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卡梅伦的“王牌推销”之旅,促成了中英企业60亿英镑的合作。

投资不列颠

来源:腾讯财经  |  作者:黄媛 沙春利  |  阅读:

12月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带着敲定好的60亿英镑合约结束了以“招揽生意”为目的的对华商业外交之旅。

这次跟随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的企业代表团超过130家的长长名单上,出现了一个中国名字,李宁。这位年仅31岁的年轻人,凭借其三年前在英国创立的家具电商平台Made.com,入选了《财富》杂志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榜单。 他的商业诀窍是在互联网上销售由中国工厂生产的有授权的欧洲优秀家具设计师的作品,其价格只有传统家具商场的几分之一,该公司业务2011年增长了700%。16岁就去到欧洲读寄宿学校的李宁,在欧洲成长、创业,算得上是中国人的商业智慧和海外当地创业投资机会相结合的最新时代范本。而此时,也正好是大批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展开逆袭投资潮的开始。

称作逆袭,实在是因为在过去30年来早已习惯了国际投资舞台上只有老外身影的中国人,这一两年来却被亮花了眼,尤其是在最老牌的全球资本输出国英国。

中国人买下了伦敦城的说法虽然过于夸张,但却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人们心中惊骇。

仅今年以来,如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投资12亿英镑开发伦敦皇家阿尔伯特码头,大连万达集团投资7.2亿英镑在西南伦敦建酒店,华为计再增13亿英镑在英国建金融部门,中投集团8亿英镑完成中国办公地产收购,中融集团计划用5亿英镑复原维多利亚工业时代荣光的世博会原址水晶宫,中国对英直接投资就已经在去年89亿英镑的基础上再次翻番,过去18个月中国对英投资额比此前30年总和还多。

“这两年中英经贸往来最大特点,就是中国对英国投资‘井喷’ ,投资量可称史无前例,中英之间的投资格局正在从多年的‘单行线’变成‘双车道’”, 中国驻英使馆经商参处公使衔参赞周小明曾对媒体表示。

中国企业的英国机会

由于英国经济开放,管制宽松,使其经常在主要欧洲经济体中被认为是拥有最理想的商业环境。目前,英国已是中国对欧洲投资的最大接收国。

在英国投资,一个关键的商业好处就是能直接进入一个领先的世界金融中心。英国的债券交易占全球总量的70%,全球半数以上的外国股权交易在英国进行,全球外汇日交易总量当中更有32%是在英国进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英国金融领域的实力和广度是中国公司获得不同类型商业融资的一个关键优势。而伦敦正在加速成为人民币海外离岸中心的事实也将为中国企业融资带来更大便利。

同时,英国是欧洲公司税和个人税收最具竞争力的国家,英国的总体税收负担远低于欧盟平均水平。早前英国主要公司税率30%,就已经低于其它主要欧洲经济体,而据英国贸易投资总署中国区总管李凯琳女士向腾讯财经介绍,明年这一公司税率或可将至20%。而英国的劳动力市场对用工者而言也更具灵活性。英国的劳动监管条例少于大多数其它欧洲国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是43.1小时,而欧盟平均只有41.9小时。对于英国经济的开放性,华为和中投这样的企业都感受深刻。在美国都投资受阻两大企业,在英国都能左右逢源。华为管理层曾直接表示:“英国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因为它是全世界管制最松、最为先进的电信市场。”

除了自身成熟健全的商业环境外,突出的商业机会也在为英国争取到越来越多的商业投资。

“房地产与基建是中国对英投资目前最突出的两个产业”, 普华永道中国北京咨询服务部主管合伙人卢玉彪对腾讯财经表示,“英国的房地产由于在金融危机期间的表现相对稳定、没有太大波动,使投资者对其市场有信心,对偏好固定投资回报的投资者吸引力较大。基建与房地产行业类似,回报稳定,而且整个英国基建的行业发展也较为成熟。”上述人士认为,对于英国高端消费品的投资虽然会有需求,但相对投资机会不如房地产与基建多。

根据专注于资本市场和商业房地产的独立调查公司Real Capital Analytics(简称 RCA)提供的数据,今年前11个月,从中国流向英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总额为38亿美元。

而英国政府2011年发布的一份《英国基建白皮书》中强调,“历史上,英国对待基础设施网络的发展就一向是分散的被动的。投资并没与跟上人口增长以及最大化基础设施建设潜力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英国此前从没有过清晰的长期计划来维护与改进基础设施。要保持全球竞争力,我们现在必须要着手解决这些问题。”而引入新的投资者则成为英国政府在白皮书中首要提出的应对策略之一。这份史无前例的英国基建规划书,为中国这样的外国投资者进入大开方便之门,也成为这一两年间英国基建项目投资热潮的主要推动因素。

根据英国财政部此前的估计,到2015年,英国在能源、水务、交通、电讯和垃圾处理方面的资金缺口达到2000亿英镑。

话语权依然有限

虽然目前中国企业对英投资的热情高涨,诸多大手笔投资中,中国企业不少都是以财务型投资为主,寻求稳定的投资回报,尤其现阶段基建项目投资,对所投项目的管理控制权相对有限。

中投国际先后购买的泰晤士水务9%的股份,英国希思罗机场控股公司10%的股份,虽已能在董事会获得个别席位,但话语权还是相对有限。

备受关注的英国高铁项目虽然被中国总理李克强和英国首相卡梅伦多次提及,但中方究竟会以何种方式参与HS2依旧不明朗。《每日电讯》曾报道,中国将向英国基础设施进行数百亿英镑的投资,其中包括对英国HS2高铁的500亿英镑投资。但《金融时报》亦透露,此线建设投资将全部来自英国的纳税人,中国只能申请运营权或投建沿线的外围项目的信息。

之前,中国投资欣克利角核电站引发了更大的争议。中广核和中核将携手法国电力参与英国20多年来首座核电站的建设,总投资达160亿英镑。常年在英国生活的李宁也向腾讯财经透露,因为核电站的敏感性,英国国内对于此项投资争议很大,并举行了公开辩论。卡梅伦顶着巨大的压力支持中国的投资。10月,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议员选择中广核所属台山核电站作为访华行程最后一站,以支持中国核能企业投资英国核能建设。但根据《金融时报》报道,按照意向书,此项目将采用阿海珐的EPR核电技术,中方企业只以财务投资者的身份介入,持有少数股份。

无论如何,核电建设、运营、研发等综合实力得到国际认可,才是中国核电业真正的目标。本周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会谈时再次提出,中英要开展核电实质性合作,中方企业愿投资、参股甚至控股英方核电建设项目。

不止核电业,随着海外投资的深入发展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经验的增加,寻求更多的控制权,以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而不仅仅是坐收出资方的财务收益,会成为中企海外收购的下一步考验。而李嘉诚旗下长江基建牵头的财团对英国天然气分销公司和英国水务公司都是100%的持股权,其在海外长期运营操作积累的经验可资借鉴。

虽然中国对英投资已经成为了中国对欧洲投资的火车头,几乎连年翻番。但中国对欧洲投资,在欧洲3万亿欧元的外来投资存量中仍不到1%。欧洲对华投资占欧洲4.2万亿欧元对外投资总量的2%至4%(取决于是否计入香港),这与欧洲对美投资规模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占欧洲对外投资总量的30%。即使是在英国所吸收的海外投资中,中国企业也是刚开始追赶。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或许会有更多像李宁这样的年轻人在新的时代机遇里成为弄潮儿,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逐步树立起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如今的不列颠投资机遇还只是一个开始。(腾讯财经 黄媛 沙春利 发自北京)

Tags:  投资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