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拉里•埃利森头疼的人已不再是比尔•盖茨,而是一名37岁的以色列人:过去两年间,当甲骨文忙于190亿美元的连环并购,夏嘉曦却在率领SAP营造“生态环境”

平台战争

来源:2005年12月 总第117期  |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 崔巍  |  阅读:

 当Google的股价已经超过400美元,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Google是否被严重高估了?Google的奇迹能否复制?

如果你清晰记得过去十年间发生的一切,在下结论前我们至少能够明确一点:无论网络泡沫破碎时有多少家公司倒下,那些在创新方面有所突破,能够获得广泛应用的技术公司都活了下来,找到了赢利模式,并最终撼动了传统经济。如Google与雅虎两家新贵的广告收入加在一起,已经超过历史悠久的三大电视网收入之和。
  
我们几乎可以认定,1990年代中期开始的这场革命,让人类社会发现了一样前所未有重要的物资:信息。就像1850年代的黄金,1870年代的石油一样。但与此前不同之处在于,很少有一个行业如同网络业一样,拥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与革新余地。而且这个秉信“达尔文主义”的行业的集体智慧在不停提升,也就是说,下一个Google,一定会出现。
  
本刊从数十家IT产业的新晋明星中挑选出六家“破坏者”。他们挑战、改变甚至破坏的行业包括:年收入数千亿美元的电信和娱乐业、数百亿美元的分类广告市场,甚至全球软件业的两大霸主微软和甲骨文。
  
而与以往创新集中于硅谷不同,今天的创造力分布世界各地:以色列、爱沙尼亚、加拿大……但他们为世界带来的新理念是统一的:更为开放的系统、更加讲求互动与互利的平台、更好的服务用户的能力。

最让拉里•埃利森头疼的人已不再是比尔•盖茨,而是一名37岁的以色列人:过去两年间,当甲骨文忙于190亿美元的连环并购,夏嘉曦却在率领SAP营造“生态环境”
  
夏嘉曦(Shai Agassi)几乎把他和软件业传奇人物哈索(Hasso Plattner)的首度碰面变成了一场男人间的较量。

“在一个坐着25人的中型会议室里,我要展示我们和SAP一起开发的软件。从一开始,哈索先生就咄咄逼人,反复说他不喜欢我们的软件。所有人都沉默了,我只能和他大声争论……”

就如同大卫挑战巨人戈利亚,时年32岁的夏嘉曦此前并无显赫履历,而坐在他对面的哈索不仅是软件业最富成就者——过去30年间,他把自己参与创办的SAP从5人公司打造成年收入近百亿美元的全球最大软件公司——而且,其人以激情四溢,脾气火爆著称。在一次航海赛中,他所驾船只一度遇难,船员重伤,并被甲骨文公司CEO拉里•埃利森的帆船超越。当哈索重新取得与对方并驾齐驱的位置时,他脱掉自己的裤子,以羞辱对方。

但这个相貌英俊的犹太裔年轻人迅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一个小时以后,哈索先生突然说,其实这个软件还不错。又过了三个小时,他对其他人说,你们应该学习他的风格。”不久后,2001年4月,夏嘉曦一手创办的TopTier被SAP以4亿美元收购。而当他对《环球企业家》回忆往事,他已经成为了SAP最年轻的全球董事会成员、产品技术部总裁。

但夏嘉曦对哈索的挑战并未就此结束。自进入SAP,他的工作就是全面拆除这个软件帝国的围墙,甚至不惜重写由哈索确立的商业软件领域的行业标准。

很大程度上,这是不得不展开的一次变革。在互联网革命爆发十年之后,整个软件产业已经走到巨变的边缘:以往被安装在每台PC机上的软件,正逐渐转移到网络上,变成拥有简单界面和丰富功能的网络应用。而随着商业社会节奏的不停加速,企业用户们已经不可能耗费数年时间来等待软件公司们将其封闭僵化的软件系统升级改造。[---分页标志符---]

“10年前,我们的软件用户需要的是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满足了他们的需求”,57岁的SAP现任CEO孔翰宁承认:“现在他们需要的是竞争优势和差异性,最重要的是速度。”

就像已经在多数行业发生过无数次的:一旦某一行业发生巨大变革,多数行业前三名会不惜一切代价自行整合产业链。SAP最大的竞争对手,一向富有进攻性的甲骨文软件就是这么做的:在吞下仁科(Peoplesoft)、Retek和众多小猎物后,又开出58.5亿美元的支票意图收购Siebel系统公司。在收购的基础上,甲骨文将推出一款名为“Fusion”(融合)的平台式产品,将数据库、ERP软件等合而为一,以此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但夏嘉曦给SAP指出了另一个方向:围绕网络服务建立一套生态系统。

如果不能理解何为IT业的生态系统,不妨看看windows与eBay的成功。前者通过开放产品功能,吸引第三方软件公司,最终在十年前取得了与苹果、IBM、Novell展开的操作系统战争的胜利。而eBay通过搭建一个所有人都可以买到便宜产品,也可以将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变为现金的交易平台,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企业。

SAP所做的正是同样的工作:放弃以往销售软件的思路,搭建一个平台。从此,它的客户不再局限于各大中型企业,也包括第三方软件公司。传统用户可以在平台之上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具体应用,而缺乏全球销售能力的软件公司则可以借助SAP的平台实现销售。这种自由买卖的模式,被夏嘉曦诠释为“让用户们像搭积木一样搭建适合企业自身的商业软件系统。”

在其领导下,SAP为了开发被其称之为NetWeaver的下一代企业应用集成化技术平台,已经投入了超过2200名软件开发人员和10亿美元的研发资金。在2003年发布NetWeaver的首批软件后,它又将软件系统分割成更小的功能模块,与开放式的Web服务联系在一起。虽然到目前为止,很少就NetWeaver技术平台单独销售,在多数情况下,它被免费捆绑到其他的SAP软件系统中。但对于SAP它意味深远:它帮助这家德国软件巨人告别了以往耗费数年时间来研发一个无比复杂的大型软件系统,而是像“传送带”一样提供源源不断的升级模块。

至今SAP已经发布了超过500款企业服务,并获得了超过150家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支持。如果能够如其预期,在2006年内拥有500名合作伙伴,你几乎可以将SAP与甲骨文的竞争视为“501:1之战”。

不仅如此,SAP的努力也进一步宣告了软件产业竞争格局的升级。以往,无论是PC机与苹果电脑之争,还是微软对抗世界的操作系统大战,都是在争夺定义行业标准的权力。但今天,企业们所争夺者,是“平台标准”。谁能率先打造出自己所在领域的生态系统,谁就拥有对于行业的决定性力量,战场包括:雅虎、Google、微软们所在的网络门户领域,苹果、realnetworks、napster所在的数字传媒发行平台领域,eBay、amazon所在的电子商务领域,以及SAP与甲骨文、salesforce所在的商业软件领域……

哈索二世

仅比SAP这家公司大四岁的夏嘉曦似乎是为IT而生的。

7岁的时候,他已经组装了自己的第一部计算机,“当别的小孩在收集棒球明星卡的时候,我却在收集打孔卡(早期计算机编程技术的前身)。”夏嘉曦露齿而笑。

当然,并不是所有为棒球发狂的孩子最终都能进入职业棒球大联盟。夏嘉曦无疑是少数几个幸运儿之一。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从以色列最著名的信息工程学院毕业,尽管还只拿了一个学士学位。“如果我早点从学校出来的话,说不定我就是比尔•盖茨了。”他自我解嘲道。

毕业后,他和当工程师的父亲一道创办了第一家公司。接着是第二家、第三家甚至第四家。他早期的公司主要在以色列生产和分销多媒体软件。而成立于1992年的TopTier,创造了一种名为Portal的软件。这一软件不仅让TopTier一举成名,也让夏嘉曦最终把公司总部从以色列搬到了美国加州圣何塞。

与多数仅懂得程序之美的技术天才们大为不同,夏嘉曦同样知道一家公司应该如何运做:在TopTier里,他同时扮演着董事长、首席技术官到CEO的多重角色,他直接介入了公司发展的所有关键步骤。从战略规划、技术方向到财务融资,甚至指挥了两次并购,包括跟微软、SAP这样的大公司的OEM协议谈判。[---分页标志符---]

在完成对TopTier的收购后不久,SAP的联合CEO哈索和孔翰宁(Henning Kagermann)就意识到,留住夏嘉曦很可能是这次小型收购的最大收获。

过去30年中,以冷静睿智的荷普和激情四溢的哈索为核心的SAP创造了欧洲软件业的最大奇迹。随后,以管理和分析见长的孔翰宁接班荷普,而哈索却一直在苦苦寻觅他的继承人。这个人必须是一个技术梦想家,能够用才干和激情召唤那些高傲自大的软件工程师们,并正确预见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

表面看来,夏嘉曦与哈索是这个世界上最不一样的两种生物。夏嘉曦性格温和、行为优雅,他是一个言辞清晰的演说者,能将最复杂的技术概念解释透彻。在哈索急如烈火的性格之下,他经常把演讲变成漫无边际的畅想,就像他喜欢在业余时间驾驶帆船漫游海洋一样。而夏嘉曦只有一个业余爱好:阅读各种技术书籍。而到周末,他会尽可能陪伴妻子和两个儿子。

但就像他可以与强硬的哈索争论3小时一样,骨子里,两个人非常相似:他们均热爱编程,从不畏惧改变。进入SAP后,夏嘉曦便力主公司向网络转型,即使这看起来风险巨大,很可能葬送他在SAP的前程。2003年,他所负责的SAP Portal被并入哈索直接掌管的SAP Markets,在得到新公司的管理权后,他又成为SAP全球董事会里最年轻的,也是第一个非德籍的成员,而他接替的正是哈索的席位。这让包括Wall Street Journal这样的权威媒体都开始猜测:夏嘉曦会不会成为SAP未来的掌门人?而在NetWeaver后,TIME、CNET等权威媒体都将其评为最可能影响IT产业未来的人之一。

这个身上有着更多美式风格的年轻人同时在改变SAP刻板保守的内部文化。除了例行的高层会议和全球巡视,他呆在加州的SAP技术开发中心比德国瓦尔多夫总部的时间还多。他大举推行招贤纳士的政策,以自己为样板,说服那些不同文化背景的软件天才加入SAP的阵营。2004年,他力邀Sun电子计算机公司曾经成功地将Java编程语言推向了全球的主管乔治•保利尼加盟,以此吸引外部开发人员。此外,在过去的18个月中,SAP公司还成功地将200多名来自甲骨文、BEA系统公司和Siebel系统公司的高级主管网罗至旗下。

而在构建NetWeaver同时,他还在策划SAP下一代企业服务架构ESA(Enterprise Services Architecture)。其核心功能是:“逼迫人们不得不去适应IT系统是愚蠢的,我们需要训练系统跟人一块好好工作。”

十字路口

自1970年代成立以来,SAP精心打造了一个从财务管理、生产制造、客户关系到供应链管理无所不包的复杂精密且严格标准化的企业软件系统。即便对于那些具有最强管理经验和能力的公司而言,安装并运行SAP的管理软件系统也是一场代价高昂的战斗。但不管怎样,让SAP骄傲的是,目前全球大约有2.7万家大型企事业机构正在使用SAP的软件来实现管理自动化,而财富500强中更有超过80%是其客户。

这让今天的SAP如日中天。它在大型商业软件市场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去年其营业额更是达到了创记录的9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赢利也超过了16亿美元。分析家们预测,今年该公司的营业额将再度攀升11%,公司的股价也将逼近52周来的最高点。

即使面对甲骨文的步步紧逼,SAP最强硬的回应是精心打造的自己的产品组合,只在银行、零售业和公共部门,考虑进行一些拾遗补缺的收购,金额最高也不会超过10亿美元。SAP的CEO孔翰宁在接受《环球企业家》的采访时甚至略带嘲讽地说:“他不是希望成为No.1么,但Oracle的市场份额却只有SAP的一半,我不禁要问,在没有其它并购目标的情况下,它如何成为 No. 1?”

到目前为止,甲骨文整合仁科看起来进展顺利:在今年6月29日,甲骨文称其应用软件许可业务收入增长了52%。但甲骨文仍然面临着将仁科、Siebel等收购目标至少六七套系列管理套件进行融合的重任,只有这一任务能够完成得出色,其产品才可能与SAP产品相抗衡。其名为“Fusion”的下一代产品最快也要到2008年才能发布,足足落后完整版的Netweaver一年。

SAP可以就此高枕无忧了?答案并没那么绝对。夏嘉曦力主的模块化软件也将彻底颠覆这个公司过往的运营模式。这不仅仅是产品的升级换代,也是整个公司的全面转型。

这个转型意味着双重风险。首先是巨大升级换代带来的客户心理的不确定性:怀着等等看的心态,绝大多数的SAP用户都选择不成为最早的接受者。调研公司Forrester估计有90%至95%的用户仍然使用SAP R/3企业版应用软件。即使那些有心转变的客户,也面临着选择:是否在转变的同时,减少SAP软件的购买量,试一试Oracle的产品?

更重要的是,一家提供“敏捷”、“柔性”产品的公司,自己必须也是“敏捷”、“柔性”的,从刚性的ERP向基于网络服务的组件架构世界转化的过程无比复杂。甚至SAP公司的组织架构也不得不随之重组。

“SAP一直都比较成功”,硅谷的企业应用软件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约书亚•格林伯姆认为:“但是NetWeaver以及服务体系架构的策略需要一个真正的空前尺度的成功,这就需要成为软件行业的权威,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被称为一个成功的外来者。”在他看来,就像在附近佛里蒙特市Nummi工厂出产的日本汽车一样,SAP公司必须成为那些本地厂家的一个彻底的竞争对手。虽然其名字仍然能使人想到德国的本源,但是越来越多的策略和行政方针都打上了硅谷的烙印。

无论夏嘉曦还是孔翰宁,均已下定决心。他们已经改组了一万名研发人员和一万名销售人员。而夏嘉曦相信:“要成为新的生态系统的中心,首先要有重力,也就是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来自于我们的顾客。我们拥有更多的顾客,是第二位的两倍。然后就是有好的设想,而非仅仅想着赚钱,并且在开放的环境里。所以是我们不是别人成为中心。”[---分页标志符---]

生态圈

关于Netweaver和Fusion的竞争,已经演化为一场口水仗:甲骨文的高层们通常将Netweaver称作“NetDeceiver”(网络骗子),而SAP的反击是,把Project Fusion喻为“Project Confusion”(混乱项目)。甲骨文不停宣称,他们的技术比NetWeaver更加开放。埃利森则表示,SAP的产品是采用数十年前的专用语言编写的,而Fusion技术则全部基于业界的标准。

但这一轮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并非是谁的口水更多,而是谁的合作伙伴更多。迄今为止,业界对于NetWeaver的反响不俗。在5月份举行的SAP公司大会上,英特尔、思科、EMC和Adobe等IT巨头均承诺将开发与这一软件协同工作的产品。思科公司负责欧洲、中东以及非洲业务的副总裁尼克•厄尔勒尤就坚信:“SAP公司的这一技术最终将成为软件行业的标准,届时其他应用软件制造商将不得不遵循这一标准。”

同时,NetWeaver已经让一些敢于尝鲜的用户受益。位于伦敦的全球第一大饮料罐制造商Rexam PLC公司在全球包装业名列第五,它正在采用NetWeaver技术彻底改造其生产管理流程。过去该公司通常要保持5吨铝卷的库存以用来制造饮料罐。现在,它可以使用SAP公司的软件直接将供应商和自己的生产第一线连接起来,让供应商通过互联网随时跟踪其库存情况,在铝卷库存不足时能及时供货。这一措施让Rexam PLC公司将最昂贵的零部件库存削减了一半。更为重要的是,首席信息官保罗•马丁说:“供应商们也非常喜欢这一系统,因为这确实是它们管理业务的好帮手。”

这让SAP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根据高盛投资银行的预测,在四大企业应用软件厂商中SAP公司依然高居榜首,其市场份额从2004年底的62%攀升到了今年的72%,而甲骨文则从28%滑落到了19%。

还有什么会阻碍Netweaver的成功?问题可能同样来自于合作伙伴。SAP此前的成功,一个必要因素是它与IBM、微软的紧密合作,着这两家公司实现网络服务的技术路线均不同于SAP。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之间的冲突将在所难免。IBM软件集团(IBM Software Group)负责业务联盟的副总裁马克•汉宁说:“他们试图把一切应用都统一到SAP公司的框架体系下,我认为这行不通,这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这种做法局限性太大。”

20年前,IBM对微软的Windows同样不乏微词,但表现出更多开放性和敏捷性的盖茨笑到了最后。在坚持开放与敏捷的同时,更为在意互利的夏嘉曦,是否能创造同样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