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印度公路,探寻充满神秘魅力的世界,当代艺术瞩目的下一个东方国度

路上的印度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李雨原  |  阅读:

提起印度,身形枯瘦、在烈日下奋力登车的三轮车夫,扒在陈旧、行使缓慢的公交车身外随时跳上跳下的乘客,这些是否会是大多数人率先印入脑海的印象?如此说来,截止到8月底正在北京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举行的“印度当代艺术展览”,题为《印度公路》恰如其分。该展览汇集了近30位艺术家的100多件作品参展,是迄今中国国内最大规模的印度当代艺术展览。

命名《印度公路》所呈现出来的并非只是印度道路具象的呈现,和中国一样,印度的迅猛地发展也如同奔跑在公路上,而整个展览的流动性也使“公路”二字更为形象。英国蛇形画廊馆长茱莉娅·佩顿·琼斯、副馆长汉斯·尤利斯·奥布里斯特及奥斯陆阿斯楚普·费恩利美术馆馆长古纳尔·B·克瓦伦是该展览的共同策展人。2008年在伦敦蛇形画廊的首展后,北京是它迈出欧洲国际巡展的第一站。

展览名字边第一件作品就是一个视频影像《在途中》—阿依莎·亚伯拉罕拍摄了英美到印度的旅程,持续后退的公路配以后殖民地时期印度的相关影像,解构了乡土观念和归属感。展厅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无疑是苏伯德·古普塔的《脱鞋洗手》。他是2010年全球雕塑艺术家拍卖价格前十名的印度艺术家之一。在一面长达几十米、高约十米的墙上整齐码放的各种不锈钢厨具与餐具在灯光照耀下闪闪亮亮。艺术家反思大众对日常固定程序的坚持,也表达其对印度高速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饱受威胁的传统生活方式的一种探讨。

“这是一个动态的展览。”茱莉亚对《环球企业家》说,“一些展览在几站之后,艺术家的热情就会下降。我们不断更新,就会避免这种情况。”这个展览本身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在完成一个旅行。在前几个城市,都产生了不同的“展中展”。



戴安尼格·辛格是策展人反复提到的一位艺术家,因为她曾经翻译李白、杜甫和王维的诗集并出版。这让汉斯赞许不已:“李白的诗集对我们做展有很大的启发。”辛格在展览中呈现的是一组摄影作品,她通过色彩和纹理的运用展现了人们生命中的亲密关系和城市景观。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印度是一个既近又远的国度,除了经济上“龙象之争”的比喻和印度的歌舞电影,大多数中国人对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审视印度文化感到无所适从,对印度当代艺术更陌生。汉斯讲了一个此次参展艺术家的“遭遇”,来表达两国之间文化交流的缺失:“他带着雕塑作品来参展。本来两个国家离得很近,可是为了运输这个作品,在路程上他花了25个小时,这个飞行时间够环绕地球一周了。

此次展览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多艺术交流对话的机会。此外,西方艺术界对于东方艺术的关注从未停止。去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上印度首次正式拥有自己的国家馆。而去年年初,尤伦斯夫妇在出售中国当代艺术藏品的同时开始收藏印度当代艺术品。目前中国艺术家作品卖得很好,在艺术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我们不禁会问,继中国当代艺术被国际资本关注后,下一个会是印度 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