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将未来规划纳入到更为广阔的视野中,中国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才可期待

[绿色特辑]小城之春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沈莹  |  阅读:

距青海省西宁市48公里的湟源县,是一个汇聚了多重文化的边境小城。在这里,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藏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混搭风情。不过,国务院为西部地区办的上海展望培训基地的教授吴越却无暇享受此地魅力。

吴越本是受西部领导之邀,在高速公路休息站为湟源县设计一个具有现代化标准的公共卫生间。显然,湟源县希望自己的原生态文化氛围能够增加一个向度:和现代生活相接壤。的确,公共卫生间的确是个极易被忽略的地方,但它是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现代化程度的标志性建筑。

吴越把简单的休息站功能扩展到包括小型博物馆、客栈、地方餐饮的“湟源驿站”,以彰显地方文化之渊源,但他却并不满足于此。以此为起点,吴越窥见到整个湟源县的未来。“每天有20万人经过这条高速公路到青海,对于湟源而言都是过其门而不入,这个卫生间其实是整个县城的一个文化标签,只要每天能有十分之一的高速公路车辆进入湟源县城,整个县城就能够发展起来了。”吴越说。

在吴的推动下,现在,关于湟源县整体发展的方案已处于协商和规划阶段。其实,除了培训基地教授,吴越还有更重要的身份:上海浦东前首席规划师,现设计未来公司(上海)执行董事。

在多年的设计生涯中,吴越逐渐对中国小城镇的发展产生强烈关注。事实上,在中国大城市马不停蹄地奔向国际化的过程里,无论高耸的建筑还是舶来的新标准“绿色”等因素都为大城市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可靠的阶梯。相反,数目更为庞大的中小城镇的发展命题却始终模糊。如何让类似湟源这样的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乡镇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吴越看来,已经成了目前中国小城镇需迫切解决的的最大难题。

探索

2001年,上海推出“一城九镇”规划以带动周边小城镇发展。在规划思路上,松江新城、安亭、罗店、朱家角、枫泾、浦江、高桥等9个小镇以“国际化”为理念,引进了西方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建筑风格:将松江新城建成英国风格,安亭镇建成德国式小城,浦江镇引进意大利式建筑,同时结合美国城镇风格……

7年之后,这个当时中国小城镇发展的大胆尝试却遭遇始料未及的尴尬。当年呼声最高的“英国城”已成为婚纱影楼的聚集地,一排排乔治亚风格和维多利亚风格的住宅、新哥特式教堂、乃至观赏性建筑丘吉尔铜像无疑是拍婚纱摄影理想的室外布景。正如钱钟书在《围城》中对小城市盲目模仿大城市所做的讽刺:一种落伍的时髦。

在中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探索道路上,上海的“一城九镇”堪称经典的反思案例。“国际化”的理念并无不妥,但对国外城镇模式、建筑风格的简单模仿,却是对这一理念的概念化误读。

尽管在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之后,中国便提出了“经济回报”、“社会公平”和“生态环境”三者兼顾的平衡发展模式。但现实情况是,一旦在城镇规划时三者间出现冲突,政府和专业规划人士不仅必须做出痛苦的取舍,而且,没有人知道这种抉择是否正确。

不过,一个长期以来的固定思路是,孤立地将城镇作为大城市的小模型,在原有基础上以当下时髦的标准配备齐全的功能。2007年,江苏省海门市的领导请来吴越,原本也是做此打算,以既有城市为基础,在江边划出一块绿地,合乎“生态环保”的潮流。

但吴越否定了这个想法。他认为划一块绿地并不等同于“绿色环保”。事实上,海门的环境隐忧已逐渐呈现,沿江一带全是化工厂,江边到处是垃圾,每天下午,长江上的东南风就会把化工厂的废气吹进整个海门。

从根本上,吴越希望通过对海门市的创新性规划,彻底更改有关部门在老城周围“摊小饼”的规划思路。随着城市发展的日趋成熟,城镇的可持续性发展更多体现在如何与周边城市、地区相融合,将城镇规划的着眼点放到整个区域经济中进行分析和定位。吴越将这一过程描述为:“从一只五脏俱全的小麻雀,变成大象的趾头。”

在仔细分析了海门的地理位置后,吴越发现,海门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优势。苏通大桥即将飞架南北,崇海崇启大桥、沪通铁路(隧道)开工在即,跨越了长江的阻隔,上海到海门之间的车程从三个半小时缩短到一个多小时。其次,海门在江北朝南面江,而且还是赤航道,对面的崇明岛是国家战略型生态保护区。

综合考量下,海门崭新的未来在吴越的脑海中清晰起来—如若环境问题得到改善,海门很可能会成为上海人周末休闲的理想“世外桃源”,依靠上海强大的吸引力,海门的旅游经济和环保利益将在新的规划中被激活。

三桥一隧开通后,海门再无需发展成“小上海”。而是和长三角地区的苏州、杭州和宁波一样,虑及整个区域的战略格局,都对自我功能发展有所取舍。从战略上看,海门面临着一种转变的机遇。吴越给出的明确方案是—沿江开发,“这样的小地方要打破四平八稳的发展格局,只能一边倒,一肩高。”吴认为,如果现在不搞沿江开发,再过一段时间,城市内部经济必然无序膨胀,而若今后要再进行沿江开发,很有可能要付出巨大的拆迁代价。

沿江建设的方案最终取得了海门市市委的支持。在不改变整体城市用地规模的前提下,直接南进沿江发展,有效控制城市最珍贵的空间资源。同时在沿江发展带与旧城间拉开空间,不做蔓延式发展,中间自然围合形成一个原生态的农耕文化的金花公园,并以此作为城市永久的绿肺。在这个结构上,海门将能够发挥良好的自然优势发展都市型服务业,如体育、度假、休闲、老人公寓以及游艇产业等。这样一来,在直接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后,海门的城市功能获得整体提升。

海门的规划仅仅是吴越开创小城镇全新开发模式的起点性案例。这个海归设计师相信,规划不是对国际大师理论的表面模仿,而要根据每个城镇具体的物质形态,将理念融会贯通地运用起来。现在,湟源县成了新的试验田。不过,由于国土广袤,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挑战,中国的小城镇持续发展计划将充满永无止尽的创新、试验与反复的自我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