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政策特批,银河证券实现完美逆转

银河“超车”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贺颖彦 江潇  |  阅读:

传闻多时的消息在这一刻得到了证实。

2012年10月国庆长假归来的第一个重磅消息,即是银河证券上市获得国务院特批。尽管到目前为止银河证券并未正式向外公布,但多位银河证券内部人士证实,银河证券上市确有其事,且正在推进过程中,预计合计募集资本的规模在10亿美元左右。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这个消息早在预料之中。同为老资格券商,在先后实现A+H股上市的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面前,银河证券已属落后。银河证券的上市计划传闻多年,最近一年来相关消息尤其密集。

在注资后,汇金对银河证券的改造经历了数次波折。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整合带来的动荡以及资本金的限制,银河证券的整体实力已经由一线券商下降至二线。作为补充资本金和提升内部治理的手段,银河证券上市无疑被摆在台面上。

上市迫切

一位银河证券内部人士透露,银河证券内部确实已经开始启动上市进程。已选定A股独家承销商国泰君安及H股联合承销JP摩根、瑞银及高盛三家。目前银河证券内部的上市小组已经开始梳理相关财务资料,但消息发布及上市具体时间表则未有最终确定。

相较于银河证券庞大资产来说,10亿美元的募集金额并不多,此前的中信证券及海通证券仅仅香港上市就募集约20亿美元。

此前,银河证券的主要优势业务一直是证券经纪。在过去十年里,依靠全行业规模最大的营业部体系,银河积累了众多的存量客户。“但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营业部体系非常不好过。”一位老银河证券人士表示。

同时,代表证券公司高端服务能力的投行和资产管理等业务,银河证券从当年的数一数二渐渐没落。数据显示,银河证券的投行业务板块在2003年至2005年曾稳居第一,2007年以后勉强保住前三,而到2010年以后迅速跌落到十名开外。最新的数据是到了2011年,银河证券的投行承销额度再度大幅下滑,排名第十五位,已沦落到三线券商之列。

为了缓解全行业收入过度依赖经纪业务的现状,证监会在近两年推出了不少新业务,包括券商直投、融资融券等一系列创新业务。但这些业务均需要资本金的支撑。

2011年底,银河证券净资本仅124亿元,当年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2011年底的净资本已经达到500亿元和313亿元。受制于净资本,银河证券在各种新型业务的开展上远不如它的老对手。

不过,对于错综复杂的银河证券,显然汇金无意再进一步注资。正是如此,通过上市来补充资本金也就成为它非常迫切的希望。

“从补充资本金到理顺内部管理关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升自己的美誉度和能力建设几个角度,银河证券都有动力去上市。”前述银河证券人士表示。

特批超车

此次启动上市进程的银河证券之所以被市场热议,重要一点在于传闻中的特批。

作为一家老牌券商,银河证券在2005年的证券全行业整顿中迎来了大股东汇金公司注资。不过,汇金大股东身份却成为现在阻碍银行证券上市的原因之一。

在证监会于2008年颁布的《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2个以上的证券公司受同一单位、个人控制或者相互之间存在控制关系的,不得经营相同的证券业”。即使是对汇金旗下建银实业控制的各家公司进行了特殊关照,也必须“在2013年5月13日之前”达到一参一控要求。

但汇金在整顿中陆续入股了近十家券商,至今仍然控股数家券商,与“一参一控”政策相差甚远。

从2008年以来,汇金投资国泰君安及申银万国的股权问题引发的上市阻碍问题就已经显现。为了绕过这一政策,汇金与国君的大股东及申万的二股东进行长达数年的谈判,最终在2011年底最终通过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互换股权的形式,汇金获得申万的绝对控股大股东地位,并逐步完全退出国泰君安。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后,国泰君安A股上市大大加速,市场也预期其成为下一轮券商上市的领头羊。

不过,在国泰君安花费数年苦功终于清除这一障碍后,银河证券以特批迅速实现了“弯道超车”。

显然这样的案例对其他公司不具借鉴作用。此前谋求上市的光大证券、国泰君安均需严格遵守证监会规定。一位国泰君安人士颇为不平地称,“无论从业务水平和利润水平来讲,国泰君安都比银河证券更适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