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输不起的实践”。而对于张恩照来说,包括海外上市在内的诸多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张恩照:不准掉头

来源:2004年4月 总第97期  |  作者:《环球企业家》 乌村  |  阅读:

这是一场“输不起的实践”。而对于张恩照来说,包括海外上市在内的诸多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进入2004年,张恩照在公开场合的露面突然多了起来。
  
1月6日,国务院向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资450亿美元,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随后,四大商业银行纷纷提出了上市计划。建设银行冲在了最前头,是海外上市的“排头兵”。张恩照的接受访问论述建行改革的谈话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张称,“股份制改造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要以股份制改造为契机,从根本上把我们的银行办成真正的现代银行。”
  
建行有一个宏伟的IPO计划:在香港、美国和内地同时上市。上市日期最早为2004年底。如果上市成功,建行售股案很可能成为今年全球最大的一宗。
  
据悉,建设银行已聘请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花旗集团和摩根士丹利承销其50亿美元首发上市股票。
  
以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为目标的四大商业银行改革,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3月14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随后举行的记者会上,回答某香港记者关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问题时担承此次改革的成败“关键在管理和队伍。”温总理甚至动情地说:“我是善于说老实话的。在这两方面(管理和队伍),我确实也不太放心,但是没有其他的办法了。这次改革对于我们来讲,叫做背水一战。”
  
这是一场“输不起的实践”。而对于张恩照来说,这意味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张恩照说:“人在一生所经历的重大机遇不会太多,只有不断积极进取,适应历史潮流,才能抓住机遇,战胜困难。”
  
2002年1月,时任建设银行行长的王雪冰因为涉及中国银行纽约分行的违法交易,被免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的职务。建设银行副行长、主管信贷业务的56岁的张恩照获得了“意外”的机会,出任建设银行行长,可谓“火线上岗”。这时,国内外媒体对建行的战略选择和未来的前途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也很苛刻地打量张恩照,怀疑其能力的大有人在。
  
的确,与几位“明星级”的前任相比,张恩照的经历朴实无华。从王岐山、周小川到王雪冰,建行的历任行长眼界都非常开阔。张恩照则从18岁就进入建行,从经办员做起,一直在建行干了38年。在突然被任命为建行掌门之前,这位面相仁厚的副行长在业内并没有显露出过于耀眼的光芒。
  
与管理上一贯强硬的王雪冰相比,张恩照给人的印象是更低调,在管理风格上也更注重宏观。
  
张恩照上任不久,建设银行努力改善服务质量、加强市场营销。张亲自担任重点客户的客户经理,以确保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两年过去,张恩照提交了一份可算不俗的成绩单。
  
银监会的统计数据表明,至2003年末,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0.36%。比较一下四大商业银行的2003年度经营业绩报告,按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建设银行的数字是9.25%。在四大商业银行中,建设银行首先降到了10%以内,成绩最好。
  
事实上,张恩照领导的建行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严峻的局面。中国政府在WTO协议中承诺,在5年过渡期结束时实现对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随着过渡期结束日的逼近,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在华动作频仍,而四大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相比之下太慢。国务院以450亿美元注资商业银行,体现了政府激活金融改革的良苦用心。
  
王岐山、周小川、再到王雪冰,虽然不象前几任行长那样个性鲜明,但现任行长张恩照拥有更广阔的表演舞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无疑,这是一场坚苦卓绝的硬仗。
  
如果张恩照能以海外上市为切入点,用几年时间,真正把这个庞然大物改造成为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张恩照可称得上建设银行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任行长。
  
2月底,张恩照已经提出了改造建行的目标:争取在三年内,盈利和效率达到国内商业银行的领先水平,在十年内成为中国银行业创造股东价值最高的股份制银行,并在亚洲市场处于领先水平。
  
他能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