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Siok来说,《twittamentary》是她对Twitter这个新型社交媒体的一次探索,更是作为传统电视人的一次自我探索

Siok:Twitter传记的众包之旅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清云  |  阅读:

2009年4月,37岁的新加坡资深纪录片制作人Siok Siok Tan(陈惜惜)萌生了两个疯狂的想法:一是接受朋友的创业邀请,做一个视频网站;而另一个则是,拍一部Twitter纪录片。

两个疯狂的计划几乎同时推进,Siok自己也没料到竟然都能实现,更没想到的是,后者竟然把自己这个近20年的传统电视人给彻底颠覆了。

5月中旬的一个早上,记者在北京方家胡同46号采访了Siok,这是她创业公司的所在地。她刚熬了一宿,与美国社会化电影发行公司distrify讨论如何发行《twittamentary》(推特传记)。

历时两年,利用Twitter征集故事,发动推友主动提供线索素材,参与影片的拍摄、制作、放映和发行, “Twitter”完全颠覆了传统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和发行,Siok称《twittamentary》为全民参与的“众包剧”。

《twittamentary》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全球8个国家放映了45场,已经有英文、中文和西班牙文三个版本,这些均由全球各地的推友自发组织完成。这部以Twitter为题材、又以Twitter为工具的社交纪录片引起了全球很多文化组织的关注,被英国国家媒体博物馆选为“线上生活”展馆开幕片之一,Siok还应邀参加了台北2012年遊牧影展。

而对于Siok来说,《twittamentary》是她对Twitter这个新型社交媒体的一次探索,更是作为传统电视人的一次自我探索。

一路拍、一路Twitter

拍摄Twitter故事的创意很偶然。2008年,Siok在北京的愚公移山酒吧放映自己拍摄的北京奥运会纪录片《北京沸腾》,现场来了许多在Facebook上认识的人。“那一次我感受到了社交网站的魅力。”Siok惊叹,这些人从未谋面,但都很友善、热情地把她当朋友。

从那个时候起,Siok就开始想拍一部关于互联网改变生活的片子,而后来玩Twitter的体验让她决定以“Twitter”为主角。

2009年6月,Siok开始找人搭建网站twittamentary.com,8月网站正式上线。Siok开始透过Facebook、Twitter、Youtube在网络上聚集人气,征集故事。

“纽约有一位名叫Geo Geller 的艺术家,在网上看到我的创意之后,表示愿意和我一起实施。”Siok说,几次网络交流,这位从未见过面的艺术家就成了她的搭档。

经过几个月的收集与筛选,Siok征集了超过100个Twitter故事,同时透过Skype聊天采访了五六个Twitter用户,虽然不够充分,但她还是决定去冒一次险,因为她收到了一个Twitter大会的邀请,这个叫“140 Characters Conference”的美国民间组织将于11月在美国洛杉矶举行Twitter大会。Siok现在想起来觉得有点好笑:“他们看到我的纪录片创意,便邀请我到大会上做演讲,但那时我还没开拍呢!”

 2009年10月底,她从新加坡飞到纽约。“到纽约时,我心里非常忐忑,因为之前和geogeller一直针对观点与创意吵架,并且我从来没见过他,很担心他会退出。”经过内心的反复挣扎后,Siok还是按原计划只身一人飞到美国,“我需要先给出自己的真诚”。

幸运的是,这位纽约艺术家信守了诺言。他俩从纽约出发,横跨美国向洛杉矶进发,沿路拍摄Twitter的故事。三个星期之后,所有的拍片工作完成了。虽然短暂,这3个星期也给了Siok带去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我是一路走、一路拍、一路发Twitter,一路征集。一路下来,我企图说服全世界的陌生人帮助我做片子。”Siok兴奋地分享其Twitter之旅。

在纽约,在当地推友的带领下,Siok来到一个Twitter聚会。整晚的聚会,Siok都拿着摄像机拍摄采访,聚会上的人也不躲避,有的甚至当起Siok的介绍人,并协助拍摄。

Siok有些诧异,在电视的世界里,不可能有人无缘无故、如此轻易地答应拍摄,需要事前做很多沟通。拍片子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很多操作细节没有一个团队完全搞不定。而这一次,她却一个人完成了。在后来的3个星期中,这种奇妙的拍片感觉Siok也常常触摸到,一直让她兴奋不已。

Siok离开纽约,乘坐大巴前往芝加哥,路上开始发twittee征集当地的推友故事。很快,不少人给她回复。在推友的推荐下,Siok去了正在举办的Chicago Social Media Club 周年庆。

在芝加哥这个Twitter重镇,Siok亲身经历了一部妙不可言的“美国大片”。周年庆是一个盛大的聚会,除了寻常的推友们互相认识、介绍外,后来还有一场芝加哥最流行的即兴表演比赛。

聚会上,她遇到了在芝加哥交易所工作的@allanschoenberg Allan Schoenberg , 他建议Siok到交易所拍摄交易员如何使用推特分享信息。第二天一大早,Siok就去了芝加哥交易所,拍了交易员@ReganPTX  Richard Regan 的工作状态。

在芝加哥,Siok还拍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纪录片中最重要的主角—流浪女@padschicago。

在见到@padschicago时,她已经流浪4年,无家可归。@padschicago一无所有,但拥有一个Twitter账号,有几百个粉丝。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在路边停下来和她讲话。她通过发twittee与外界交流,她并不避讳自己是一个“游民”,并主动告诉别人一个无家可归的人的生活真相。不少推友成为@padschicago的粉丝,时常关心她的动态,也会给她寄衣服、日用品等等。

Siok被她这种顽强的精神打动了,于是邀请她一同前往洛杉矶参加Twitter大会“140 Characters Conference”。

在洛杉矶,一位作家给流浪女送去了一套参加Twitter大会的礼服,她们在Twitter上认识并互相关注。在“140 Characters Conference”Twitter大会上,@padschicago的演讲很精彩,她的故事也成为Twitter大会的最佳故事。这次偶然的经历让@padschicago变得更加积极,觉得“自己想要找到一个住的地方和一份工作,开始积极、乐观的生活。”

在“140 Characters Conference”上,Siok获得了更多twiitter故事。一位并不富裕的女艺术家在一次Twitter聚会上把Mac电脑弄丢了,她沮丧地在Twitter大会上发了条消息,后来,当地的推友们主动捐钱,给她买了一台新的苹果电脑。

Twitter是什么?

三周的美国Twitter之旅,Siok贴身感受了美国狂热的Twitter文化。

 “在美国,Twitter和Facebook就像苹果和PC,没有人会炫耀自己有一台PC,但会炫耀有一台苹果。”Siok说,Twitter的粉丝都是忠实粉丝,大家在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交流也非常频繁。

当她来到拍摄的第一站纽约时,整座城市对Twitter的狂热让她十分惊讶。在纽约,每天晚上都有以Twitter名义举办的聚会,每个人都在庆祝Twitter带来的奇妙新世界。聚会主题也多种多样,有的交流使用Twitter的心得、传授Twitter使用技巧,有的讨论Twitter对体育、文化、艺术的影响。

聚会之前,大家互不相识,但第一次见面,却都很熟络。Siok清楚地记得一位推友对她说:“我也感觉很奇妙,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大家却真诚相对,拥有像兄弟姐妹一样的爱。”

在后来的旅途中,Siok也亲身经历了一件非常感动的事。当时她和geogeller正在去丹佛的大巴上,当时已近午夜,Siok担心赶不上长途车,于是在Twitter上发布了一条消息分享自己的困境。1个小时后,一位热心的推友驱车来接他们,并热情邀请他们去他家住宿。Siok在最后一分钟赶上了最后一班长途车,但这位热心的推友至今让她难忘。

Siok在YouTube上找到《Twitter之歌》视频,并且透过Twitter结识了一个来自英国的说唱歌手。Siok问他,为什么人们如此狂热地喜欢Twitter?那个歌手吟唱道:“在Twitter找到了能够共同理解的人,从此便有了更多的联系。我再也不会害怕与关注的人失去联系。人与人打招呼再也不用谈论天气,而是谈论你发的Twitter。过去的那些朋友,再也不联系了。”友好的邻居不再是物理上住在隔壁的人,而是分享爱好、有共同兴趣的人,这便是Twitter。

见证了全球各地人们对Twitter的狂热,Siok重新回到原点,追问自己拍摄这部纪录片之初想探索的原始命题—Twitter是什么?“每个人都在Twitter上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虽然Twitter不能替代衣食住行,但整个世界的人可以用Twitter在一起孤独。”在纪录片的最后,Siok用一个在睡梦中死去的推友故事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Twitter不仅是在发信息,而是不断改变自己的身份认同,在与别人的联系中深化了社区的意义。”Siok说,“从网络开始,大家会开始关心对方。很多人在新加坡转机、来北京都会来找我。在Twitter上久了,大家就成了真正的朋友。”

Siok很感谢那些帮助过自己的推友。“除了创意,我拥有的只是勇气,然后用这个勇气去打动所有的陌生人。”Siok说,“我走到每个地方,都会得到未曾谋面的热心推友的帮忙,这让我很快加入当地的Twitter圈子,并能够从中发现好的故事。”

众包的全民剧

最让Siok兴奋的是,作为传统电视人,她真正触及了社交媒体之于传统媒体的颠覆性改变。“每个阶段,《twittamentary》都有不同的人来创作。整部片子像是一部即兴表演的音乐。不同的人玩不同的乐器,但主旋律是一样的。”

Siok认为,这就是互联网的“众包”(群众外包)。最初只有一个核心创意,开源之后,不同的人会从自己的角度与核心创意结合在一起,然后这个创意就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东西。“开源的创作方式也让角色发生了变化。”Siok说:“观众可以变成制作人、Twitter上的好友可以成为演员、剪辑人员、影片放映员。”

“Twitter改变了电视节目制作的方式。”Siok说,如果没有Twitter,自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在全球来寻找如此好的故事。并且,由于推友们的角色有多重,所以她能够在3周内完成拍摄,而这在电视时代是不可想象 的。

2011年9月,《twittamentary》的第一版制作完成。Siok希望改变传统纪录片导演的“自娱自乐”,让更多人给这部影片提出修改意见。于是,Siok又在Twitter上发布了自己的想法。很快,很多人给了她回复,其中还有不少专业人士。

《twittamentary》的第一次放映由新加坡管理大学的一位传媒专业教授组织举办。这位教授也是一名推友,自Siok有拍摄《twittamentary》创意起,就一直跟踪采访她,后来还将整个拍摄过程编写成一部大学教材,教学生们如何使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创作。

《twittamentary》采用双屏放映,一边是影片,一边是Twitter墙。每一次放映,Siok都会收集观众的反馈意见,并在接下来的新版本中修改。

“双屏放映创意也是一次在测试放映中学到的。”Siok介绍,有一次放映,一位Geek主动提供了一个Twitter墙,大家边看纪录片,边发Twitter,感觉很好,自那以后,每场放映就加进了Twitter墙。放映过程中,观众除了发表评论,还可以通过Twitter与演员、导演交流,分享某个场景的拍摄细节,知晓剧中的男女主角们最新的状态。

“这是一种别样的体验,之前观看影片都没有过。”Siok认为,正是这种互动性让《twittamentary》真正实现了社交化。

这种深度互动也改变了影片中主角们的生活。在片子拍摄完成一年之后,无家可归的流浪女@padschicago在推友的帮助下找到了住所。“这距离她流浪已经5年了。”Siok说,通常流浪1年就很难改变命运了,但Twitter改变了这位流浪者的心理、改变了她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

“她在自己的Twitter页面上写自己是一个流浪者,也是Twitter的大会演讲者、twittamentary纪录片中的一个人物。”看到这个标签的那一刻,Siok 说:“我非常感动这部片子带给她这么大的意义,即使这部片子没有别的影响力,能改变这个流浪者的生活也足够了。”

从全球的巡场放映中,Siok亦体会到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新加坡人无时无刻不在谈论饮食,德国人比较保守、看片子时几乎不发Twitter,英国人喜欢批判,美国就相当多元。

Siok很庆幸自己当初无意识地选择了美国作为《twittamentary》的拍摄地,因为只有在多元的美国文化中才能找到好故事。美国的互联网文化是比较信任、开放的。Twitter有热络的线下联络圈子,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讨论Twitter对各行各业的改变,彼此之间也乐意分享,并敢于在镜头面前表现自己。

最初,Siok的脑海中有一个全球性纪录片的轮廓,但并不清晰。随着《twittamentary》已经在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澳大利亚等全球8个国家上映了45场,Siok亦感觉到它的全球价值。她告诉记者,《twittamentary》的英文、中文版本已经出炉,未来还会有西班牙文、法文等版本。

我是互联网人

“拍完这部片子,我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Siok很激动地告诉记者,这一次是颠覆式的体验。

现在她不再认为自己是电视人,而觉得是互联网人,虽然所有的线下朋友都还是电视人。她对自己发生的这些变化有些惊讶,她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初只是对互联网充满好奇,想学习一些新的拍摄经验,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下定决心离开传统电视业。

“不用Twitter的人,无法体会Twitter带来的奇妙,亦无法知道《twittamentary》对我的改变。”

“互联网颠覆了电视,带来了方法上的改变,如制作方式、演员的挑选、播映形式、双方关系的改变。”Siok认为,虽然互联网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冲击,但是只要勇敢地去迎接它,传统的媒体人必定能够赢得新的机会。未来,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并不会消失,因为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会讲故事、会选片的专业人才。

除了拍摄制作,Siok还打算用社会化电影发行公司distrify这种互联网模式来发行《twittamentary》,双方正在商谈合作。每个使用者可以将影片嵌入到自己的Facebook、Twitter页面中。只要有用户转发就可以获得一些费用。

这已经不是“玩票”,Siok有更多的打算。在制作《twittamentary》的过程中,Siok于2009年7月成立了一家互联网视频公司动能之星(Kinetic ONE)。

动能之星的合伙人也是Siok在网络上发现的。“做了奥运纪录片之后,我在北京的老外圈里小有名气。当时,有一个人想做互联网视频,于是就在Facebook上寻找,通过线上朋友的牵线搭桥,我们很快就联络上。”Siok回忆说,当时自己也正打算尝试互联网,既然机会来了,那么就去试一试。于是,这两个从未谋面的“好友”一拍即 合。

动能之星是一家专业制作和发行视频内容的网络平台,旗下拥有牛人库、优范儿、Bizlook和亲子荟四大独立频道。9个月后,这个公司开始赚钱,现在动能之星给很多视频网站提供片源。Siok 说,现在视频网站把90%的钱都花电视剧上,但除了电视剧,网民还会有亲子、时尚、运动的需求。

动能之星与《twittamentary》是同时启动的。“我那时还‘侥幸’地想其中一个项目会在3到6个月中死掉,这样自己就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中。”Siok说,幸好两个都没有放弃。
 

 【《Twittamentary》拍摄之旅】
 
2009年6月初开始开发Twittamentary.com

2009年8月中,Twittamentary.com上线,开始征集故事
拥有超过100万粉丝的推特红人和名旅游博客作者@adventuregirl(Stephanie Michaels)
第一时间分享了她的推特故事。
@geogeller [Geo Geller]建议去美国拍摄,双方开始讨论计划
 
10月25日 拉斯维加斯
寻找愿意接受采访的色情工作者碰壁,@sioksiok 发了推特分享了挫折和失落的情绪,一位她不认识的推友建议和AV女优@Mika_Tan Mika Tan取得联系,和Mika Tan 在推特上相互关注了9个月后,透过Skype视频完成采访。
 
10月24日丹佛,科罗拉多
因有可能赶不上下一班长途车,可能被逼滞留在Denver. 在路途上发推特分享困境,推友@paulswansen Paul Swansen在将近午夜的时分,开车到长途车站接应我们。
 
2009年10月16日,@sioksiok抵达纽约
拍摄@jeffpulver Jeff Pulver 牵头主办的推特大会(140 Characters Conference)及一个纽约推友聚会,在会上公布横跨美国的拍摄计划,邀请现场的推特发烧友给予支持。
 
10月22日下午抵达,当晚拍摄Chicago Social Media Club 周年庆活动。
 
10.28洛杉矶 参加140 Characters Conference
 
2009年10月16日,@sioksiok抵达纽约

2009年10月21日晚上,@sioksiok和@geogeller启程横跨美国,连夜赶往芝加哥

从纽约往芝加哥途中,@ChicagoDiane(Diane Saucier )推荐拍摄当晚在芝加哥举行的Chicago Social Media Club 周年庆。@sioksiok透过推特与Chicago Social Media Club主席@jwillie(Jeff Willinger)取得联系。

周年庆上,遇到了在芝加哥交易所工作的@allanschoenberg (Allan Schoenberg ), 建议隔天早上到交易所拍摄交易员如何使用推特分享信息。

2009年10月23日上午,到芝加哥交易所拍摄交易员@ReganPTX (Richard Regan) 的工作状态。

下午采访游民@padschicago(Anne Marie)

在纽约往芝加哥途中,由游民权益倡导者@hardlynormal Mark Horvath建议拍摄。

在离开芝加哥前,见到@ChicagoDiane 和她女儿@ChicagoJulia Julia Saucier , 并且向她道谢,因为她在我们的芝加哥拍摄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拍摄@TruckerDesiree Desiree Woods 女卡车司机以及她的爱犬@TruckinDogKarma Karma  Desiree Woods 的推特故事,这是在我们第一阶段征集故事的时候,由推友@lonniehodge Lonnie Hodge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