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金融风暴吹的一片狼藉的华尔街已是有名无实,而投资银行们也是一样

名存实亡的投行

来源:《华尔街日报》网站  |  作者:《华尔街日报》Dennis K. Berman  |  阅读:

在华尔街的残垣断壁中,投资银行家正竭尽全力拯救这个即将消亡的行业。是的,还有几万人没有丢掉工作,可他们也没多少事可做。债券和股票市场几乎停滞,并购交易量减少了28%,结构性融资业务则干脆全线关闭了。
 
投资银行现在已经是有名无实:这里每个人都好像很忙,但又无所事事;通过质量会议讨论而非完成的实际交易确定员工等级;给出70万美元的年薪就已算是慷慨;还有一个未经考证的故事,说曾就职于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抵押贷款证券部门的银行家现在去开铲车了。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一位银行家称,整整一代人为此工作了20年,扬眉吐气,但现在全都化为泡影。上周五摩根大通低调解雇了一批原贝尔斯登(Bear Stearns)的银行家。今年初贝尔斯登倒闭后,这些人还自以为找到了一个避风港。
 
目前,业内人士的应对之策是频繁参加会议。接受采访的11个人中有10个人都说,现在是联系客户、建立关系的大好机会,殷切之情溢于言表。其中一位说他一个月中只有两天能呆在办公室;还有一位摩根大通前员工宣称参加了两个突破性的会议,但几个小时后他就被炒了鱿鱼。
 
银行业人士称,会谈主要是与急需现金的公司之间进行。这些公司愿意听任何有一两个创意的人发表意见。在市场冻结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什么需要完成的工作。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一位管理人士甚至对业务的定义提出了质疑。
 
通常谈话最终都会回到华尔街的命运上来,以及这些他们所在的银行能否自保上面。花旗集团(Citigroup)一位银行家说,就这么谈一会儿,然后就无话可说了。
 
这样的谈话让华尔街上一个新兴群体感到一些绝望的快乐。他们大多已经放弃了当前的职位,到处散播裁员和奖金泡汤的传闻。这些人在银行的低层员工中更为常见,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获得新业务或者让自己脱颍而出,另谋职位也是徒劳。
 
花旗集团这位银行家称,他们整天除了看CNBC,就是上网。投资银行业的作风一贯张扬,现在他们被彻底打败了。
 
这似乎是正常的自我反省阶段。银行家也许可以藉此机会考虑纽约之外的职业选择,或者重拾曾经放弃的梦想。奇怪的是,高级银行家几乎无法接受摆在其职业面前的基本事实:过度杠杆化的世界也造就了银行家的过剩。
 
这验证了银行家仍在坚持的华尔街与生俱来的乐观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促使经济周期的兴衰交替得以持续。正如一位高盛银行家总结的那样,人们都很忙,他们只是尚未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