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T CEO尤里·米尔纳深信,社交网络将改变世界,Facebook正在重新定义互联网

Yuri Milner的社交网络信仰

来源:2011年2月20日 第3期 总第222期  |  作者:《环球企业家》  |  阅读:

DST的声名鹊起与正风起云涌的第三次创新浪潮息息相关。1980年代早期微芯片和个人电脑(PC)的出现带来第一次革命。到1995年8月,网景(Netscape)的上市标志互联网大幕的彻底拉开,然后有了亚马逊和谷歌。现在,Facebook和社交网络正在重新定义互联网,而DST是它们的主要投资者之一。“在一个系统内联合几十亿人和十几亿台电脑的可能性非常激动人心,也非常独特。”深信社交网络将改变世界的DST CEO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对《环球企业家》说道。
 
 
GE:你对社交网络的信仰来自哪里?
 
米尔纳:我对社交网络的信仰并不盲目。我每天都在思考,自我挑战,希望在自己的论述中找到瑕疵,也希望有人挑战我的观点帮我进步。人们都会接触大量信息,从中找出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是我们谈论的信息爆炸,也是DST的关注点非常小的原因,每天如何处理这么多信息就是我最大的挑战。当人们关注的东西越来越多,就不可能在很多领域都成为专家,因为你无法处理这么多信息。信息量有限的20年前,商业记者可能能兼顾TMT和农业或其他什么领域,现在不可能了。
 
想想每天要收到多少邮件就能明白这个道理—每一年收到的邮件几乎都是上一年的两倍。这样翻番下去,人脑的发展和信息处理速度很快就跟不上了,毕竟时间是有限的。这时你就会越来越关注某一类或几类信息,还会给自己建立各种过滤器。我相信人们会变得越来越专业。当这种趋势发生时,人也变得越来越孤立,更需要通过社交网络联系起来。
 
GE:如何理解社交网络的深远影响?
 
米尔纳:社交元素将是未来互联网中最重要的东西,整个互联网会围绕社交重新定义。这是我和马克(即扎克伯格)之间关于社交网络最大的共识。
 
Zynga就是一个例子。当游戏中加入社交因素后,人们的参与度发生了巨大变化。Zynga几年前根本就不存在,现在已经比电子艺界(EA)还大。电子艺界有很多好游戏,它们制作精良、玩法复杂,但没有很好的社交元素。反之,Zynga那些非常简单却有社交元素的游戏比复杂精美的单人游戏更受欢迎。这就是社交的力量,也说明社交如何改变商业模式。
 
关于社交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最显而易见的是更明显的全球化。因为互联网上出现越来越多跨国界的人际关系,你能找到俄罗斯、越南等世界各地的朋友,社交图谱日益国际化。在此基础上,人的信息分享也越来越多并越来越国际化。你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提高自己的生产力。
 
GE:为什么Facebook成功了而Friendster和MySpace失败了?5年后的Facebook会变成什么样?
 
米尔纳:有时发明者本人并不是最会使用发明的人。这两家公司都是社交领域里的实验性产品,然后Facebook发现了最正确方程式和介质,于是就爆发了。
 
5年后的Facebook肯定是一家非常重要的公司,我认为它会成为人工智能的基础。到那时,你会看到Facebook可以做很多非常聪明的事,比如告诉你应该加Facebook上的谁为好友。这可能是一个跟你兴趣相投却住在莫斯科的人,你们之前并不认识,现在则有可能成为至交好友。如果没有Facebook你根本找不到这个人,除非你去莫斯科,然后寄望于通过生活的偶然性遇到他。
 
又比如,Facebook一直给你提供好友动向(News Feed),但将来你可以过滤呈现在自己主页上的好友动向。现在就有一种算法可以在不同的照片里发现你,未来可以走得更远。
 
这些都是人工智能的表现方式。如果Facebook的各种好友提示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精细,就是在帮你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网络过程中,对这一网络施加很真实的影响。它能消除人们生活中的偶然因素,真正的形成你的社交圈,而这个社交圈通常对你的发展很有益。这就意味着Facebook不仅可以用于休闲,也可以成为生活中非常有用的工具,提高人们的生产力。
 
想清楚这些比单纯讨论产品或盈利机制更重要。当一个工具如此有效时,肯定能赚钱。它会变成水和电这一类人们生活离不开的东西。Facebook就有这样的机会,成为无所不在的基本需求,让人觉得离开它就会非常紧张、无法生活。
 
人们会在Facebook上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创造并分享越来越多的信息和内容。这也意味着里面的人工智能会越来越有效,因为它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对用户也越来越有用。一开始的提示可能只是你可以添加这个人、这个人还有这个人为好友,之后可能会提示一些你可能感兴趣的地方或产品信息。这些都基于用户信息和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之上。
 
再下一步,你可能会去Facebook上提问,就像现在的Quora。Quora的机制是你问一个问题,一个聪明人来回答。这个有意思的模式最早始于韩国。如果有足够大的用户基础,这个模式可以上一个台阶—你问一个问题,电脑来回答你的提问。电脑一直在学习这些问答,将来它也会提出问题,然后从人们的回答中学习,而你可能甚至分不清楚这个问题究竟是电脑还是真实的人提出的。这就是人工智能的另一个要素—电脑通过不停地提问学习,变得越来越聪明。
 
GE:这听上去很像科幻小说?
 
米尔纳:我从不看科幻小说。因为大学学的是理论物理,我喜欢思考未来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想象,但一定是切合实际地想象。在一个系统内联合几十亿人和十几亿台电脑的可能性非常激动人心,也非常独特。
 
GE:如何看待Facebook抢走了谷歌的风头这件事?
 
米尔纳:谷歌也在人工智能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因为搜索引擎需要猜测用户想搜的是什么。我不会对谷歌说三道四,但我认为谷歌非常强大,尤其是在算法方面。事实上,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努力方向和终极目标都一样—让自己的产品变得越来越聪明,对用户越来越有用,并猜测出用户意图。
 
比如,Groupon的使命是改变本地商业(local commerce)。如果你是中国某个小镇上一个很小的商家,做理发或者按摩生意,应该怎样获得用户?你可以去百度买关键词,但这样你至少得有个网站才会有流量。有了Groupon之后,你甚至不需要建自己的网站,这就让更小的商家在互联网上也有机会。他们可能不会上网或没有网站,但他们能提供折扣。提供折扣并不需要他们出钱,做广告才要。那么当有人来告诉他们:“你打5折我能给你带去100个客户,而你实际的成本可能不过是标价的10%至20%。”你肯定很乐意。最大的问题还是客户。最有意思的是,Groupon带来的这100个客户里,可能有5个能成为你的终身客户。这就是优惠券的生意,本质是一种广告或者营销。将来,Groupon也会有它的人工智能,会对每个消费者有针对性地提供他感兴趣的优惠券。现在他们对所有消费者还是一样,但已经开始做一些个性化推荐,将来你只会收到自己感兴趣的优惠券。
 
回到谷歌上,人们会说谷歌在社交网站领域一直不太成功,确实是这样。谷歌不是关于人的,而是关于算法的。Facebook更重视人。但我不认为这两点相互矛盾,只是不同的方法而已。
 
所以,不要认为Facebook将来会成为所有互联网企业的敌人,它也可能是所有互联网企业的朋友。这取决于你的视角。有了Facebook Connect,用户可以用Facebook的账户登录其他网站。这一方面是Facebook在收集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它视为朋友,因为它给其他网站带去了流量,还是非常有用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