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公司和它的领导者来说,最绝望的时刻便是发现自己与“安然”(Enron)这个词联系在一起:2003年初爆出会计丑闻的荷兰皇家阿霍德公司被称作欧洲的“安然”,而年末意大利帕玛拉特公

2003全球年度商业人物榜:幸存者

来源:2004年2月 总第95期  |  作者:本刊编辑部  |  阅读:

平衡术
  
对一个公司和它的领导者来说,最绝望的时刻便是发现自己与“安然”(Enron)这个词联系在一起:2003年初爆出会计丑闻的荷兰皇家阿霍德公司被称作欧洲的“安然”,而年末意大利帕玛拉特公司的假账事件则被称为安然的欧洲版。
  
丑闻像个不可破解的诅咒:和前两年一样,2003年依然充满了会计丑闻、无限制的贪婪和各种令人愤慨的强词夺理,并在力度上更加深化:秋季发生的格拉索薪酬事件前所未有地将纽约证交所置于监管之下,险些引发人们对现存商业体制的置疑。
  
这一诅咒很有可能会延续到今年,至少,已被诉诸法律的案件在程序上就远远没有结束。
  
但事实上,2001年占据媒体头条的经济罪行报道时刻提醒人们对未知丑闻的恐慌,而2003年的同类报道更注重对过往行为的事实追究,并认为丑闻能切实推进公司制度的改革。
  
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和经济发展一样,商业丑闻也具有某种不易察觉的循环周期。这一过程中,大量足够灵敏的监测措施相继启动,人们应对丑行的能力不断增强。
  
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共谋式经济犯罪越来越容易被发现,在公司组织中至关重要的职位被公众的目光盯得更紧,处在其顶端的领导者尤其喘不过气来:好业绩只能得到少得可怜的褒奖,并得随时准备面对舆论的怀疑或繁琐的财务审查,该职位被动地处于失衡状态。
  
因此,对商业领导者来说,2003,是重新找回职业平衡感的头一年。
  
一个颇为不赖的消息:全球经济的回暖在去年年末得到了肯定,新兴经济体增长势头强劲,亚洲和拉美许多经济体第三季度的增长达到数年来的最高;日本和欧洲的经济也同样重获增长,只是相对而言稍慢些。
  
尽管去年大部分时间美元疲软,但美国股票市场在经历三年忧郁期后回归牛市,道·琼斯工业股票飙升了24%;另外,美国公司在欧洲市场进行的并购交易额较前年增长一倍以上,至745亿美元——分析师们认为世界上最结实的经济体美国在2004年将继续保有跨国并购的热情。
  
现在可以乐观地断定,目前商业领导者正处在一个微妙的阶段:经济周期和商业丑闻周期恰好处于同样的上升周期,因此,两者产生的合力呈现出一个美妙的趋势:良好的公司治理正在形成,基于理性的冒险欲望恰好重被点燃——正是那种能产生真正财富的结合。
  
而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这一趋势需要通过公司治理者的领导力来实现。或许很难再将1930年代J.P.摩根(J.P.Morgan)式的绝对影响力复制出来,但领导者仍是商业活动的核心,通过健康的公司行为将生龙活虎的气息重新带回交易场所。
  
在今天,这一点尤其值得强调。
  
基于这一判断,我们在本期特刊的结尾部分推出“Who is who in 2003商业人物榜”,分为红榜、黑榜和幸存者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红黑榜是主打。
  
红黑榜内再度细分的意图如下:对红榜人物的选取体现出《环球企业家》对领导力三种要素的强调,光明商业前景的实现有待这些要素得到倡导和实践;黑榜回顾了一年中最失意的商界人士,当然包括丑闻主角,不过其初衷并非重复对过失的拷问,而是希望借此明确公司领导者在当今商业社会中的位置、界限和应有的承受力,因此同样关涉这个世界的商业未来。


●理查德·帕森斯(Richard Parsons):时代华纳公司CEO
  
一年半以前,理查德·帕森斯在他首次作为AOL时代华纳CEO出席的股东年会上,不得不面对一大群愤怒的投资者和无休无止的抱怨:狂跌的股票,愚蠢的并购决策……甚至还有人批评公司总部的大楼设计方案。
  
今年,当帕森斯又一次出现在股东大会上时,一切已今非昔比:公司的名字中已经不再包含“AOL”,而帕森斯也新添了董事会主席的头衔。
  
这个曾一度因陷入历史上最失败的并购交易而几乎崩溃的媒体娱乐巨人,在过去的一年中,被帕森斯以低调而理性的方式从悬崖边缘拽了回来:公司债务从300亿美元减少到200亿;股价持续攀升;旗下的绝大多数业务都运作良好,其中电影和有线电视业务尤显出色。
  
时代华纳甚至又在公开寻求新的收购机会了。帕森斯宣称,2004年,时代华纳希望并有能力完成价格在80亿美元左右的收购,这一次,它的兴趣集中在增长迅猛的有线电视业务。[---分页标志符---]

●让-热内·福图(Jean-Rene Fourtou):威旺迪集团CEO
  
上任不到一年半的让-热内·福图让人们吃了一惊。2003年初,威旺迪集团公布的第三财季报告中显示了1.31亿欧元的纯利润,这是福图入主威旺迪后第一个盈利的财政季度。
  
福图对这家法国媒体巨人所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手术已获得初步成功——
  
瘦身后的威旺迪目前财务状况稳定,而作为威旺迪支柱的电视与电信业务运营尤为出色,其中仅电信业务一项就完成了5.31亿欧元的利润。
  
使福图继续头疼的是威旺迪旗下的音乐和游戏业务,市场的低迷和盗版的猖獗使音乐业务的利润去年从区区1600万欧元继续下降到400万欧元,而游戏业务则开始亏损。下一步福图会怎么做?整合——这是大多数市场分析人士给出的答案。
  
是的,威旺迪的业务构成使它看上去像是一家投资公司。如何在集团业务之间的逻辑上体现出更好的整体性,从而能够彼此提供支持,是福图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要面对的挑战。

●卡莉·菲奥丽娜(Carly Fiorina):惠普电脑公司CEO
  
2001年底,当卡莉·菲奥丽娜意欲率领惠普电脑与竞争对手康柏完成一起高科技产业史上最大规模的合并时,无人喝彩。惠普创始人之子威廉·惠利特对她的行为公开表示反对。
  
只有已经退休的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评论说,如果成功,卡莉将有望跨入所谓传奇经理人的行列。
  
卡莉几乎创造了奇迹,她用自己的推销才华促成合并,且依据严整的人事计划令整合过程稳步前进。
  
一年间,新惠普削减35亿美元成本,根据两家公司以往的优劣重组各个事业部,并在利润最为丰厚的IT服务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打败IBM,从宝洁公司获得一份10年30亿美元的外包合同。
  
卡莉在60年的“惠普之道”中补充了“速度及机敏”,她不停地催动变化:“停止创新便意味着死亡”。2003年,惠普一口气推出158款消费类电子产品,以便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
  
分析师认为,它在2004财年的每股利润将达创纪录的1.43美元。
  
即使如此,惠普仍未获得喘息之机:IT业虽有复兴迹象,但在技术领先者IBM与销售霸主戴尔的夹击下,技术和营销能力均非独一无二的惠普相当尴尬。
  
同时,惠普所在的行业变得越来越成熟和复杂——对于并非技术出身的卡莉而言,她正在做的赌博是自己也难以完全相信的。

●迈克尔·卡佩拉斯(Michael Capellas):MCI(原世界通讯)总裁兼CEO
  
火中取栗、知难而进——用此来形容迈克尔·卡佩拉斯最恰当不过了。
  
卡佩拉斯是美国康柏公司的前任总裁及首席执行官,在该公司2002年5月与美国惠普合并后出任新惠普总裁。 但是仅过了半年,卡佩拉斯就于2002年11月辞去了惠普总裁职务,之后立即出任已经破产的美国世界通讯的首席执行官。
  
当时,关于世通虚报90亿美元利润、原首席执行官非法融资、原经营层接受调查的报道连篇累牍,周围的人对其行为表示不理解:“为什么要接手丑闻不断的公司呢?”。
  
爱好摇滚、喜欢作秀的卡佩拉斯其实并没有在他此前的漫长职业生涯中证明自己具有力挽狂澜的能力,甚至也没有体现出过人的战略眼光。
  
事实上,假账丑闻更多地是在舆论上给原世通公司以压力,其业务能力并没有受到实质性损害。这意味着世通可能是卡佩拉斯证明自己能力的最为恰当的机会。
  
果然,随着MCI重组的进展,公司逐步摆脱了以前的厄运——
  
2003年3月、4月连续两个月盈利;7月从美国政府手中获得了伊拉克手机通信网的业务订单;11月又获美国联邦破产法庭的批准,世通重生的法律障碍从此基本清除——更名换姓的MCI公司在丑闻的余波中应运而生,原有的业务能力逐步恢复起来。
  
49岁的卡佩拉斯也由此证明了他作为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在险境中的生存能力,但真正使 MCI重现辉煌,他还需在很多方面超越自己。

●比尔·福特(Bill Ford):福特汽车公司主席兼CEO
  
2003年,比尔·福特终于可以长长出一口气了。2001、2002年,福特公司共亏损65亿美元,之后,创始人亨利·福特的曾孙比尔·福特提出了一个为期两年的振兴计划,内容包括关闭5家工厂、裁员2万1千人、削减成本30亿美元和加快产品的更新步伐。
  
计划实施一年后,比尔·福特手中握有269亿美元现金储备,2003财年预计盈利9-11亿美元,推出的一系列新车型在市场上大获成功。
  
在2004年1月开幕的北美国际汽车展上,比尔·福特说:“现在,人们谈论的是福特的杯子是半空还是半满;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两年之前,我们的杯子不仅是空的,而且是破的。”
  
除了使北美业务的振兴保持眼下的势头,比尔·福特还面临着拯救其欧洲业务的严峻挑战——2003年,福特公司在欧洲继续亏损。而在中国,尽管刚刚宣布了10亿美元的追加投资,但是比起其他汽车巨头在中国的动作,它还是慢了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