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和胜利油田发现者的第二人生:让边缘的地热业务成为中石化的新能源筹码。

远征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实习记者 王思远 本刊记者 李晨蕾  |  阅读:

中国有2800多个县,河北雄县绝对是最不起眼的那一类。在这个人口不过30多万,年人均收入万余元的北方小城,毫无生气的建筑和缓慢、乏味的生活就是全部。稍稍与众不同的是,散见各处的温泉洗浴中心提示着这里曾有冠绝华北的地热资源。

在早些年的雄县,地热水可以自喷而出。这种罕见的禀赋吸引了一些掘金者的蜂拥而入,他们有些原本就是游走乡间的打井队,用打水井的方式打地热井,用完的地热水就直接排掉。这种涸泽而渔的做法危害性显而易见。伴随着温泉洗浴、花卉栽培、水产养殖产业的兴起,这个浅层地热聚集之地,水位一度下降到负60米。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冬天,情况有所变化。在雄县的一些小区,高达60度的热水源源不断地从暖气管道流过,室内温度保持在舒适的25摄氏度。这些热水没用一吨煤,而是来自他们脚下的地热—在全国民众对低碳生活刚开始有所启蒙时,有5万雄县人开始了地热规模供暖这一零排放的生活方式。

与大部分新能源意味着要支出更多不同,他们的花费还要低1元钱:每平方米15元。营造这一切的主角新星石油公司,是中石化的一家下属企业。这听起来有些怪异,一家以石油炼化为主业的公司为何会抢起城市供暖公司的生意?

“我们必须重新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新星石油公司总经理詹麒告诉《环球企业家》。在1990年代之前,新星石油公司是地质矿产部的找油队。这支4万人传奇大军的征途遍布中国的76个盆地,大庆、胜利、华北、塔里木这些中国石油的脊梁,都躺在他们的功劳簿里。

但在故事的下半部,新星石油公司成为了中国石油工业改革的一个活化石。1996年,找油队变身为中国新星石油公司,期间他们发现了塔河油田;4年后,新星石油整体并入中石化,极大提升了其上游勘探业务的短板。但对于新星而言,其下属的各局全部划分到中石化直管,北京总部中又有部分组建为中石化的国际勘探和石油工程公司后,最初的四万人缩减至两千人。到2007年底,其唯一实业资产泰州石化被划到扬子石化后上市,新星石油只剩下三百多人。

至此,这个中国石油工业的传奇已与它的历史荣光彻底告别。詹麒透露,目前新星50亿的年收入中超过九成来自其在非洲的海外工程业务,相形之下,国内业务收入甚微。涉足地热,对于新星而言纯属偶然。1998年,新星在咸阳打油井的过程中发现了丰富的地热资源,就钻了一口地热井,以职工的住宅小区作为试点地热供暖。效果很好,但当时他们仅意识到地热可以节约锅炉、煤,完全没有考虑到可以作为产业来发展。

实际上,中国的地热利用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温泉洗浴就是地热的一个典型利用。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站早在1977年就正式开始发电,地热供暖、养殖这些项目在国内也都在做,但整个行业仍处在一盘散沙阶段,没有规模化利用。由于缺乏合理规划,打井过于密集,西安的地热水甚至已被抽干。

“做过这么多年勘探,地热对我们来说太简单了。”詹麒说。那些非地质勘探出身的同行认为,地热开发中最难的是勘探钻井技术,而这正是新星石油的长项。同时,由于以前拥有泰州石化炼厂、西安石化总厂,所以集中换热、管道保温、小区管网的相关技术也早已为新星石油及母公司中石化掌握。在地热行业,新星石油恰好是一个技术集成体,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更重要的优势是新星石油将已掌握的大量地质资料与人才积累的无缝连接。经过过去50年在国内大江南北的远征,“我们知道全国的地热资源情况,也有很多积累来落实”,詹麒说,所以,他认准地热将是新星石油未来希望。从1998年开始,新星介入陕西咸阳的地热开发市场。到2006年,新星石油与冰岛国恩莱克斯公司合资组建了陕西绿源地热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一盘散沙的地热行业里终于挤进了一个庞然大物。

高举高打

陕西绿源公司的技术总监孙彩霞是冰岛一方的代表,曾在冰岛留学两年。冰岛拥有令全世界艳羡的地热资源,其90%的供暖都依赖于地热实现。现在,在雄县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北方小城,她的任务是复制在冰岛的一幕。

“雄县很急迫地想找一个有实力的公司把资源保护起来。”孙彩霞说。2008年,雄县国土局主动找到新星石油,希望其为雄县提供地热供暖。20098月,项目组进入雄县开始施工,11月,开始为雄县5万多居民供暖。

来自冰岛的地热技术加上新星石油勘探开采的积累,合资公司在一开始就走了一条精英路线。这正符合雄县的诉求。

新星石油的地热供暖在雄县实现了100%的回灌,这在国内是首创。100%回灌的挑战性在于,施工要考虑地质条件和井口布局。每打一口开采井都配套打一口回灌井,而打井是地热投入成本的主要部分,每口井要耗费几百万之巨。新星的所有成井都采用石油套管进行固井,确保地热井的使用寿命可以与油井比肩,长达50年。

这让雄县当地居民很是欣慰。供暖期间不少人跑到回灌井来,看老天赐给他们的宝贝—地热水是否真正回到了地下。

在与冰方的合作中,新星石油吸取了一些先进理念。比如,在雄县项目上利用的集中供暖。此前,地热供暖采用的是单井,若一口地热井出了问题,整个供暖系统就会受影响,供暖的保障性不强。集中供暖是指在一个城市里面有几个大的换热中心,打井之后的地热水被集中到这里进行换热,然后做软化处理(地热水多少有一些腐蚀性),再送往千家万户。

“除了高温地热发电以外,往下的梯级利用我们都在做。”陕西绿源地热开发公司的董事长刘世良向《环球企业家》介绍。井口出来换热之后的60度的高温水供应那些老旧小区的传统暖气片。回水出来之后温度还可以保持在45度,仍可供新型小区的地板采暖。经过第二次循环,水温降到30度,新星利用热泵把30度的回水提升温度后再供暖,提高供暖面积。最后温度降低到30度以下后再进行回灌。如此操作,能最大化地将地热吃干榨尽,最后还将水灌回去。

不过,大规模开发地热资源在中国仍是没有太多可供参考的对标。比如在供暖管径问题上,冰方希望采取小流量大末端,冰岛的地热资源丰厚,地热水温度能达到150度到300度。而地热水温度只有60度到80度的中国还做不到这一点。

在新星石油给予雄县100%回灌承诺的同时,雄县也给了新星石油一个排他性承诺:整个雄县的地热供暖都由新星石油公司来提供。詹麒向《环球企业家》介绍,这个承诺必不可少,因为地热资源的开采与油气资源相似,要通盘布局在哪些地方布井、怎么打井、怎么回灌、整个构造走向是怎么样的。“如果没有整体规划,别人来插口井在这一戳,就全乱了。”詹麒说。

后盾

年近知天命的詹麒1983年从地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北石油局工作,是新疆塔北油田从第一口油井成长为一个大油田的亲历者之一。现在,这位石油界的老兵带领新星石油正开辟出一片传统油气公司从未涉足的清洁能源领域。

但在一开始,这一路径在中石化也存在争议。2006年以前,中石化的战略是走专业化油气公司之路,聚焦油气资源,无暇顾及新能源。这让新星的地热试验曾长达8年处于“半地下”状态。其在咸阳的地热项目都由下属的合资公司中地海外来运作。

直至2006年,随着中石化定位转变为要建成“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从油气拓宽到能源,詹麒意识到字眼变化背后是中石化这个传统油气公司对新能源的开放姿态。詹麒遂让新星石油出面,与冰岛方成立合资公司,名正言顺地进行地热开发。后来证明,詹麒和新星石油的尝试,的确受到了中石化主要领导层的明确肯定,并被中石化内部树立为典型来推广。

这折射出中国进入低碳产业体系前后,国有能源企业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时至今日,当年专注传统业务的中石化正在电动车充电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化工和煤制油五个新能源领域重点布局。从这点上看,新星石油在一个传统格局里迫于生存压力的地热探索,反而充当了中石化在新能源上探路者的角色。

可以想见,有中石化做后盾,新星石油理应博得更大的格局。与其它国有企业的新能源战略一样,詹麒采取了先布局,后受益的模式。雄县住宅地热供暖的价格在政府举行了听证会后定为16/平方米,新星主动降低了1元,定为15/平方米。詹麒透露,2009年,新星有关地热的收入还只有几千万元,“我们是本着短期内不求利润的心态来开拓市场,首先要大家认知,这个价格实际是偏低的。”詹预计雄县的项目三到五年能回收成本。

取暖还只是詹麒深耕地热领域的第一步。地热涉及到的所有应用新星石油都在进行研发,包括地热水制冷、地热水净化、提纯做纯净水等。同时,新星石油现也正跟地质大学在合作,研究中国整个地热开发的战略规划。最新的消息,新星石油已与咸阳市泾渭开发新区签署了战略协议,新星将包揽整个开发区所有地热资源的开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