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三次手术、8条血管支架……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曾饱受心脏病困扰,一项新检测方法原本可避免这一切。

心脏警报器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李龙田  |  阅读: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被迫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厄运连连的他曾在6年间接受了3次心脏手术。58岁时,克林顿的几条主要冠状动脉阻塞程度超过90%,医生只好为其冠状动脉搭设4条供血管道;之后6年间,他又因心脏缺血明显,不得不两次植入4个血管支架。患病前,克林顿曾对身体自信满满。私人医生亦经常为其进行定期、常规的体检,但他的心脏还是毫无前兆地“抛锚”了。

如果当初克林顿能提前去做一项名为心脏动脉钙化扫描的检测,提前预知其冠状动脉的钙化积分,也许他就能避免手术厄运。该方法于2000年由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心脏病预防专家亚瑟·盖斯顿(Arthur S. Agatston)首创,在美国医学界已被广泛应用。

“50%的心脏病发病会导致猝死。没有任何的预警,发病就能导致死亡。”美中心血管健康中心CEO兼医学总监德怀特·W·克拉克(Dwight W.Clark)博士对《环球企业家》说。传统心脏病的风险评估模式是通过分析患者年龄、高血压、是否吸烟、胆固醇含量等多项指标,预测患者属于低危还是高危人群。由于取值多为中间数,所以预测的准确性并不高。医生常用心血管造影术来了解心脏血管的状态—将含有机化合物的造影剂快速注入血流,使心脏及血管腔在X线照射下显影,藉此查看血液流动顺序及心脏血管充盈情况。不过这种方法会伴随恶心、呕吐和咳嗽,甚至还会出现心脏停搏、过敏性反应、休克抽搐、肾脏毒性等严重并发症。

钙化扫描法则简单安全的多。完成这一切仅需十秒钟—患者只需躺在GE医疗的CT扫描仪上即可对心脏做钙化扫描,所受辐射仅为一个毫西弗,约相当于一名妇女做乳房X线检查所受到的辐射量。若测出的“钙化积分”在0到10分之间,患者在未来12年所患心脏病的风险仅为0.6%,若积分超过1000分,12年后的心脏病患病概率就会增加到23.1%。后者可收到一份医生为其个人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

心脏钙化指数扫描可判断动脉血管的阻塞程度,而这正是心脏病发作的真正原因。假如一名患者45岁时发生心脏病,其钙化状况若能在20岁时被发现,患者就能采取措施预防病发。除此之外,医生再辅以颈动脉超声检查,就能在患者进行心脏病手术的数年前判定风险—颈动脉和脑部相连,若有问题将会导致中风,这也是心脏病的早期症状。

在美国,心脏动脉钙化扫描已成为预防心脏病及中风最先进的检测方法,但这一方法尚未普及。多数医生仍“路径依赖”于血管造影术、冠状动脉搭桥及安装支架等传统方法来发现和治疗心脏病,患者亦对新方法知之甚少。“美国在心脏病预防普及程度上并不比中国先进多少。”克拉克说。在中国,心血管疾病年死亡人数超过260万人,死亡率超40%为全球最高,是欧洲的两倍以上,若定期做心脏钙化扫描,这一风险将可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