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亚洲除日本之外,中国已经成为个人消费信贷贷款余额最大的国家,中国最大城市的年轻和中产阶级表现出借贷需求的快速上升

消费信贷的机遇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杨冰新  |  阅读:

 

在中国,消费信贷渗透率低,信贷需求发展不均衡,信用卡人均持卡率不足1张,金融机构信贷经营偏于保守……

这些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8月3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的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汽车贷款和无担保个人贷款将保持强劲增长。从2005年到2010年,中国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以年均29%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达到7万亿元人民币,到 2015年将达到约21万亿元的规模。

在中国消费信贷结构上,房抵押贷款市场将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长,从2010年的6万亿人民币增至2015年的15.5万亿;汽车贷款近五年的占比逐年下降,2010年仅为3%,但预计未来五年汽车贷款将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报告撰稿人之一、BCG北京办公室的合伙人黄河表示:“金融机构只有充分了解各项借贷业务的市场特点,才能在所选市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模式。”

中国各个财富阶层和年龄段的市场机遇存在显著差异,年轻和中产阶级的当前需求和未来发展潜力最为强劲。在地域上,中国大城市的居民表现出较高的个人信贷产品需求。BCG大中华区金融机构专项领导人梁国权说:“了解消费群体的特点是金融机构建立可持续业务模式的前提。” 在获取信息方面,中国消费者习惯依靠银行咨询和熟人口碑推荐。同时,网络渠道最适合年轻消费者,特别是在了解信用卡信息方面。为此,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需要谨慎选择下一步,为合适的客户群、产品和地域组合按优先级配置资源。

研究显示,繁琐冗长的申请流程、低质服务、利息和手续费高以及住房抵押贷款偿还条款严格等方面是令消费者存在不满的主要方面。“领先的股份制银行如果能够在服务上实现差异化并利用信用卡平台进入一般性消费金融领域,那么它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竞争战场。” BCG香港办公室的董事经理高浩然说:“对于小型银行而言,应该寻找合适的细分市场。它们必须细致分析客户行为,从而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特色产品。”

无论贷款方采取何种战略方法,消费贷款领域的机构面临三个基本挑战:挖掘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为他们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将发展战略和资源分配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潜在机遇;建立销售、渠道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核心内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