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欧债危机,不是一次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

谁是下一个“曼氏”?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王晓洁  |  阅读:

希腊公投闹剧、意大利总理宣布下台、欧洲央行下调利率……债务危机阴影笼罩下的欧元区新闻不断。而所有事件都无法改变这样的事实:始自希腊、发酵近两年的主权债务问题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并且,这场风波正实实在在地入侵至经济动脉—金融业,并有扩散到全球之势。

国际清算银行10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如果欧债危机继续蔓延,欧洲银行业将面临流动性困境。

10月初,比利时老牌银行德克夏银行由于欧债损失濒临破产、遭到拆分,这是欧元区内首家因债务危机出现倒闭风险的银行,被视作危机深化的里程碑式事件。

而美国知名期货经纪商曼氏金融(MF Global)因大举押注欧债于10月31日申请破产保护,则给市场敲响了一记警钟:风险,不只在欧洲。曼氏金融财报显示,其持有63亿美元的“欧猪五国”主权债券,占总资产410.5亿美元的15%。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穆迪等评级机构相继下调了其信用评级,导致公司债务融资“断血”,最终破产。 

日本的金融机构也受到了牵连。日本野村控股首席执行官渡边健一在一份声明中称,公司第三季度460.92亿日元的亏损是因为“欧债危机背景下的市场环境恶化”。

“谁也不知道欧债危机是否已经见底,但目前看来,还没有形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告诉本刊记者,迄今还没有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因为欧债危机倒闭,国际油价也没有像美国次贷危机时那样大幅跌落,“但对金融机构而言,前景的确不容乐观”。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曾说,解决债务危机,不是一次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现在还没有人看到马拉松的终点。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这种不确定性无疑意味着,风险仍然存在,而且没人知道它有多大。

银行重灾区

距离欧债危机最近的金融机构无疑是银行了。全球金融体系委员会(Committee on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CGFS)10月发布报告分析了欧债危机对银行业的影响路径:主权债务评级的降级导致持有相关债务的银行融资困难,结果,银行的评级也会下降,这样一来,银行的融资成本就更大了,最终,银行业陷入流动性枯竭的恶性循环。

受冲击最大的就是“欧猪五国”(希腊、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银行了。希腊、爱尔兰的银行都曾发生过严重的挤兑风潮。而身处这五国之外的欧洲银行也受到了牵连,由于其大量持有五国的主权债务,不得不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遭受冲击。从第三季度的情况来看,忍痛卖掉手中的国债已成为欧洲银行的一致选择。

英国巴克莱银行(Barclays)在第三季度将“欧猪五国”的主权债务风险敞口削减31% 至80亿欧元。荷兰国际集团(ING)在过去的四个月共减记54亿欧元的“欧猪五国”债券。德意志银行则对“欧猪五国”的债务风险敞口从年初的121亿欧元降到了9月底的44亿欧元。苏格兰皇家银行表示,欧债相关的风险敞口已从年初的40亿英镑降到了如今的7.72亿英镑。法国最大上市银行—巴黎银行(BNP)在过去4个月因减持欧债蒙受8.12亿欧元的损失,第三季度净利润也因此较去年同期大减72%;德国第二大银行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第三季度由于出售欧债亏损6.9亿欧元。

作为“欧猪五国”国债的主要持有者,德国、法国的银行遭受了最惨重的直接损失。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截6月底,法国是意大利和希腊的“最大债主”,持有557.4亿美元的希腊债务以及4163.7亿美元的意大利债务;德国紧随其后,持有213亿美元希腊债务和1617.6亿美元意大利债务。根据富国证券(Wells Fargo Securitie)经济学家Jay Bryson的估算,法国银行体系中,“欧猪五国”的“危险”债券资产占到法国GDP的25%和德国GDP的15%。

被抛售的国债大多被欧洲央行所购买。从今年8月起,欧洲央行已经通过债券市场计划(Securities Markets Programme)购买了1000亿欧元国债。

“但是,减持欧债并不能避免所有的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田德文表示。因为银行手中握有的国债仍面临贬值甚至违约的风险。

风险在债外

曾经购买了大量欧债的金融机构如今只能自认倒霉了。不过,即便某家机构只购买了少量欧债,也不意味着它就是安全的。而且,危机正逐渐扩散到欧洲之外的金融市场。

华尔街资深投资人士梁小滨告诉本刊记者,如果一家机构在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发放了大量贷款,即便其没有持有大量欧债,也可能面临风险,“比如,美国的金融机构虽然持有的欧债不多,但是美国与欧洲银行的关联很紧密。所以美国对欧洲的贷款可能存在变数。”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美国已经购买了362亿美元的“欧猪五国”政府债券,而美国银行业发放给这这五个国家的贷款则高达606亿美元;对德国、法国的贷款总额更是有2758亿美元之多,虽然德法两国的经济形势相对较好,但由于这两个国家也购买了大量“欧猪五国”国债,因此,对其发放的贷款也面临着违约风险。

美国银行业已经对欧债危机有所警觉,根据美联储11月7日公布的调查结果,美国银行业在第三季度收紧了针对欧洲银行的放贷标准。

此外,与欧债相关的衍生品也构成了巨大的“风险黑洞”。梁小滨表示,回顾2007年和2008年,美国信用违约掉期(CDS)市场的危机曾引爆次贷风暴,而在欧债危机中,CDS仍是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

CDS是1995年由摩根大通开发出来的一款金融衍生品,债权人可以通过购买CDS合约转嫁风险,一旦债务违约事件发生,卖方就需要承担买方的资产损失。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就曾经因为大量出售CDS产品,最终因付不起买方的损失而濒临破产,靠政府救助才躲过一劫。

值得注意的是,欧元区的风险已经由CDS产品部分转嫁到了英国和美国的头上。国际清算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银行业对欧猪五国公债、金融与企业债务的担保已由807亿美元激增至5180亿美元,其中2/3都是CDS产品;而美国对这五个国家的直接贷款额只有1810亿美元。

根据英国金融咨询公司Fathom估算,英国的欧债CDS市场风险敞口高达3660亿英镑,相当于英国一年出口额的24%。公司的分析师Danny Gabay表示,CDS市场引发的连锁反应可能波及全球。

Gabay举了个例子,“比如,英国可能从美国那里买了CDS,然后将它卖给法国。如果一旦一家希腊银行违约,法国的银行就会受到冲击,法国的银行就会找到英国去要回损失,而英国的银行只好去找美国的卖方。”

监管层发力

金融业危如累卵,欧盟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10月召开的欧盟峰会通过了三项重要决定:通过希腊债务重组方案,决定将其债务减记一半,相当于注资1000亿欧元;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规模放大到1万亿;要求欧洲主要银行在2012年6月底前将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到9%,而非2011年7月压力测试时的5%。

此外,金融稳定委员会(FSB)也于11月初发布了全球29家具有系统性重要性的银行名单,指出这些银行必须补充1%到2.5%的缓冲资本,以对抗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冲击。

但达成目标并不容易。有分析指出,为了满足9%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欧洲大型银行需在2012年6月前筹资1060亿欧元,其中,受到债务危机冲击的国家的银行业所占金额为790亿欧元。

此外,EFSF的资金来源也还没有着落,德意志银行估算,目前EFSF资金水平,加上IMF的配套额度等其他救援机制,最多只能提供约7500亿欧元的资金援助,还有2500亿欧元的缺口。

目前,日本已经表现出收购更多EFSF债券的意愿;还有传言称,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及南非等新兴大国可能携手援助欧洲;EFSF的具体扩容细节将于11月底前公布。

欧盟救援欧洲银行业的核心就是资本重组。但是,让市场欢欣鼓舞的希腊债务减记的重组方案也具有不确定性。“即便希腊债务减记,仍有违约风险。”法国兴业银行驻香港分析师姚炜称。

眼下,意大利正在成为欧债危机的最新“风暴眼”。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1月初一度冲高至6.68%,接近了迫使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寻求金融救助时的水平。市场认为,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的经济规模比希腊要大得多,债务危机一旦发生,将引发比希腊危机更为严重的后果,欧洲金融机构也将因此受到更大的冲击。

在彭兴韵看来,所有迹象都表明欧债危机仍然“深不见底”,对金融机构的侵蚀也可能愈加严重,“现在相应的金融监管措施都是表面化的,只能暂时抑制危机。”

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金融业要真正地走出欧债阴霾,还要靠实体经济的发展,否则欧洲国家仍难以摆脱对债务的依赖;然而,这条路必将非常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