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缓慢复苏与中国的高速增长,并不能掩盖萦绕在欧洲大陆上的债务愁云和日益迫切的通胀压力

“增长”之年

来源:2011年1月20日 第2期 总第221期  |  作者:本刊记者 林仲旻  |  阅读:

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挥散不去萦绕在欧洲大陆上的债务愁云;中国过去一年所取得的10% GDP高增长率,也无法掩盖其日益迫切的通胀压力—2011年的轮廓,就在这样一片喜忧参半的迷雾中渐渐显现了出来。
 
 
【美国】
 
利好:奥巴马去年12月宣布实行的8580亿美元减税法案,将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从而带动生产,并对就业市场产生一定促进作用,通缩状况将得到缓解,预计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为1.1%至1.7%。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出台后,长期利率将进一步走低,有利于企业获得借贷来进行投资。
隐忧:房地产行业供应过剩、信贷紧缩等困境依然存在。更令人头疼的是,失业率依然会处于8.9%至9.1%的较高水平。
 
【巴西】
 
利好:在亚太地区普遍面临国内通胀及国际市场趋紧等挑战时,巴西却可能借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及国内需求的进一步增长,成为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巴西2010年GDP增长7.5%、失业率约6%,是十年来的最低水平。市场预期2011年巴西企业获利增长率可高达20%。
隐忧:巴西基础设施滞后对经济的抑制作用日益严重。另外,巴西货币大幅升值、现已高达10.75%的利率、不断攀升的消费价格指数以及松散的税收机制等,都将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障碍。
 
【西班牙】
 
利好:西班牙称,已成功将2010年赤字占GDP的比例降至9.3%的目标以下,而为了实现2011年赤字比例6%的目标,西班牙内阁最近通过经济刺激方案,除先前公布的出售国有资产、减免中小企业税赋、停发失业救济等内容,还提出改革退休制度、向烟草行业征收重税等,以摆脱财政困境。
隐忧:虽然西班牙在短时间可以筹集到大笔的资金,但这种变卖家底的做法只可以解一时之需。采取紧缩政策很可能导致经济衰退,西班牙2011年经济增长预期已在世界排名中处于最后几位。
 
【德国】
 
利好:作为欧洲经济的领头羊,2010年德国收获了自统一以来的最高经济增长:GDP增速3.6%。而这一强劲势头仍具有牢固基础,国内需求将回升,该国与其他主要伙伴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仍处于活跃状态。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预计,其2011年家庭支出涨幅将从去年的0.5%增长为2%,商业投资增长将由2010年的10%攀升至10.5%。
隐忧:去年实现强劲复苏之后,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德国政府宣布的财政整顿措施在2011年将起到适度反作用,而逐步取消的政府基础设施支出将令建筑行业承压。
 
【印度】
 
利好:2010年得益于公司盈利大幅增长和较好的金融投资环境,经济增长速度位列全球前茅。去年9月,外国投资者向印度股票和证券市场的注资,创下了外资进入印度证券市场的单月最高纪录。从2010财年开始印度财政部逐步退出刺激计划,不过,许多政策仍然会保留。
隐忧:印度财政赤字占GDP比重6.9%,负债水平高。目前通货膨胀率已升至8.5%至10.5%的水平。为抑制通胀形势,印度央行去年6次上调回购利率和反向回购利率,预计为稳定国内物价水平,该行今年仍将继续上调利率或采取加息等措施。
 
【中国】
 
利好: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2011 年中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全年GDP增长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与2010年正好相反。
隐忧:经济将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政府计划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长都将有所放缓,2011年估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4%左右,全年出口增长仅比GDP增长略高,预计在10%到15%的区间运行。
 
【俄罗斯】
 
利好:基于2010年的形势,到2011年底其GDP将有望回到危机前的水平。预计该国将继续实施紧缩货币政策,从而使银行借款利率继续下降,贷款额继续增长,银行对实体经济贷款预计将至少增长13%。预算赤字则将从占GDP的5%收窄至3%。
隐忧: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将对其今年的经济复苏程度产生重要影响。短期内,俄罗斯仍难以摆脱高度依赖油气行业的局面。而这种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也在相当程度上增大了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日本】
 
利好:政府的额外支出及扩大资产购买规模的措施都已到位。鉴于日元强势,令进口成本下降,物价下跌之势将会持续,日本政府预测2011年CPI有望持平至零,物价可望实现正增长。
隐忧:消除通货紧缩仍是第一要务。日本工厂产出近来出现下降,个人消费疲软。随着各种消费激励措施陆续到期,消费开支将大幅下滑。今年,日本个人消费增长率预计为0.6%,低于去年的1.5%。而受强势日元和海外市场需求影响,日本出口面临压力,预计出口增长率将由2010财年的15.8%下降至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