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出口企业100强中一半以上是外商投资企业,大部分以外包平台的模式运营。雷曼兄弟再次肯定:中国的贸易顺差不会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许多。

雷曼兄弟:人民币升值难撼贸易顺差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本刊记者 冯桔  |  阅读:

国际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昨日发表最新研究报告,通过研究2005年中国出口企业100强得出结论,中国的贸易顺差不会因为人民币升值而下降很多。
 
2005年,中国的出口增长达到28%,贸易顺差突破了102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中国商务部最近公布了根据出口值排序的2005年中国出口企业100强。这100强企业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4%,与2004年相差无几。
 
在中国出口企业100强中,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从2003年49家上升到2004年54家,到2005年又上升到56家。外商投资企业是指外商独资企业或外资比重达到25%以上的中外合资企业。这与宏观经济数据所显示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份额大幅攀升(从1995年32%上升到2000年的48%再到2005年的58%)基本一致。在前56家外商投资企业中,有23家台湾公司,11家美国公司,10家韩国和6家日本公司。尽管海峡两岸政治上存在僵局,但迄今为止,台湾公司在中国大陆建立出口平台的成果最为突出。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是,这前56家外商投资出口企业中有55家都是电子/信息技术公司。此外,这些企业中几乎所有的都是进口大户,显示出其出口产品的进口含量很高。这56家外商投资企业在2005年平均进口了价值15亿美元的产品,约占平均出口额(21亿美元)的70%。
 
跨国公司正日益利用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作为外包平台。它们利用这些平台进口高附加值的配件和资本货物,在中国加工组装成品,最后大部分产品再出口到最终目的地。大量的外包,尤其是全球电子产业的外包,推动了中国的出口。2005年,加工贸易(加工和组装进口的配件再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55%,而外资企业的贸易顺差占中国贸易顺差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3%上升到目前的51%。
 
外国外包也对中国企业产生了溢出效益,有利于中国企业获得新的技能和技术,使其能够快速提高自身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2003年,在中国出口100强中的51家内资企业中,有19家主要从事纺织业。然而,这个数字在2005降到了11家。取而代之的是有较高附加值的内资出口企业。2005年,在中国出口100强中的44家内资出口企业中,最常见的是机械电子类出口企业(15家),紧随其后的是能源和金属企业(10家),运输(4家)和其他(4家)。
 
中国出口100强中的44家内资出口企业与外资出口企业相比是更大的进口大户:2005年,他们平均进口20亿美元,远远超过15亿美元的平均出口额。然而,这一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四大石油和化工公司(中国石化,中国化工,中海油和中石油)的影响。受石油价格上扬和国内对石油和化工产品强烈需求的影响,这四大公司的进口总额是出口总额的四倍。除去这四家公司,其余40家中国出口企业平均进口额为9亿美元, 占平均出口额(14亿美元)的62%.
 
中国出口企业的高进口含量预示着人民币即使大幅度升值也不会明显扭转贸易顺差:出口竞争力的削弱一部分会因为进口输入品的成本下降得到弥补。进口含量大的出口企业因此有可能较少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