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很谨慎,只寻找最佳的投资。”

中欧债务对话的背后

来源:沃顿知识在线  |  作者:沃顿知识在线  |  阅读:

最近,欧盟领导人频繁拜访中国总理温家宝,彰显出中国在全球经济秩序中的重要性。先是德国总理默克尔,随之而来的是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他们三人都竭力从中国寻求帮助,同时保证欧盟已经控制住了这场几个月前几乎摧毁全球经济的债务危机。
 
温总理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都承诺会伸出援助之手,尽管国内新闻界、经济学家和政府人士异口同声地警告说投资欧盟风险重重。
 
“欧盟提出了很高的利息,但依然找不到足够的买家,”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珞德研究所所所长马洛·吉兰(Mauro Guillen)这样指出。“中国很谨慎,只寻找最佳的投资。”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帕雷罗·普莱斯纳(Jonas Parello-Plesner)也认为,即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依然并没有能力“买下欧盟”。
 
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范龙佩坚持表示欧盟已经充分采取措施,确保危机不会从周边国家蔓延至欧盟的核心地带。他重申了将欧洲稳定机制援助基金规模提升至5000亿欧元的计划,以及欧盟成员国同意执行严格的财政政策和经济结构改革。
 
 “欧盟以外的普遍观点是欧盟国家做的还不够,”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资深经济学家于尔根·马特斯(Jürgen Matthes)说道。“我们需要传递的信息则是,与之恰恰相反,我们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
 
推销欧债
 
作为主要的欧债来源国(20%),德国希望将自己在欧洲稳定机制资本中的占比提高至27%,德国迫切渴望说服投资者购买欧债。而寻求中国的青睐则是很自然的。
 
2月初,默克尔访问北京,试图重建中国对欧盟金融实力的信心。虽然这场危机在希腊、葡萄牙等欧盟边缘国家最为严重,但投资者还是停止购买法国、意大利或比利时的国债。默克尔的议程表上还有一件重要事项,就是她希望中国央行能够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更多资金。因为IMF是欧盟救援一篮子计划的参与者之一。“德国认为,欧盟各国央行已经把足够资金注入IMF,”马特斯说道。“(德国)央行已经扔进去了4000亿欧元以上。和其他国家一样,德国也必须面对国内的困难。现在他们转向其他国家的央行,希望增加IMF的资金储备。”作为最后的国际借款机构,IMF面向全球募资。
 
而在国内,默克尔面对的反对声浪如山高。慕尼黑IFO经济研究所所长汉斯-维尔纳·辛恩(Hans-Werner Sinn)估计说,就在国内呼吁将更多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德国却向其他国家保证会拿出GDP的10%以上参与救援。虽然德国议会(联邦议院)支持默克尔的路线,但即便是她所在的基民盟也投票反对救援希腊。“为避免产生波及问题,帮助其他困难中的欧盟国家是正确的,” 马特斯说道。“但是他们首先要进行自救。”
 
中国的动机
 
作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欧盟实质上的代言人,德国在中国不难找到倾诉对象。此前,德国的外贸主要是面向欧盟国家,但现在也扩展了出口范围。德国向新兴经济体、主要是中国的出口在2000年到2010年间增长了三分之一。与此同时,2010年德国进口总量的9.5%来自中国,比十年前翻了三倍以上。
 
 “无论从默认角度还是从规模角度而言,德国一直都是欧盟对华政策的主导者,”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帕雷罗·普莱斯纳说道。“不仅如此,德国与中国的贸易总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400亿欧元,远在英国或法国之上。而且他们对国际贸易存在一定共识。在默克尔访华期间,还有一个议题就是让德国企业享有与本土企业同等的机会。作为交换,德国则会向中国开放在德国、乃至整个欧盟的投资。”
 
看起来,即便只是为了保住这样一个重要的出口市场,中国也应该向欧盟伸出援助之手。2月,中国对欧出口下降1.1%,并因此造成中国遭遇历史性的贸易赤字。“但是,出口并不是中国出手援助的主要动机。”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指出。“首先,自从危机发生以来,亚洲区域内贸易增长显著,这是一个平衡。第二,中国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欧美还将在未来数年内继续受到金融危机的困扰,中国应当追求与新兴市场的贸易。”
 
经济学家估计,中国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有65%都是美元。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期指出,其中20%-30%的外汇储备是欧元。西方分析家则表示,中国可能会寻求更好的外国债券平衡。“中国已经购买了一部分债券,很可能还会继续购买一些安全的国家债券,” 帕雷罗·普莱斯纳指出。“但没人知道购买量有多少。如果中国可以公布(救助)及金额则会更好。”
 
张军认为:“一开始,当第一批欧盟主权债被放到市场上时,中国便将部分储备从美元换成欧元。但如同中国央行行长近期所说,欧元已经是外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家目前纷纷表示,虽然欧元逐渐在中国外汇储备中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但这两种全球性货币之间的不确定性还是越来越高。”
 
新的全球性货币?
 
就平衡货币实力而言,中国还有另外一个目的。从长期来看,中国希望人民币能够取得国际货币的地位。在前不久于墨西哥召开的G20峰会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第一次消失。
 
 “我不知道何时会到来,但一定会的。基于三种国际货币的金融体系会更加稳定。”设在北京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员崔洪建指出。“通过帮助欧盟,中国或许可以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铺平道路。”
 
沃顿商学院的吉兰教授则称,现在谈人民币国际化为时尚早。“中国一定会失望,但我并不认为这一天会很快到来。中国至少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才能拥有可兑换货币。他们的银行体系还没有做好准备。他们需要放松管制。目前中国没有任何办法。”
 
随着中美关系的降温,中国可能会向欧盟寻求更密切的伙伴关系和平衡国际关联。“在中国和欧盟之间,充满了合作与商贸竞争,” 崔洪建指出。“而与美国之间,只有竞争与猜忌。”
 
不仅如此,中国或许愿意通过支援欧盟来换取其梦寐以求的特权和认可。欧盟竭尽所能保护企业不被中国投资者收购。欧盟一向拒绝承认中国是发达市场,因为一旦承认就要取消对中国企业的一系列限制,在贸易争端中赋予他们更多资格。中国还希望欧盟在国际事务中进一步支持其立场。但是,即便中德就上述几点达成共识,其他欧盟国家却还是会反对。吉兰指出:“欧盟还不打算就此让步,即便中国愿意购买其债券。”
 
将IMF作为媒介
 
当欧盟金融困境初步显现时,中国一开始的反应是积极的。“最高层的政治态度是支持欧盟的,因为欧盟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且中国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关系良好。”崔洪建指出。经济学家估计,2008年,中国总共买入1万亿欧元的欧债。中国政府曾一度相信欧元区可以解决问题,投资似乎也是具有吸引力的。相对而言,美国一直都更加怀疑欧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自2011年9月开始,反对援助欧洲的声音在中国越来越大。崔洪建说:“中国购买了700亿甚至是800亿欧元的希腊国债。然后,中国认为这已经足够了。接下来意大利开始崩溃。中国经济学家怀疑欧债问题何时、会以多大规模卷土重来。”
 
中国媒体也加入了经济学家的阵营,要求政府更加慎重。中国老百姓要求领导人不要把钱扔向一个更加富裕、却不能处理好预算问题的地方。中国政府则拒绝直接帮助个别欧盟国家。张军指出:“与法国和德国的关系再好、贸易再密切,也不足以让中国直接购买债券。最重要的解决办法变成了欧洲央行。”崔洪健也说道:“问题不在于是否提供金融援助,而是如何提供、何时提供?”
 
中国愿意购买欧盟债券的首要原因是看重回报率。沃顿商学院的吉兰教授指出:“欧盟债券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收益可观。与其他市场的债券相比利息优厚。”
 
IMF很可能成为中国出手干预的一个渠道。“购买债券只是第二选择,而且只能通过中国的主权基金——中投公司实现,”张军说。“但我不认为中投公司会比现在做得更多。”当范龙佩和巴罗佐访华时,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对购买债券的看法表示反对,称中国宁愿投资实体经济,比如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
 
 “即便中国注资IMF也不够。但如果人民币成为IMF一篮子货币的一部分,则会实现一定程度的平衡,”吉兰指出。“因此,人民币需要实现可兑换。但我们距离这一天还有很远的路程。中国愿意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而且这样无疑会得到欢迎。”
 
在墨西哥召开的G20峰会开幕之前,中日财长宣布他们会向欧盟伸出援手。自此,一条亚洲阵线就形成了。“这主要是一个市场信号,是信心的表达。亚洲的协作并非必需。”崔洪建说。张军补充道:“中国希望成为一个组织的一部分,比如IMF,而不是单独行动。”
 
但是,获得援助的一个条件就是,欧盟国家必须首先证明自己正在竭尽全力。“希腊示威反对第二轮援助一篮子计划的做法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张军表示,“只有透露更多行动细节,努力在未来五年内降低公共支出,才能重建一定程度的信心。”
Tags:  中欧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