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标志着民众对两岸关系改善和经济繁荣的期许

台湾的选择

来源:《华尔街日报》  |  作者:《华尔街日报》  |  阅读:

台湾总统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高票当选。由于预计马英九在当选总统后会改善两岸关系,因此其获胜对两岸的金融市场都是重大利好。马英九的竞争对手,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谢长廷已经承认自己失败。由于很多台湾人对民进党总统陈水扁的政绩不满,谢长廷也一直不被外界看好。

根据官方统计出的最终票选结果,马英九的得票数为58%,而谢长廷的得票数为42%。

投资者一直希望国民党获胜,他们认为,保持良好的两岸关系对台湾的商业和经济都有好处。而在民进党陈水扁8年的统治下,台湾经济一直一蹶不振。马英九在获胜后的讲演中表示,这是全体台湾民众的胜利,是希望求新求变、开放新局的民众的胜利。他称,这是民众的希望,台湾民众希望政治的安定,不要内斗,经济不要萧条;台湾民众众希望族群和平,不要撕裂,也希望两岸不要有战争。

马英九将于5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职台湾总统,他的获胜是国民党8年来首次同时占据总统宝座和立法委员会多数席位。

选举结束后,马英九也向谢长廷和苏贞昌的团队表示敬意,虽然彼此在意见上有不同,但对于两阵营能一同完成选举,让选举平和落幕,不论输赢如何,两阵营都应该同感骄傲。包括国民党荣誉党主席连战、“立法院长”王金平、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都来到马萧的竞选总部,向马、萧道贺。

对于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国政府这一回采取了新策略,那便是静观其变。多年以来,中国要么在台湾大选前试射导弹,要么提出警告。大陆想藉此传递的信息很简单:独立?想都别想。台湾陆委会副主席刘德勋称,大陆汲取了对待台湾大选问题的经验教训,这一次他们安静多了。

大陆高层领导人对台湾的总统大选一直所言甚少,只对周六同时举行的台湾“入联公投”表示了不满。不过对此不满的并非只有中国,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都与中国站在同一阵线,对公投提出了类似的警告。周二中国总理温家宝对“入联公投”提出警告,此举在周三引起了台湾方面一些政客的回击,不过大陆方面总的来看一直保持沉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牛军称,中国政府明显采用了新政策,政府想表现得更谨慎,不再多说。不过,大陆的新姿态并不代表对台湾领土的强烈诉求较过去减弱。中国人一直在台湾居住,直到19世纪末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因为战败而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到了上世纪40年代末,国民党败退至台湾,并一直统治此岛长达数十年。此后国民党逐渐放松对台湾的政治控制权,并于90年代实现多党参与的民主选举。中国总理温家宝周二表示,许多大陆同胞将收复台湾视为国家统一的最后重任之一。

温家宝称:“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脑子里总是在想,‘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虽然许多台湾人对中国有文化上的认同感,但只有一小部分人赞成立即实现两岸统一,另有一些人主张正式独立,不过大多数人则安于现状。台湾有自己的政府、军队,并且与世界上不少国家建立了准外交关系,在前任领导人陈水扁的两届任期中,承认台湾的国家已经缩减到25个。今年1月,马拉维成为陈水扁任上第四个由承认台北转向承认北京的非洲国家。

多年以来,中国大陆方面一直反复强调对台湾拥有主权。在1996年台湾首次举行总统全民直选期间,大陆向台湾海峡试射了4枚导弹。虽然大多数分析师称这些导弹携带的是假弹头,但这一带有象征性的行动将李登辉推上了总统宝座。李登辉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主张培养对“台湾人”的认同感。

接下来的2000年,公开主张台湾独立的陈水扁在选战中取得优势,这让大陆方面相当震惊。就在台湾即将大选之际,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在全国人大的记者会上表示:“现在台湾人民面临紧急的历史时刻,何去何从,切莫一时冲动,以免后悔莫及”。而陈水扁抓住这一言论大做文章,并最终当选。到了2004年,陈水扁再一次利用了台湾人的自尊,最终当选总统。

不过此次台湾大选,大陆方面要轻松一些。因为两位候选人都支持改善两岸关系,也都不完全主张独立。此外,外界普遍认为受大陆青睐的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在民意测验中大大领先对手。他比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更为倾向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