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超级体验的外资公司意欲改写中国的演出市场

演出开始了

来源:环球企业家  |  作者:王文静  |  阅读:

矗立在海淀区万寿路的五棵松体育馆貌似“鸟巢”,外部墙体由2.1万多块错落有致的金色铝板幕墙镶嵌而成,被人形象地称为“金巢”。

这个由五棵松文化体育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场馆在今年8月期间,将是奥运会的篮球场。但是你能否想象,在开完奥运会后,这里有可能在某一天变成一个巨大眩目的酒吧,在某一天又变成流光溢彩的舞台,来自海外的巨星将在这里举办演唱会。

AEG集团(Anschutz Entertainment Group)对此早有准备。这家全球数一数二的演出经纪公司不久前签下了“金巢”在奥运后的运营权,作为少数几家在中国演出市场今年实现对外开放后就迫不及待进入的公司,AEG期待的是这样的场面出现:在规模已经达到40多亿的中国演出市场分一杯羹,同时盘活大量还处于亏损状态的体育场馆或者其他公共场地,将市场在未来十几年推向和美国看齐的地步——根据市场调查公司的数据,美国演出市场的规模达到了100多亿美元。目前AEG已经计划在中国16个城市建设相应场馆。

看中这个市场的当然不止AEG一家,Live NationTicketmaster等现场音乐公司、娱乐场地管理公司和演出经纪公司也将目光投向于此。比如Live Nation就在香港、北京和上海设立办事处,并组织了如张学友演唱会和Live Earth音乐会等大型演出。

无疑他们来的正是时候,中国演出市场已经进入初步自由开放阶段——国家发改委、文化部等九部委20081月联合出台了《关于构建合理演出市场供应体系 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包括拓宽演出市场融资渠道、盘活演出场所资源、大力扶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等有利于国际资本进入的条款。这意味着以前只允许国营和本土企业经营的演出市场,也可以允许让跨国公司以合资或者其他合作形式进入。

外来经验

“我们可以把在中国的每个场馆都做得不一样。”AEG的亚洲区战略及运营总监康爱德(Ed Cunningham)对《环球企业家》说。他们的底气源于一系列成功的经验。

通常的做法是,他们首先要签下具有重大商业价值的场馆的经营权——多则五十年——然后尽可能多地在其中组织比赛或演出,如NBA联赛、演唱会或买进明星巡演、承办软件、汽车等新品发布会以及格莱美、奥斯卡等国际性颁奖典礼——以此作为吸引赞助商的资本。AEG的顶级赞助商可以冠名场馆,享受排他性待遇。比如,诺基亚剧院中不会再出现任何手机运营商的广告,而且AEG会为其提前预留最好的包厢和广告位。它旗下的史泰博体育中心、丰田体育中心等等都是这个模式下的产物。

作为场馆管理者,AEG的收入主要来自赞助商、票务、广告费、比赛或演出中产生的附加费,比如出售球衣或收取停车费。除此之外,AEG能利用场馆内的包厢大赚一笔:一般来说,这些包厢都有10年的长期租约,每年用户大概要为其支付100万至200万美元的租金。AEG在包厢内为其提供VIP级别的服务。“奥运之后,我们有可能把‘金巢’(五棵松体育馆)改成未来赞助商的名字。”康爱德说。

细节管理也因此变得重要。比如,按照中国传统的篮球场馆的习惯,用于计分的漏斗型大屏幕往往放在场馆两头,并辅之以分辨率并不高的LED显示屏。在五棵松体育馆里,基于AEG的建议,巨大的漏斗屏选择放在场馆中心,四周还配置了高清晰显示屏以播放赛况,效果看起来很震撼——这样的一个漏斗屏,造价高达900多万人民币。

再比如,旧式的国内场馆里并没有一定要设置包厢的习惯,即使有,也相当朴素,而没有自己的厨房、服务生等相关配套措施和人员。AEG不同,他们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的每一个场馆内都拥有包厢,这些包厢可以作为收入来源,也可以作为为顶级赞助商预留的位置,还可以作为招待贵客的场所。在五棵松体育馆里,虽然原本的设计中就含有包厢设计,但AEG原有的包厢设计经验也能够帮上大忙。

归根结底,国外的大型演出公司的底牌大同小异,都在围绕自己的核心资产作差异化竞争:AEG用比赛或演出来养自己的场馆。Live Nation有自己的签约艺人——麦当娜、U2要在其手下服务十余年。相比之下,中国演出公司劣势立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不拥有自己的场馆,也无演出资源——在AEG这样的入侵者面前,他们只能凭借地利进行抵抗。

本土对垒

AEGLive Nation等境外演出公司涌入,国内观众是绝对的受益者——这些公司的演出资源空前丰富:林肯公园、席琳迪翁、碧昂丝、克丽丝缇娜·阿格莱娜⋯⋯这些大牌演唱会在此前是中国歌迷们可望而不可及的。长此以往,国内演出市场水涨船高,对于国内演出公司来说,既有机遇也有压力。

在国内,无数演出公司还在一如既往地依靠其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开展演出:由项目部出台策划方案,联络节目源并提出方案,联系场馆,推广,票务管理。依靠这样的传统运营方式,利润微薄,因此演出公司往往只有在节目制作上找到准确定位才能获得成功。中演公司就是其中一例,他们最常宣传的,就是自己“中国元素、国际制作”的定位——比如,常演常火的《时空之旅》。当初汤姆·克鲁斯在上海拍《碟中谍3》时,就放弃了几分钟百万元的出场费,自掏腰包来看《时空之旅》。

2005年推出到20082月止,该演出票房收入已超过亿元。这原本是个上海本土的杂技晚会,杂技原本并不是演出市场的主流,但在中演手里,因为定位准确,却被包装成了从百姓到政府再到国外游客都津津乐道的杂技盛宴。目前,这场杂技晚会的海内外观众累计已逾百万,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海外游客。中演新闻总监王洪波对《环球企业家》说:“最终,中演希望造成的效果是,人们把看《时空之旅》当做很有面子的事,甚至政府也会带国外友人前来观看。”

相比于AEG的稳定有序的商业化市场开发模式,中演胜在中国特色,但这只是中国演出市场为数不多的胜利之一:文化部给出的官方数据表明,仅仅在北京,2007年,全市54家营业性演出场所(除国家大剧院和欢乐谷剧场)演出总收入达4.16亿元,依靠演出赢利的剧场不超过10家,经常有演出的剧场只有30多家,而北京基本具备演出条件的剧场则有近1000家。这些未被完全利用和开发的演出场馆和市场,既是中国演出公司的成长空间所在,也可能是被国外演出公司吞噬中国市场份额的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