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继130美元每吨的二季度报价后,三大矿商预计将在三季度进一步提高铁矿价格。谈判拉锯战已成为钢铁企业没有止尽的梦魇?观点认为,在最单纯的供需调控下,矿商未必能久居上风

“需求”或是钢企摆脱季度谈判梦魇底牌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  作者:《环球企业家》 综合报道  |  阅读:

澳大利亚媒体报道,4月1日与亚洲买家突破130美元一吨的二季度报价后,力拓、淡水河谷以及必和必拓已期望在本月末开始的新一轮价格谈判中将三季度报价提高至160美元一吨。该报价是基于3-5月份的平均现货价格而定。在2009年的铁矿石价格暴涨之后,2010年度铁矿石谈判一开始,淡水河谷即抛出季度定价的要求。
 
经过09年撕毁合同事件后,三大国际矿商(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和中国钢企——全球铁矿石市场最大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的关系正在降至历史的冰点。国际钢铁协会CEO Ian Christmas说:“中国钢铁企业与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关系已经崩溃。在今后几年,双方的关系需要一个重建的过程。”在订单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三大矿商开始转而寻求超额利润。
 
“铁矿石季度定价”已是既定事实。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之前,中国钢铁业需要反思的是,为何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陷入持续被动,以及,如何在未来打好“中国需求”这张牌。
 
尽管在谈判桌上三大矿商态度强硬,让中方代表团每次都“丧气而归”,但2010年4月以后,对中国铁矿石需求下滑的担忧,却开始让三大矿商陷入担忧。4月,房地产新政出台,5月,中国政府明言“要用铁的手腕淘汰落后产能”。消息人士表示,必和必拓正在研究新宏观政策带来的影响,以重新估测中国2010年的粗钢产量水平。
 
这将对仍在进行的铁矿石谈判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位人士透露,宝钢谈判组已就新政策与矿商进行了沟通,“中方称,房地产新政对钢铁业的影响是重大且直接的,螺纹钢等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品种,将大幅降价。”
 
不过,三大矿商依然坚持称,新宏观政策是为了扼制中国经济某一方面的非正常过快增长,世界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将高于预期。
 
必和必拓CEO高瑞思日前称,即使中国工业增长放缓对大宗商品价格构成压力,铁矿石价格仍然能在每吨约120-130美元价位获得支撑。高瑞思称,这是供应边际成本,这一价位具有相当强的支撑。钢铁指数(The Steel Index)的数据显示,中国铁矿石14日现货到岸价格为每吨166.60美元。
 
季度合同机制未必能长期维持
 
《福布斯》杂志5月发表的一份牛津分析的报告中指出,世界主要矿产公司打破了已经实行四十年之久的年度基准价格体制。目前在铁矿石贸易市场上,价格控制权已经开始掌握在三大铁矿石出口商手中。
 
但报告也显示,由于近几年来全球的铁矿石行业变得非常集中,中国的购买者希望国内和国际上都能增加铁矿石供应来源,以减少对这“三大巨头”的依赖。这种期望和中国市场不断增加的需求促使全球矿产公司增加开采量,也不断出现新的供应来源。将来,新矿商可能会在定价方面发挥适度的影响。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奥地利钢铁制造商奥钢联集团(Voestalpine)首席执行官沃尔夫冈•埃德尔(Wolfgang Eder)表示,新的铁矿石季度供应合同机制未必能长期维持。一定时间后,在合同谈判中矿商将开始丧失主动权。“我认为就矿商的实力而言,目前的情形不会继续下去。从来不会只有一方永远处于强势,而另一方永远处于弱势。”“目前而言,我们无疑必须接受季度定价。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我有些怀疑,”埃德尔表示。
 
埃德尔预计,当世界铁矿石需求在未来两年开始稳定之时,“形势将变得更为均衡。” “局势会再次改变,我认为矿山方面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与此同时,欧洲钢铁工业协会已致信欧盟委员会(EC),要求对“大型铁矿石供应商可能的反竞争行为”展开调查。“有些时候,大型矿商的定价非常相似,这让我们感到奇怪,”埃德尔表示。