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油价时代被推向前台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粮食危机下却不得不再次另寻出路

生物燃料困局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房煜  |  阅读:

愈演愈烈的全球粮食危机把如下对象依次送上了“被告席”:热带风暴、中印、禁止出口政策,以及贪吃的胖子。除此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声音把矛头指向人类为应付高油价时代而寻找的新型能源替代品:生物燃料。

全球生物燃料平均日产量在以每年30万桶油当量的速度增长,但这远远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去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增加了90万桶。在这其中,从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中提取而生产出的燃料在平衡油价的同时,却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粮食安全的巨大担忧。美国农业部经济学家预计,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同时是最大的乙醇燃料生产国的巨大胃口将使美国头号农作物──玉米的价格到明年一直维持在高位。美国乙醇行业预计将耗费创纪录的40亿蒲式耳玉米,大约相当于其玉米总产量的1/3

“当成千上万人挨饿时,用粮食来生产生物燃料可以说是一种反人类的罪行。”印度财长齐丹巴兰(Palaniappan Chidambaram)说。

但要削减生物燃料生产并非易事。正如发展中国家不顾高昂的环境成本继续大量消耗煤炭一样,西方消费者似乎也并不顾忌地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以获得足够的燃料开车。而受土地和水资源限制,人类可能无法生产出足够多的能将生物燃料价格维持在低水平所需的作物。

以产能衡量,中国是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由于担心玉米的大量消耗会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甚至增加进口需求,2006年中国政府已宣布停止批准新建玉米乙醇生产厂。中国还下调了燃料乙醇2010年前的生产目标,从当前的年产500万吨下调到200万吨。2002年,中国曾宣布在9个省份进行乙醇燃油试点,要求当地销售的汽油中需添加10%的乙醇,但此后这项措施并未进一步推广。

所有这一切,都使得以传统能源“革命者”形象出现的生物燃料,自身也面临一场新的革命。

替代品的替代品

中国目前只指定了四家企业进行粮食燃料乙醇的定点生产,其中三家主要以玉米为原料,均由中粮集团控股或参股;另一家身处中国小麦第一大省河南的天冠集团则有部分原料是小麦,在国家重视粮食安全的今天,该厂的产业转型任务更为紧迫。事实上,四大指定厂家目前的生物燃料业务日子并不好过,部分依赖国家补贴。

“生物能源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和电力问题是一样的,就是资源分散性制约了规模的发展,可作生物燃料的原料收集起来十分困难,而且有些植物作物还要受季节性的影响,生产很难保持连续性。”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处处长史立山告诉《环球企业家》。

对中国而言,最好的解决之道是,寻找作为石油燃料替代品的替代品,即发展非粮生物燃料,比如木薯、秸秆、麻疯树等,这将帮助中国实现工业转型。其意义不仅体现在可以让农民因木薯种植而增收,而且生物燃料的使用也可以让汽车尾气更为环保,甚至有助于国家通过产业调整抑制高涨的CPI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郭会勇举例说,以玉米为生物燃料原料毫无疑问会推高玉米价格的上涨,这将导致饲料价格上涨,继而传递到猪肉等农产品的价格上,从而加剧CPI的上涨压力,所以国家必须从导向上控制对玉米的疯狂投资崇拜。

中国广西已经率先走出了推广非粮燃料乙醇的第一步。从今年41日起,广西开始全境封闭推广由木薯加工制造的燃料乙醇。所谓的封闭使用是指除了军队特别需要、国家和特种储备用油外,广西其他地方的加油站将全部改售乙醇汽油,全面停止销售普通汽油。各标号的车用乙醇汽油市场零售价格将与同标号普通汽油执行同一价格水平。

广西是中国第10个推广乙醇汽油的省份,但却是第一个将非粮乙醇汽油奉为座上宾的地区。这源于广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它是中国最大的木薯生产基地,年产超过6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60%以上。而用木薯生产非粮乙醇汽油的技术门槛并不太高。

所有的生物燃料推广都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技术瓶颈,二是所采用的原料必须是高产而且价廉。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郝长江告诉《环球企业家》,如秸秆这类植物纤维本来是生产生物燃料更好的原料,但中国目前在技术上还没有成功解决。

广西发改委证实,推广非粮乙醇汽油使当地农民种植木薯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种植面积今年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中粮集团广西生物质能源原料采购处经理鄂国慧对《环球企业家》说,受此影响,目前干木薯片的价格已经由每吨1300元涨到1500元。 

但是,这并非意味着非粮乙醇汽油就此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福音。此次广西推广的乙醇汽油,仍需由10%的生物乙醇和90%的汽油混合而成,实际上,非粮乙醇汽油的替代作用还十分有限。

[---分页标志符---]

麻疯树诱惑

寻找更多生物燃料原料的行动仍在继续。新的目标是,麻疯树。在云南和四川地区,中国拥有66万多亩的麻疯树野生资源,10亩麻疯树约产3吨种子,可榨取1吨原油,并转换成约0.98吨生物柴油。而围绕这一新型替代燃料来源的投资潮亦几起几落。2006年,曾有一起在国内引起广范关注的新能源项目投资。美国贝克生物燃料有限公司在当年7月成立了贝克生物燃料(攀枝花)有限公司,决定在10年内投入16-20亿美元,在该市建设全球最大的生物柴油原料种植基地,以及40万吨的生物柴油炼油厂。

但两年后,该项目仍处于纸上谈兵阶段。攀枝花市林业局一位工作人员向《环球企业家》承认,该项目早已终止。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四川凉山地区,英国阳光科技集团曾经与当地政府达成合作意向,但前前后后考察数次,历经数年,投资仍未最后定盘。

在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博士吴国江看来,这样的结局并不意外。这位研究麻疯树的专家认为实用种植面积不足是主要原因。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认为,在麻疯树项目上,很多投资者太过浮躁是投资失败原因之一。很多投资者并不真正了解麻疯树的特性,包括投资回报的周期有多长,是否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等,都没有经过精确计算。

而这些并未熄灭各类投资者在麻疯树项目上的雄心。据了解,中海油等中国公司也都准备在四川大手笔投资麻疯树项目。拥有此类资源的企业则成为收购的目标。623日,中国林大(00910-HK)发布公告称,将以40亿元代价收购云南神宇新能源公司。神宇的魅力在于,它不仅在云南拥有麻疯树的种植基地和加工厂,而且还有两项有关麻疯树基因改造的专利使用权,并计划再建造一家加工厂,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0万吨生物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