销售收入、订阅收入和广告收入。新的经营模式只依靠广告。即便在广告业务蓬勃兴旺的时候,收入状况也很不稳定。当这项业务受到削弱时,局面就无法维持——由于衰退的缘故,许多出版商都陷入了这样的困境。
争取“内容收费”
包括《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和《自由新闻报》在内的一些出版物尝试的求生手段是取消或大幅度减少纸质报纸,专心打造免费的网络新闻。还有些出版物可能会咬牙苦熬,指望它们的竞争对手消亡,或者寄希望于争取到足够多的广告,以便在经营免费网站的同时赚取利润。这很好。我们需要多种多样的竞争策略。
“内容收费”的观念并不新鲜,原因之一是报纸和杂志采取这种做法已有400余年。在网络刚刚兴起的20世纪90年代初,它们仍然这样做。当时存在一批提供网上服务的公司。这些公司根据人们在线的时间向他们收费。因此,尽可能让用户保持在线状态符合它们的利益。内容质量非常重要。
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广告非常赚钱,于是吸引报纸和杂志把所有内容外加博客都免费放在了网上。但是,最终获得大部分广告收入的不是新闻内容的制作者,而是靠这些内容赚取利润的企业.比如搜索引擎。
另一个从免费新闻中获益的群体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他们每个月向用户收取20至30美元的费用。出于这个原因,他们不愿让媒体实行内容收费。正因为如此,电话公司能让孩子们习惯于每发一条短信就付费20美分,但在技术和心理上却无法促使人们花10美分阅读杂志和报纸。
实施小额支付
目前,有些报纸的网络版是收费的,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华尔街日报》。鲁珀特·默多克收购该报时,曾公开表示要降低收费。然而,默多克毕竟是个聪明的生意人。他了解了该报的经营状况,然后认定放弃这部分收入是愚蠢的。那还是在网络广告市场开始收缩之前。现在看来,他的做法确实聪明。尽管2008年的经济非常不景气,但《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的收费订阅数增加了7%以上。
不过,我认为收费订阅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也不应该是内容收费的唯一方式。鉴于当前的付费方式非常麻烦,即便一位读者想阅读某一天的报纸,或者对某一篇文章很感兴趣,也不见得愿意大费周折地掏钱订阅这份报纸。我认为,争取网上收入的关键是找到一种简便的小额支付办法。我们需要类似数字货币或快易通数字钱包的东西:轻松点击,界面一目了然,让用户以极少的费用即兴购买报纸、杂志、博客或视频内容。
按照小额支付的制度,报纸可以确定究竟每篇文章收费5美分、每天的报纸收费10美分还是每个月的报纸收费两美元。有些用户会放弃阅读.但我想,只要价格便宜且操作简便,大多数用户会欣然接受这种方式。
这种制度适用于任何形式的媒体:杂志、博客、电视新闻、公民记者的报道、名厨的食谱、业余乐队的歌曲。它不仅能拯救传统媒体,而且能培养公民记者和博客写手。这些人丰富了我们的资讯和理念,但大多数人从中赚取不了多少收入。普通人要为养家糊口操心。
小额支付制度可以帮助他们通过开展公民新闻报道增加收入。
我热爱新闻业。我认为这个行业是有价值的,应该得到尊重。如果对内容收费,就能迫使记者增强自身修养:他们必须拿出人们真正看重的东西。要得到读者的尊重,首先要服务于他们而不是单纯依靠广告收入——这种必要性会帮助媒体重新调整方向,与新闻业应该始终遵循的方向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