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平PC与手机之间的缝隙,让笔记本电脑与智能手机融为一体。中国IT业最国际化公司在产品上迄今最大胆的尝试。

混搭在联想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本刊记者 胡卉  |  阅读:

未来的机会在哪里?并购IBMPC部门,是联想集团在2005年时给出的答案。现在,它需要给出新的回答。

一个月前,联想在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发布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就是联想CEO杨元庆当下对这个问题的回应:“我相信移动互联网会有一个爆炸性的增长。”为了这个战略,他至少已经准备了4年时间。

以往,PC与手机市场通常被视为两块各不相干的业务。移动互联网战略的诞生,则让这两块业务之间的边界愈发模糊,产生了一个看起来市场无限的新领域。在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TO、联想研究院院长贺志强看来,移动互联网时代,PC厂商实际上将比传统手机厂商具有更强的优势,因为它们更了解互联网,而PC渠道也更适合营销时特别注重体验的高端手机。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手机厂商在智能手机领域表现乏善可陈的原因,“所以,联想做这样的事情最合适。”贺对《环球企业家》说。

联想名为“乐计划”的战略,听起来与iPhone过去几年的路径有些相似。与联想以往PC、手机等出售产品的业务模式相比,增加了内容与增值服务,变成一个包含三部分内容的组合模式:推出小型无线上网终端产品;整合包括移动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应用开发商等端到端的产业资源;在中国完成产业模式搭建之后将经验复制到国外。

从产品层面为这个战略做出阐释的,是在CES发布的智能手机乐PhoneLePhone)、双模混合型电脑IdeaPad U1以及智能本Skylight。其中U1击败同时入围的英特尔无线显示技术和索尼VAIO W绿色上网本,被CES官方评为电脑和硬件种类最佳产品奖。这三款产品,定位都介于智能手机与笔记本之间,针对这个缝隙,过去两年人们谈论的是上网本。但联想决定忘掉它,而是以三款全新的产品来抢占这个市场。

作为将在今年年底上市的概念产品,U1聚焦于更习惯传统操作方式的用户,它可以平滑地组合或拆分成一个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在传统电脑的基础上兼具阅读器的特性。《华尔街日报》科技专栏作家莫博士(Walter S. Mossberg)对这款电脑大加赞赏,认为其解决了输入、下载、数据交换等诸多平板电脑的问题。

即将在美国上市的Skylight则背负着联想吸引先锋用户的重任,这台跟普通上网本大小相似、非常轻薄的产品,是完全基于智能手机ARM架构的移动互联网设备,可以满足基本的移动互联网需求,又远比使用低端电脑芯片的上网本功能更强大。乐Phone更强调便携,与常见智能手机差别并不大,联想对它的定位是将智能手机的高端用户群拉向主流人群的智能手机。

联想对这三款产品未来的信心,来自于此前在这个领域的创新投入。“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还能够使联想保持领先地位,是我们过去五年以来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课题。”贺志强说。这也代表着联想整个公司的一个巨大转变,杨元庆表示:“联想不会甘心只做制造商,我们要做世界一流的创新企业。”

新一代终端

2010年初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威尼斯人酒店内,CES展的年度大戏如火如荼地进行。如往年的CES传统一样,想要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展会上脱颖而出并非易事。在这场被喻为消费电子行业“风向标”的秀场上,夺人眼球的产品和技术展示成为每一家参展者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总结陈词。现场的看客们为能与未来触摸而感到兴奋,参展的公司则根据观众的反应评估着产品未来的市场前景。

威尼斯人酒店内的厨师和工作人员,也是看客群体之中的一部分。就餐高峰期刚过,餐厅两位美国厨师来不及脱下身着的白色厨师袍,就开始兴致勃勃地逛展台。其中一位厨师多次晃到联想展台前,终于有一次拿起联想展示的乐Phone手机问现场工作人员,这款产品何时上市,以及购买细则。当被告知它会在中国率先上市时,美国厨师依然执着地询问:“那我能否像你们中国人买iPhone一样,在中国购买,然后运到美国来?”

“终于有美国人愿意购买中国的‘水货’手机了,这种感觉真奇妙。”联想用户研究中心主任王茜莺很享受这种来自普通客户的褒奖,“尤其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以创新著称的展会上获得认同,这是一件让人混杂骄傲以及幸福感的事情。”

杨元庆是联想拓展移动互联网战略的重要推动者,在4年前就开始亲自过问相关开发。当时,苹果公司的iPhone还未问世,黑莓手机针对商务用户极为成功的邮件推送功能引起了杨元庆等联想高层的巨大兴趣。“我有一个贡献,就是当他们(指研发部门)拿出这个产品的时候,是瞄着企业客户、商用客户去的,我非常坚决的要求他们开发消费者适用的产品。”杨元庆并不想做一个黑莓的模仿者,而是把目标放在了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

贺志强相信,未来年轻人的第一台PC一定会是手持设备(hand held PC)。但接下来的问题则在于,什么样的设备能够满足并涵盖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需求?如果仅仅是集中精力去开发一款功能强大、定位高端的智能手机,那么做到极致充其量也不过是手机领域的一款明星产品,最重要的是,若没有背后的详细战略规划和部署,凭借一款产品引领市场的做法是颇具风险并且不可持续的。

不同于和中国移动OPhone平台的合作,完全由联想自己开发的乐Phone既要满足各运营商的需求,更重要的还要符合终端用户的期望。其实,针对乐Phone的开发计划早在2005年底就悄然启动,联想希望开发出一款最适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智能手机,在具备基本的通讯功能之外最好能集合PC的部分特性。2006年,联想在做手机及PC之余,大胆假设能否把手机里以ARM为架构的CPU应用于3G时代的笔记本,由此孕育了混合双模电脑U1的创意雏形。

三款新产品展现了联想对于手机和笔记本融合终端的整体想法。2006年时,贺志强希望研究院开发出一款当笔记本停止正常供电以后,依然可以保持像手机一样持续在线的移动终端。基于最初的创意,U1开始把智能手机中惯常使用的芯片装到笔记本电脑上。但是,这样一款使用智能手机芯片的电脑并不能满足传统笔记本用户的电脑需求。2008年初,贺志强与研究团队讨论,决定开发Linux以及Windows混合系统的笔记本,把智能手机芯片和电脑芯片作用于不同的系统,发挥不同功效。当电脑屏幕取下来时,基于智能手机的ARM架构就开始工作,U1便是一款可以实现全触屏操作的平板电脑,像手机一样可以实现长时间供电。而当屏幕与键盘连接时,就是一台传统的基于Windows系统的笔记本电脑。

Skylight和乐Phone的雏形源于早先联想功能强大的定制手机Beacon,这款未对外界发售的定制手机强化了图片传输等互联网服务,最初为特殊行业用户所定制。而意为“天窗”的Skylight便是大型版的Beacon,也成为联想在大众消费市场投石问路的秘密武器。“Skylight这样的先锋体验目前还尚待市场检验。”贺志强对《环球企业家》说。

推送一切

PC和手机这样的终端领域,联想都具备丰富的经验,这家公司也正在将过去的经验移植到新的移动互联网终端里。但是在内容与增值服务方面,联想无疑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悲观的看法是,硬件公司涉足内容,成功的几率并不高,在互联网时代联想就栽过跟头;乐观来看,至少在中国,这个产业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拥有终端优势的公司可以获得一些天然的话语权。

iPhone的成功,让这个产业的每一个后来者都雄心勃勃,联想移动互联网战略的信心以及商业模型的基础都来自于此。以一款足够酷的终端吸引到用户,然后在应用商店里提供很多微件(widget)和应用,这是联想正在做的,也是iPhone及苹果公司App Store曾经做过的。

iPhone在中国市场的缓慢进程,以及国内现有的主要内容运营商的支持,是联想此时的最好机会。来自联想的消息证实,新浪、腾讯、凤凰、盛大等公司都愿意与联想合作,向其提供无线终端的内容服务。

提供一个市场,让用户来自由选择购买游戏或者工具程序,这是苹果公司的做法,联想认为做到这一点还不够。“乐Phone的创新之处是推送(push)。” 贺志强说,联想自主开发的推送引擎,可以自动把用户最需要的信息推送到用户的手机上。黑莓用户对邮件的push不会感到陌生,而联想也有一个名为“乐莓”的邮件推送系统,只需绑定联想的ID即可。

除了邮件外,乐Phone还可以推送新闻、音乐、视频、实时财经信息等等。根据不同的推送设定,用户可能把乐Phone当作一部娱乐终端,也可能当作一部商务终端。杨元庆曾表示,联想过去十年在研究、技术上积累了一定能力,这个能力体现到设计、用户研究、交互体验、操作系统和端到端等各个方面。特别是收购IBMPC部门之后,端到端的能力已形成了一个兼顾自主研发和国际视野的基础。

U1Skylight等更大屏幕的终端上,联想同样希望推送策略得到大量应用。同时,联想在所有终端商都会预装一些会有大量用户需求的热门互联网应用。比如国内的新浪、开心网和QQ,在美国则是TwitterFacebook等,以便让用户不用通过浏览器打开网页,就可以直接访问。“一部分最常用的互联网应用,可以像电视频道一样,让移动终端用户用看电视的方式来接收互联网内容。” 贺志强对本刊表示,“你想看一下天气情况,就选择天气预报频道;你想查看股票是涨了还是跌了,就去选择股票信息频道。我们希望能把互联网上比较复杂的浏览器服务,变成一个一个单独的应用。”

[---分页标志符---]

消除边界

联想内部员工曾戏称联想的设计中心是全公司最先锋和最时尚的区域。联想副总裁姚映佳所领导的设计中心也有一个很时尚的名字——新触觉实验室(New Touching Lab)。在一个开放式平台的空间里,到处摆放着联想PC和手机所用到的外观模型壳,近百种不同颜色的色调测试板使得不到一百平方米的空间显得色彩斑斓。

姚的团队全程参与了混合双模电脑U1和乐Phone设计,以及Skylight的软件交互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他们更想表达的是,中国式设计如何成为创新的代名词。“无论U1的双系统设计还是乐Phone更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功能设置,其实都代表了一种中国式解决问题的智慧。”曾是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创作总指导的姚映佳强调将中国文化融入设计理念。

然而,在一个国际化的团队里,如何使得中国设计走向全球是一大挑战。姚希望设计师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就努力打破文化和地域的边界,在未来,更多文化融合必然走向的是无边界设计。事实上,现在的联想产品中已经无法区分哪款设计出自哪位国籍的设计师之手了。比如IdeaPad的第一款产品U110选取中国传统的大红色和黑色混搭,散热孔更采用中国特色很浓的园林花窗图案,外界一看就觉得是一个非常中国的产品,实际上材料和色彩的设计师是土生土长的意大利米兰设计师。

“这三款产品中统一的核心设计理念就是‘无边界主义’(bondless)。”姚映佳说,“只有产品中努力打破文化和地域的边界,未来才有可能引导全球消费潮流。”联想在Skylight的先锋市场试水中,特意引入了著名意大利设计师Richard Sapper,他是1992ThinkPad的诞生之作与被纽约现代艺术收藏的“蝴蝶机”的创作者,并曾引入小提琴设计概念做出了最早一版橄榄木的Skylight,流线型的圆角设计颠覆了笔记本的外观。而这次,联想干脆把三款产品都沿用了圆角设计,防止外出携带时硬角对包和衣服的磕碰。

“未来行业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交通、时尚、科技以及艺术,很多跨界的元素会融合在一起,我们也要在电子产品的设计上体现出这种融合与无边界。”姚映佳说。不过,在无边界的融合设计中,联想要面临的另一挑战则是统一风格。如同苹果、索尼以及三星这些有高度辨识度的品牌一样,联想正在试图探索具备联想基因的产品元素,从设计到应用,进行有尺度的创新,“如果未来某一天,联想的产品从形似到神似了,那么我们的风格就成功了。”姚映佳对本刊如是说。

同样,联想为之骄傲的“创新三角”,也体现了这种消除边界的意义。联想研究院分别在北京、日本大和以及美国罗利设有实验室,这次主推的三款创新产品在各个层面都是由三地研发团队共同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得以完成。例如,U1中最原创也是最困难的混合系统就是中、日、美三地的团队经过两三年的研究,克服了连接可靠性等问题开发出来的。

完美体验

十年来,联想内部始终有一个遁形于外界的部门在悄然运转着,这个叫做用户研究中心的部门在内部充当着“消费者体验”的角色。在一款产品设计概念的前期,用户研究中心就需要引入大量的研究与调查,收集行业意见,来为联想的产品定义概念和属性。“我2007年进联想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乐Phone,通常在产品设计一直到产品上市,都需要我们来进行大量的用户测试和意见收集。”现任用户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王茜莺告诉《环球企业家》。

用户研究中心的专家以及员工,从产品设计阶段就开始撰写设计脚本。到产品上市阶段,这样的脚本累积起来往往会多达成千上万页。“这是非常细化的工作,有时候仅仅针对手机短信开发这一项功能,脚本要细致到界面的设计和各种包含的功能,比如用什么方式来支持转发和群发,”王茜莺说,“我们不可能简单地告诉开发部门,现在要开发一个短信功能,而是要非常具体地跟他们交流。”斯坦福大学人机交互专业毕业的王茜莺认为,这样大量的基础工作是最终赢得用户满意的必经阶段。

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下开发的三款产品,用户研究中心所起的作用便是放大细节,使之作为变量一个一个研究。王茜莺所负责的团队,曾为乐Phone体积的大小,做过详细的手掌测试。他们找来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用户,来手握测试产品,最终在聚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确定了乐Phone手机的大小和重量。乐Phone的键盘也很特别,比如针对收发邮件的重要功能,其特意将@键放在了QWERTY键盘的醒目位置。

“大多数时候用户都不会告诉你真正需要什么。”王茜莺告诉《环球企业家》,“这就需要研究人员用各种方法来挖掘他们的潜在需求,并确定哪些是无法舍弃的核心需求。”通常,研究人员在产品设计概念的阶段,会找来不同的用户群体描述他们典型的一天,具体到如何使用移动设备,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境下来使用这些设备。用户的描述都会被记录成数据,在定义产品的属性以及功能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用户研究中心会在测试环境装有监控器和单面玻璃,把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表现和状态记录下来,做成数据档案以便于调整产品设计方案。“我们在乐Phone项目的实施上,基本上可以做到功能设置可以在23步之内完成.”王茜莺对本刊表示,“因为如果很多操作需要走56步才完成,会让用户觉得很焦虑,也是不合理的。”

用户研究中心通过对互联网使用习惯的分析,也可以更准确向用户推送。王茜莺告诉本刊,从MP3的趋势变化可以看出,很多用户之间的需求是共性的。2005年之前用户上网找歌,而2005年之后百度热门榜告诉用户什么热门,这实质上也是一种推送服务。

联想认为,对中国用户的了解,是未来在PC及手机之间市场机会的一个重要砝码。比如iPhone上没有短信群发和全删功能,“这是只有中国人会提的两个要求”,贺志强认为联想对中国市场的了解,让自己的产品更容易让中国用户接受。

2010年,随着相关产品的上市,用户会初步体验到联想是否完成PC与手机界限的融合。但目前为止,仅以原型机来看,这一切都尚存疑问。比如那个在国际上都引人注目的U1,以平板电脑方式操作时,开机过程就要3分钟。在离产品正式发布的不到一年时间里,联想能做到的极限与用户期望达到的界限,这二者之间的距离依然是一个悬念,同时也是北京、日本以及美国三地的实验室始终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