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睡眠观念在现代社会的更迭,时刻拓展着健康产业无限的延伸能力

睡眠的秘密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倪妮  |  阅读:

30年前,一位画家对艺术界泰斗达·芬奇进行了最极致的模仿——按照后者所独创的定时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来极大地争取更多的清醒时间。通过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这样的硬性规律性调节,每一昼夜,他花在睡眠上的时间累计只有15小时。

然而,坚持了不到半年,画家就放弃了这个效率颇高的方法,重新回到正常的睡眠上来。谈及个中原因,画家颇有深意地说:“我并非达·芬奇一样的天才,而且这些多出来的时间也不知该如何打发。”

是的,进入工业时代后,生存竞争的残酷性加剧了人们对时间的占有欲望,怀揣梦想的人们都开始希望能够掌握一套达·芬奇式的神奇“秘方”,尽量缩短睡眠时间,以便将有效的生命无限扩大。然而,正如那位画家所言,我们中的大多数只是普通人,高效率的工作不可能是人生最大渴求,相反,在日复一日的常态生活中,总需要一段暂离工作的烦忧、日常生活的琐碎甚至无需任何记忆的时光——这便是睡眠的美妙时光。

画家向传统习惯的回归证明了睡眠在人类生活中的正当性,但同时也暗示了现代睡眠的困境。在如今这个节奏日益加快、压力持续上升的社会,漫漫长夜极有可能在失眠或者轻易醒来的焦躁中度过,那短短的15分钟很可能根本不足以让人们入睡。

如果说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在1900年出版的《梦的解析》以科学的规则重新定义了对睡眠的认知(此后,梦境不再是来自不可知世界的信息,而是深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的婉转表达),那么,此后的现代工业则使睡眠的价值得到空前的开掘。

首先,这是一场睡眠观念的革命。尽管中国从先秦时代起,便树立了顺应自然昼夜节律、旨在养生的睡眠理论,例如,《黄帝内经·灵枢》中便认为:“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但这种观念一直没有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开来。在西方,人们一直经历夜不能寐或噩梦不断的困扰,却很少有人将此视为疾病,甚至,在1980年代,华尔街的股票经纪人们还会以失眠来标榜自己主流的社会身份。

但现在,随着睡眠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与此类症状相伴的频发事故、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的日益明显,西方社会终于意识到,睡眠事关健康和生活质量,但不幸,人类已经进入一个不眠之夜。

按照现代医学的建议,成年人每天应该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然而,由于强负荷的工作、24小时不关闭的手机等诸种因素,现代美国人平均安然入睡的时间只有6.1个小时,而中国国内大中城市的情况也与其相差无几,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在党政官员、企业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等正在崛起的中产阶层中,平均睡眠时间是6.3小时。更为可怕的是,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统计,由睡眠不足导致的劳动生产率下降等后果造成了约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2002年起,每年的321日被定为“世界睡眠日”,这标志着现代的睡眠观念由此树立起来:睡眠开始成为和饮食、锻炼一样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问题。此后,现代经济的触角开始着手实现睡眠的商业潜质。“睡眠经济”、“睡眠产业”等新兴词汇在近年来悄然出现,和其他健康产业一样,这个由中产阶级带动的主流消费远景不断向社会其他阶层辐射,并已在不同层次上更新了人们对睡眠的体验。

“疯狂”的床垫

观念的更迭似乎时刻会随时造就商业机会。以往,人们通常认为被记住的梦境值得钻研,而忘记梦境则意味着不良的记忆力。但现在,正如美国怀特州立大学医药学院神经病学教授米歇尔·伯内特(Michael Bonnet)所言:“一个经常受到干扰的睡眠很容易被记住,因为它充斥着噪音与痛苦,而一个好觉却是没有任何记忆的。”这种压制梦境以换取睡眠质量的观点流行开来,意味着在学术界,将睡眠和神经科学的固定联系已经建立,这个思路导致抑制神经活动的安眠药率先成为睡眠产业中的第一受益者。据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医生开出的安眠药处方达4900万张,比5年前上涨53%,其总价值为37亿美元,比2003年翻了一番。

另一个方面,人们也越来越相信生活中的任何实用工具都可能成为影响睡眠的因素。譬如,在床上用品这个细分领域,新的技术元素正在改变传统的行业规则。长期以来,以席伊丽(Sealy)、舒达(Serta)和席梦思(Simmons)为代表的传统弹簧床垫统治着这一市场,并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就此固定,床垫是那种至少12年到15年才需要更换的“耐用”品,但现在,这种传统遭到了来自高科技元素的挑战。

这件普通的家具正在变身为一部复杂精密的健康“机器”,当然,随之而来的当然是不菲的价格。“舒适选择”(Select Comfort)公司的睡眠指数床垫(Sleep Number Bed),用数字1100来表示人的睡眠指数,据此调整床垫的充气量来控制软硬,并且能够由夫妻二人在左右两边根据所需各自“定制”,价格在7000美元左右。而以色列霍兰迪亚国际公司(Hollandia International)生产的上万美元的床,不仅能调节睡姿,还配有微处理器、芦荟纤维和按摩设备,甚至还装有立体声音响。

可见,睡眠产业的真正革命之处,在于将一个日常的生理行为变为高端消费的源头。位于明尼苏达伊甸大草原的齐亚睡眠商店(Zia Sleep Sanctuary)代表着奢侈睡眠用品店的至高标准。这里兜售的产品包括光疗法设施、禅宗闹钟、蒙巴萨皇家蚊帐、600美元一副的防噪音干扰耳塞以及16种不同充气床垫和30种各式枕头。

不过,这种革命性并不局限于高端市场。午休经济的兴起代表着睡眠产业具有无限的延伸能力。专门面向上班族的“午睡屋”渐渐成为主流的时尚之选。Metronaps的业务现在已经拓展到加拿大。那颇具未来主义风格的“豆荚”床以及自动调节灯光与音响的前卫功能,而适中的价格,使其具备了像美容院、按摩馆一样普及的便利元素。这些正好吻合年轻人对现代睡眠的态度:作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睡眠的各种实用元素都需要和生活观念相匹配。如今,在中国,已经出现了类似的午休服务机构,堪称Metronaps的“东方变体”。

事实上,睡眠产业所能覆盖的范围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健康睡眠这一概念席卷了原本与此毫无关联的行业。空调、冰箱、抽油烟机之类的家电提出了“减少噪音,从而营造安静睡眠环境”的新诉求,而牛奶、果汁、蜂蜜等更是“有助于睡眠的食物”。不难想象,在这种无所不包的思路下,目前美国睡眠经济年产值已达200亿美元,包括1000多家经过认证的睡眠诊所,无数促进睡眠的处方药物、书籍和小器具等。

在中国,睡眠经济同样在蓬勃成长。商务部的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它正以年均近3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估计其市场总价值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不过,对于这个历来崇尚“养生之道”的国家来说,现代睡眠产业仍以记载于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的茶枕为主流产品,鲜有真正的技术创新。或许,在这个新兴的行业,中国市场需要在沿袭传统和借鉴西方做法之间作出更好的选择。

[---分页标志符---]

可爱的错觉

继肥胖、污染和缺乏锻炼等有关自身健康的焦虑成为社会问题后,眼下,整个世界都似乎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睡眠赤字”时期。因此,大众需求成为产业兴盛的背后引擎。

然而,与想象中不同,众多学者指出,现代人类的睡眠时间其实多于古人。在荷马时代,人们以“第一觉”和“第二觉”来对夜晚进行分割,睡到半夜会起来1个小时左右,利用这个时间,人们照顾家畜或做家务、抽烟思考或与同床的人闲谈(也许这也正是达·芬奇睡眠法的最初“摹本”)。

而前工业时代的西方人,也一直保持着每周6天、一天14小时的工作时间,晚餐后要进行祈祷活动或者闲谈,凌晨时方可入睡,周日则要早早起床到教堂做礼拜。据此推断,他们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只是56个小时左右,但历史上却没有关于其睡眠不足的特别记载。

导致现代人对睡眠贪婪的源头可能是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常规思维认为,电灯的出现破坏了夜晚的“圣洁”,让它伪装成白昼来引发无穷诱惑。但实际上,比起“剥夺”黑夜时间来说,电灯让人们认识到黑夜应该是一个与白天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而随着电器化时代的演进,由于不再需要时不时起身生火、点灯,在完全安静的黑屋子里、没有任何打断地睡上8小时的所谓“躺下即死”的现代优质睡眠模式也由此开始在人们脑中形成。

在一次针对失眠患者的试验中,1/3以上的参与者认为自己没睡到1小时,而脑电波显示他们确实睡了1小时。可见,很多人都潜意识里自认为睡眠不足,其原因往往是高估了入睡用时,而同时低估了真正的睡眠长短。

这种“错觉”或许不仅仅是一种生活质量提高所衍生出来的“富贵焦虑症”,它也有着内在的理论依据。在经济学里,消费者面临着奢侈品(luxury good)与吉芬物品(giffen good)的两种选择。前者的需求曲线增长幅度要明显高于收入曲线的增长,而后者的需求曲线则随着收入曲线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但之于睡眠这种特殊的“物品”,问题就变得复杂了。

大部分人认为,由于高收入者睡眠的“机会成本”较大,因此相比工作和休闲,睡眠对其的意义就更接近于可以牺牲的“吉芬物品”。而与此同时,因为其与工作效率又直接挂钩,现代人对睡眠“消费”的质量是极为苛刻的。对善于洞察商业机会的人来说,这种消费型现代睡眠观是在数十年的不断演进中逐步确立,而要据此发展出一个利润丰厚的产业,需要以全面的知识对上述观念进行有意识地加固。

睡眠推销术

48岁的皮特·比尔斯(Pete Bils)有着丰富的销售经验,这使他13年前一加入进“舒适选择”,就被受命向该公司的推销员们传授心得,以便卖出更多的睡眠指数床垫。

比尔斯把自己“包装”成一名睡眠学者。他花费大量时间阅读科学研究报告,除了担任公司“睡眠咨询部”的负责人外,他还是各种医学会议的常客。而对于其另一个头衔—睡眠创新及临床研究高级主管,比尔斯也堪称称职。他在睡眠实验室里进行试验,探索充气床垫的未来发展前景,致力于让美国人了解科学睡眠的好处,并教会他们健康睡眠的科学方式。

当然,学者只是比尔斯扮演的一个角色,这个成功的演员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的表演方式。比如,他时不时会出现在QVC购物网的晚间时段,滔滔不绝地介绍睡眠指数床垫的特点和功能。与人初次会面的开场白通常会是“昨晚睡得好吗?”;在餐厅吃饭,点餐前,他会貌似不经意地说:“这个天气可不适合睡觉!”;甚至有时,他还会从菜单后,伸出脑袋,微笑地将自己的标准问题抛给有些睡眼惺忪的服务生。

比尔斯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推销人员。他会讲述从客户到自己到其他员工的无数床垫的故事。包括:去外地给QVC录像时,他会同时托运一张床垫,而另一张床垫,是他女儿离开摇篮后的唯一选择。在“舒适选择”公司,像比尔斯这样专业、投入的推销员还有很多,事实上,公司每个员工的名片上都赫然标着他们各自的睡眠指数。

尽管略显夸张,但源于消费者选择的复杂性—既想睡得少,又想睡得好—睡眠产业的营销的确需要特别的技巧。“兜售更好睡眠”的概念并不是像想象得那样简单。最近的50年里,关于如何定义好睡眠,以及诸如床垫等用品的不同种类在促进睡眠功效上的研究是极其匮乏的。于是这就需要公司自己出资进行研究,以向消费者证明。

所幸,营养和健身产业已经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样本。它们曾有效地灌输了正确的饮食和运动对生存的重大意义,因此,睡眠产业完全可以复制这种“警钟效应”,戳痛消费者,然后再为他们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事实上,睡眠产业的核心在于重新诠释其之于清醒时刻的价值,就像去年年末的一份行业报告中所说:“睡觉是为了成功。”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表面看都是功利性的,告诉他们一场好睡眠能在眼下带来什么好处—更好的身材、更长的寿命还是更高的生产率—类似说法一定能带动睡眠产业的发展,但其实呢 ,归结起来,人们对睡眠的需求不过体现了那个最古老的愿望:更美好的生活。在现代社会,这个愿望是靠商业撬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