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艺术的首次正面接洽,尽管困难重重,朱高文仍愿意做中国艺术迁徙海外的第一人。

中国艺术的欧洲奇遇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唐小薇  |  阅读:

 

在中国艺术圈的人看来,朱高文有些大胆,也有些莽撞。他们对朱高文的评价是,“第一,胆大,第二,还是胆大”,特别是当大家得知他去的德国柏林中区(Mitte)开了首家中资画廊ZHONG GALLERY后,当代艺术家艾未未直接对朱高文说了一个字“猛”。策展人、评论家黄笃去过ZHONG GALLERY,与许多圈里人一样,黄笃觉得朱高文做这件事不容易,同时又关心这事如何坚持下去。

2012年1月22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一,柏林首家中资画廊ZHONG GALLERY举办开幕酒会,尽管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但在这间面积不大的画廊里来了300多人。德国各大媒体陆续有60多家对之进行报道,其中有这样写道:“柏林打开大门迎接中国艺术”。

那天的朱高文十分激动,原本计划大年初七就能回到国内的他因为各家媒体的采访而推迟了6天。应邀的西班牙文化部部长带了好几位西班牙艺术收藏者出席开幕酒会,其中一位,当场将手里的两幅毕加索的画交由ZHONG GALLERY 代理。

在更早之前,朱高文开始筹划要将中国艺术引向海外市场。某天凌晨4点醒来,他突然想到一个名字,“中艺创世”,取义中国艺术创造世界奇迹。有人说,朱高文,你玩这个没有意义,朱高文也不跟人辩论。有次一个朋友直接批评他是“败家子”,他跟人急了。

面对诸多质疑,朱高文不愿意去想。他曾经念环境艺术专业,后来因为收藏许多艺术品转而去中央美术学院进修艺术史。

中国画廊发展仅有十余年之久,早些年,为了寻求出路,国内许多画廊纷纷到海外考察,却始终未见行动。从最初的藏家到画廊的经营者,朱高文的初衷十分简单,在他所学的艺术史中,关于中国艺术史的部分少之又少。他便在心里琢磨,要让更多人认识与了解中国艺术。

在选定柏林之前,朱高文曾经去了美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纽约原本是他最初选定的地方,这里汇聚了全球当代艺术的精华,但整体环境竞争激烈,相对而言,在德国的艺术家状态更为放松,80后出身的朱高文喜欢这样的城市气质,放松、单纯,于是便决定把画廊开到这里来。

2012年1月23号,ZHONG GALLERY做首个画展。主题为“曙光”来自中国的新艺术,分为上下两部分,推出了18位中国70后当代艺术家。在ZHONG GALLERY举办的5场展览中,前两场朱高文都亲自打理展览的整个过程,从策划到艺术品运输,布展,画册出版等各个环节。

先是外地艺术家的作品运往北京,进行包装,打包装箱,同时,需要对每一件作品上保险,如果一件定价20万的作品,以来回参展半年计算,保险可能1万元,时间越短保险费越低,假若多出半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则需要另付其他费用。

每一次差不多几十幅画以及装置作品出海,从中国清关公司到柏林,交由德国清关公司,再运往画廊,一路辗转,有些画作难免受损,其中一幅有过小的裂痕。好在艺术家并不追究,并且重新对画作进行修复。

有时,中德文化差异也使得彼此之间多了些磨合。比如一个艺术家三张图组成一个作品,中国清关公司会将其看作一件作品,到了德国的清关公司,对方会认为这是三幅作品,类似的磨合还在于,因为讲究精细,德国人做事普遍比中国人慢。将一幅画挂到墙上,中国人的做法是,目测上下左右没有太大偏差便直接挂上,而德国人是用尺子测量,计算各方尺寸再挂到墙上。

由于中国艺术市场不稳定,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在国外价格很贵。同样级别的艺术家,中国艺术家同样尺寸的作品定价50万,德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也就20万左右。中国的收藏群体中70%到80%左右主要是做投资拍卖,而在国外,艺术品收藏主要是出于喜爱,而不是为了投资赚钱。

“中国藏家只要他进来了,就是对中国艺术有贡献的,但他需要时间。” 过去朱高文不愿意将代理的艺术作品卖给中国一些很商业的藏家,他承认自己过去在艺术作品的销售上,心气过高。这也招来诸多批评,说他自不量力,过于理想主义,如果没有其他经济作为支撑,迟早会草草收场。即便如此,朱高文也在调整自己的策略,筛选一部分特别好的藏家给他们。

前阵子朱高文跟媒体吐槽,“说不定过几天我就跑回来了。”说这话时,朱高文希望让自己放松,以更为平和的方式坚持下去。最坏的打算是将以前的藏品出售一部分,来支撑画廊日常运营,这样的压力让朱不得不去创新。

即便有画廊,因为彼此不了解也很难让国外藏家认可,画廊、出版以及艺术电影的投资三条腿走路,便是他想到的颠覆中国传统画廊业的艺术推广模式。通过画廊做载体不间断做展览,让人们时刻关注中国艺术,这个阶段以投入为主。接着为下一步打基础,做出版公司,甄选中国艺术史等方面的书籍,翻译成英文、德文做海外出版,甄选的书籍与艺术史相关。同时有艺术电影作为另一种艺术方式输出。

艺术虽无国界,不同国界的文化却有差异,朱高文最近时常思考如何迅速将中国艺术推广到海外。 “我的画廊在莱比锡画廊旁边,你去莱比锡肯定会去我那。”艺术的传播需长时间积累,不断灌输,朱高文将其比作脑白金广告,多少年来换着方来宣导一个理念。

     一次偶然的机会,朱高文看见一则关于非洲动物大迁徙的片子,解说者说,动物迁徙过程中,第一个跳进河里的,要么牺牲,要么成功,但若是没有它的尝试,整个迁徙只能停滞。朱高文愿意做这第一个,这或许便是中国艺术海外迁徙的开端。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