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革的期望正在同时上升。魄力不足的人可能就会犹豫退缩,但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正在直面这一挑战。

周小川的领导力

来源:华尔街日报  |  作者:Tom Orlik   |  阅读:

 

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革的期望正在同时上升。魄力不足的人可能就会犹豫退缩,但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正在直面这一挑战。
 
就在两个月前,外界普遍预计,已执掌中国央行十年的周小川可能会从行长的位子上退下来。但最近银行业与中共方面的官员都已暗示,中央希望周小川留任一段时间。周三在全国电视直播的新闻发布会上,周小川拒绝回答他是否将会留任。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中国实时报”(China Real Time)栏目采访了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请他谈谈他对周小川的看法。
 
周小川在2002年就任央行行长时中国的经济形势是怎样的?
 
周小川在2002年12月担任中国央行行长时,中国经济正在迅速增长,已摆脱之前短暂的物价下跌时期。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迅速,海外投资者蜂拥涌向中国。不过,部分国内政策的压力也变得较为明显。当时国内银行业的信贷扩张速度已高于名义收入增速,而且还在大幅上升,使人对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感到担忧。中国央行当时不得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大力度的干预,以维持人民币钉住美元的外汇政策。
 
这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什么?
 
中国需要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这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构成了制约。中国的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给人民币带来了升值压力,而一旦人民币升值,就可能损害中国出口业的竞争力。为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央行开始通过买进美元和其他硬通货来大举干预外汇市场。许多发达国家的低利率使得中国央行不能上调国内利率,因为一旦加息就可能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这也意味着中国央行不能通过利率来引导银行收紧或放松信贷条件,而是只能借助量化目标及其他可能阻碍银行业改革的方式。
 
周小川在2004年、2008年和2011年同样面临通货膨胀问题,他当时是如何应对的?
 
周小川每一次都认识到银行的信贷扩张需要控制,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限制银行贷款的增长。由于无法将利率上调至与国内物价稳定相一致的水平,周小川不得不采取量化约束(给银行贷款增长设定上限)和上调准备金率之类的举措。
 
2005年,在周小川的主导下,中国取消了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机制。这又是为了什么?
 
到2005年时,中国货币政策的压力不断增大。通货膨胀在2004年大幅攀升之后虽然得到了控制,但汇率机制显然已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原来的汇率机制造成中国的利率不能偏离美国利率太远,而美国的利率远低于中国央行希望接受的水平。另外,人民币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中国央行每年通过外汇干预积累的外汇储备超过2,000亿美元。为了争得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周小川说服中国高层让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并允许人民币升值。这项改革虽然是在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强大压力之下完成的,但周小川也为此做了强有力的辩护,认为此举符合中国的自身利益,并且中国将控制人民币的升值步伐,让中国出口商有时间调整。
 
中国的汇率机制和美国的金融危机之间有什么联系?
 
中国严格管理下的汇率制度是全球经常项目失衡的一方面原因。购买美国国债是中国汇市干预举措的一部分,这让美国在更长时间内得以维持较低的利率水平,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低成本资金,而金融机构最终也因此受到重创。尽管上述失衡状况并非引发危机的根本原因,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美国金融市场资金过剩,并最终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但是,美国部分决策者关于全球经常项目失衡直接导致了危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现在周小川在人民币汇率和利率问题上更加灵活,这其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尽管中国央行面临强大的政治阻力,但周小川有效地推进了改革。他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但保留了最小存贷利差规定,以缓解国有银行的压力。尽管人民币升值步伐依然缓慢,但他推出了鼓励企业、家庭和退休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外投资的举措,通过增加资金外流来缓解资金流入压力。不过,汇率和金融系统改革进展比理想中要慢得多。如果周小川如预期地那样留任央行行长,他将需要推动更全面的利率市场化,发展公司债市场和金融系统中的其他领域,并且加强对大型国有银行的管理。
 
周小川在管理通货膨胀方面有着良好的记录,但持续十年的低利率是否引发了其他的问题?
 
低利率导致国内经济增长不平衡。低成本资金,再加上土地和能源补贴,促成了中国经济的投资密集型增长模式。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投资迅速扩张仍然使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对于创造就业并没有益处,而且在环境方面造成了不良后果。低存款利率意味着家庭并未因高储蓄率而得到充分补偿,所以私人消费相对疲弱。目前中国私人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远远低于其他大型发达及发展中经济体。有迹象显示,过去两年中国经济不平衡状况开始改善,但速度十分缓慢。
 
这些问题在一两年之内暴露出来的可能性有多大?
 
中国的增长路径一直都很简单:不计成本地推动经济增长,然后再处理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局面,其他经济体也鲜有成功应对的例子;因为出现的问题往往会压制经济增长,并最终引发危机。中国经济中存在很多不断恶化的问题,包括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地方政府的巨额债务以及无法有效配置储蓄的脆弱金融系统。不过,中国决策者已经为实施财政和货币政策创造了足够的空间,使其可以应付短期难题。极富挑战性的是使经济增长更加有效、环保、公平,否则经济和社会紧张局面将难以控制。如果周小川留任央行行长,将释放出积极信号,说明中国领导层意识到继续推进改革,尤其是金融系统、汇率机制和资本项目改革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