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85后移动互联网创业的代表,崔浩波是典型的技术实践派:大学没毕业就进入人人网,参与了开放平台和经纬网的技术研发。

崔浩波:移动社交的想象空间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王丹  |  阅读:

作为85后移动互联网创业的代表,崔浩波是典型的技术实践派:大学没毕业就进入人人网,参与了开放平台和经纬网的技术研发。凭借在社交平台熏陶出的特殊嗅觉,他创办了专注于移动社交的北京博然乐享科技有限公司。近一年的产品打磨,两款社交应用已经诞生:电视节目类社交应用段落是他对电视成为未来大屏趋势的一次探索,他希望以节目为核心,将用户的兴趣点转化为具有粘性的用户社区和社交模式,未来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化;Outin则将社交版图定位于全球多元化视角,以图片、信息、声音为载体,将有起、落两个点的“扔”作为突破形式的兴趣社交。目前两个应用已经在APP store上线。崔浩波向《环球企业家》分享了他对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思考和对社交产品未来价值的见解。

怎样做好产品经理

■ 打造一款优秀的产品,我的方法论是: 一是简单,抓住要解决的最核心诉求是什么;然后理清楚逻辑,不至于混乱。

■ 消费者需求正在发生变化:消费者需求就是如何提高时间的使用率。产品分两种,一是实用的产品,一是娱乐化的产品,娱乐化的产品要思考怎么让他觉得更神奇、更有趣、更亲近。

■ 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这些关键能力:第一是逻辑清晰;第二是学习能力强。通过大量观察、了解其他产品,以此来刺激自己的思维和开拓视野。第三是能有一种中立的心态,看是从公司还是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直觉和逻辑二者不冲突,直觉是第一感觉,在直觉的基础上让自己的逻辑更清楚一些。很多产品的想法都是依靠直觉出来的,这种直觉来自外界的刺激;但形象化地表现到产品上去,就需要理清思路,抛开不该有的东西,把精华的东西吸取出来。如果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最后需求就会变成自己的需求。

从移动互联网整体情况来看,国内和全球的应用市场都沉寂一段时间了,没有太多新鲜的东西出来,一些突破点不过是原有基础上的改良。这个时候如果开发者还只是Copy就没有特别意义了,谈商业模式更是太早。我以前在人人做开放平台的感受是,产业链的完善对新兴行业的推动非常大,Facebook上的产业链就十分完善,国内则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与其复制别人不如做自己的东西。

社交的价值

基于熟人之间的社交,最重要是在熟人关系链的基础上做什么。现在交流的实时性已经完全达到了:文字、图片、声音,以及深层次的好友行为、购买行为等,几个大平台都覆盖了。单个关系链对社交贡献价值高,而整个关系圈却没有陌生人高。熟人已有的关系链是固化的,想开拓一片天地基本没戏,所以就不如做陌生人社交。

手机上的社交,图片和声音是最直接的,但为什么很多用户不愿意用?因为分享的动力不足,大部分社交产品用户的动力来自于通过内容影响自己的关系圈。所以,一个应用必须要有东西刺激用户让他有欲望去分享,而不是因为有了这个产品让他们去分享。我希望产品可以变成影子一直跟着用户。

越简单、越在线下可以找到轨迹的东西,越容易让人上手。这就是bump这样碰一下工具火的原因。根据这个我们想到了“扔”这个动作。在线下,拿起东西随手一扔,存在一个起点和一个落点。基于这两个点,在移动互联网上就可以看到从别的地方扔过来的照片,我也可以扔出去,这是一种很自然的交流。

国内做图片社交的开发者不少,但好产品却很少。一是现有的平台已经完全达到了图片分享的目的;二是对人和人的关系而言,不是每个人都天然地想和陌生人认识,他们更多的是想了解陌生人分享的内容。这个内容,如果只是在一个国家的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差异性不大、内容就会同质化。Instagram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全球的、展示多元的文化。人们越是不能通过日常能力探索到的东西,好奇心会越强烈,这就是Instagram存在的价值。多元化的文化是使社区成长起来的原因。这也是我当时想做Outin的初衷。

对社交产品而言,关系链非常重要。如果不把现有的关系链的价值更突显,就可能会走下坡路。微信是把以前的关系做深化,下一步应该是怎样在微信或者腾讯现有的关系的基础上,做一些新产品,生活或者娱乐化的,去突出这种价值。如果不做,若是有一天一个新的通讯工具把QQ数据全部倒过去,用户就可能不用QQ了。微信是对关系链的延伸,未来如果把关系链移植到家庭的各种角落或各种设备上,比如做一些电视上的产品,也是一种出路。

很多东西都是一个循环,用户厌倦了就会产生新需求。从熟人到陌生人,两者会一直存在,只是用户的新鲜感会降低。未来大家分享一些媒体性的东西,可能会变成更实时的关系,分布在更多家庭设备上。

如何用互联网让人们生存得更好,才是走得更远和更伟大的事情。谷歌就是通过搜索让人们生活得更好,Facebook也一样,目的是拉近现实中人与人的关系。

抵抗做多的诱惑

对一个产品而言,我希望凸显它最核心的价值,其他元素都围绕这个游戏规则去做。在方案犹豫不定的时候,用最简单的方案先把主线做完,附加内容如果不是为了烘托主线,可以先不做。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本身就不是一下做到十全十美,而是逐步升级。我们将规则、使用方法、体验、逻辑,都围绕主线去完善。反之如果在产品诞生之初附加太多东西,很容易产生分歧,关注点会分散,弱化一开始想要的东西。

社交产品增加新功能很容易引起核心基调的变化,所以增加功能就要非常慎重。如果加的功能在主线的区间或者分支还好,用户的关注终点没变。但如果把终点延长了,这时产品的味道就会变。比如在照片分享里加一些游戏化的内容,发完照片可以获得积分、或者变成地主,终点就变了,用户的感受不一样了。所以一定要谨慎。

要学会读心。用手指操作手机无非就这几个特性:重力感应、摄像头、触摸屏,但是如何发挥出来?这就一定要有人。手机越来越智能化,更像是一个越来越懂人的需求的机器,你内心的想法,手机会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它展现出来。开发者要做的,就是依靠手机把用户心里和大脑里的想法释放出来。

让用户持续地保持新鲜感是做产品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开发者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想,我的使用诉求是什么。我们应该做到即使用户不分享,但想要经常性地来看一眼,这样产品慢慢就对用户变得非常重要了。抓住这一两秒就很重要了,就在用户的生活中占有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