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的很多机会存在于供应链管理之中,这迫使公司寻找新的方法来进行有效的碳管理

甘绮翠:精通碳管理

来源:《环球企业家》2008年7月20号刊 第14期 总第161期  |  作者:甘绮翠  |  阅读:

全球贸易量在过去十年中增加了一倍以上,达到同期全球(GDP)增长率的六倍。相对廉价的能源助长了这一现象,而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则被放到了次要地位。全球远洋航行船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了除六个最多国之外的任一国家,但这一因素从未反映在船运价格中。

据估计,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带来的经济破坏约为 85 美元,因此,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实行“有价”排放政策变得很有必要。事实上,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之下,一些行业已经实行了这样的措施。类似计划在美国和全球其他主要工业经济体也预计出台。

随后的发展趋势是:公司将为排放的二氧化碳付费。这将促使公司改变其供应链运作方式。 上个世纪的普遍做法——例如长途空运、小批量、准时制(just-in-time)概念以及在环保标准要求较低的国家进行能源密集型生产等——将在经济和政治上被否定。减少供应链的碳足迹将成为公司的一项不能回避的义务。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管理碳排放,企业可以从不同方面着手。但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各种采购、生产和配送流程,通常都密切联系并相互依赖。例如,局部的供应链优化努力可能(而且常是不可预见地)对供应链的其他方面产生不利影响,限制可以改进的可选方案,或妨碍最佳整体结果的获得。因此,应当以整体观点来分析并解决碳管理、能源消耗及其他环境问题,即根据它们的相互关系来评估整体绩效目标(成本、服务、质量和碳排放)。

在组件供应、制造/组装和配送中,有许多选项可以同时减少碳排放和成本。鉴于此,一个“权衡”模型将一体化地考虑所有的因素,包括设计、包装、流程、组件、能源、库存和运输。

这些选项代表着能够影响成本、质量和服务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杠杆”。 碳排放与这些杠杆结合得越多,一个企业就会以更加“无缝绿色”的面貌出现。这可以使产品对今天市场上日渐增多的“良知消费者”更具吸引力,以此提升公司品牌。

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典型挑战是对运输、流程和库存策略进行恰当的平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这一要求增加了一个因素。

集中运输是减少碳足迹的最好机会之一。量化运输频率对成本和碳排放的影响有助于确定补库策略,以满足业务需求和减少环境影响。许多现行的准时制和客户直送库存策略要求少量和多次运输。由此获得提升的服务水平通常能降低库存但是增加了运输成本和碳排放。可以考虑改变策略——运输频率降低但运量更大——如此要以较高的库存水平和相关库存管理成本为代价,而且这也可能影响服务水平。但是,能源和碳排放成本的增加可能改变策略上向这一方向的平衡。

供应商的位置远近会影响组件成本、碳排放量和库存,所有这一切都能够加以量化,以评估一个组织的采购策略和确定针对环境问题的改进需要。迄今为止,典型的采购策略所考虑的是到岸成本——进口一种物品的实际总成本(供应商费用、运费、海关税、其他税、代理费),外加相关物流成本(货物的接收、储存、转移和配送)。其实,若考虑基于碳排放的风险和成本,“环境”到岸成本可能对本地和全球寻源策略进行再平衡,产生新的“权衡点。”

除了缩短运输距离,公司还可以在平衡考虑中关注低碳排放运输选项——火车、飞机、轮船和卡车在成本、服务水平和碳排放影响之间都有不同的碳权衡点。随着政府开始投资于更“绿色”的交通基础设施和摒弃不利于环境的运输方式,公司可以评估一系列新的可选运输方案。在装载计划中,企业必须慎重考察各种替代方案固有的燃油经济性/排放物水平,以实现车辆的高效使用。它们必须优化卡车和集装箱尺寸,并根据碳影响、车辆维修保养要求、驾驶方式甚至驾驶员培训来权衡速度限制。

公司可以修改网络优化策略,以应对额外的碳变量及其对设施场所、生产、配送和运输操作的影响,还可以优化配送设施的作用和规模、运输选项、寻源和采购策略以及库存部署等。网络优化模型因此将考虑到基于碳的参数,同时满足有关总成本、库存和服务水平实现的目标。

作为一个整体,运输方式、仓库和供应商位置、运输频率以及线路等因素需要基于碳成本进行重新分析,以确定新的最佳“权衡”点。把碳成本包括在这些因素当中要求企业具备深度计算以及数学和分析能力。

(作者为IBM大中华区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